購買書籍
華人社會關係中的緣觀認知運作歷程: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在華人社會的常民生活世界裡,許多文化知識常會透過自動化的心 理捷思歷程進行運作,隨著時間累積便成為多數人共享的思維模式或問題 因應習慣,進而成為有別於其他社會的文化心態與內在認知基模,最終成 為特有的自我療癒方式。華人社會由於深受「關係主義」影響,於是在關 係互動的問題處理上常與西方「個人主義」式作法相當不同,我們常在生 活經驗中發現,民眾遇到關係互動問題時,極容易提取而出的文化知識為 「緣觀信念」,透過訴諸「緣分」轉化因為關係互動事件造成的負面感受 或挫折,使其成為當下對抗焦慮的認知模式並能促發後續調適行動。

在此背景下,本論文擬將「緣觀信念」、「關係互動」及「心理適 應」等三大主題串連後進行探討。首先建構一個「嘗試性理論架構」, 藉由對「緣觀信念」的辯證式認知運作歷程分析,來解釋與預測華人在 面對情感關係互動問題時,可能具有的認知狀態與理想因應行動,並以 此作為後續實徵研究的前導詮釋觀點。

研究一採用「多元尺度分析」找出「緣觀信念」的三大潛在結構 為:「關係知覺」、「神奇知覺」及「外在知覺」;研究二採用「因素 分析」進行「緣觀信念量表」編修,並得到「認命型緣觀」與「知命型 緣觀」兩大因素構面;研究三採用「典型相關分析」進行理論架構的初 步驗證,探討「緣觀信念」與「理想因應行動」之關聯,共抽取出二組 典型因素達到顯著,第一組典型因素為:「能動內控信念 vs. 盡己式承擔 行動」;第二組典型因素為:「宿命外控信念 vs. 體知式承受行動」。研 究四採用「質化訪談分析」,發現「緣觀信念」可作為關係創傷後復原 歷程之認知介入因子,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

希冀本論文能提供一個理解華人文化社會處理關係互動問題時的詮 釋架構與實務應用參考,文末並提出研究限制與省思建議。

國際計量

TOP
華人社會關係中的緣觀認知運作歷程:理論建構與實徵研究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