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方格正 Fang Ko-Cheng (著)
- 學科分類: 哲學類
- 書籍分類: 心理學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索引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7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9554312
- DOI: 10.978.98695543/12
年輕成人罹癌康復後生命經驗之詮釋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這本書是由我的博士論文《年輕人罹癌康復後生命經驗之詮釋》所改寫,與博士論文相比,本書更為精簡與嚴謹。本書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詮釋現象心理學:方法論之整理與補充〉談的是研究方法學的問題,同時刊登於《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中;第二部分〈年輕人罹癌康復後生命經驗之詮釋〉則尚未刊登在任何期刊中。還記得約莫是在念小學的時後,我開始意識到生命終究會有結束的一天,好多個夜晚,我躺在床上思考死亡後會是怎樣的世界,由於我們家沒有宗教信仰,因此死亡對我而言意味著消逝,每當想到我總有一天會消失,在這裡思考的這個意識並非不朽,就讓小時候的我心驚膽跳。或許是因為如此,我對於時間的流逝特別敏感,本來以為這是我個人的煩憂,直到選擇了心理諮商領域,閱讀Yalom所寫的的「存在心理治療」(易之新,2003),才知道我並不孤單,已經有眾多的哲人學者探討深思死亡,這個人類的共同命運。就讀博士班期間,我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進行為期九個月的博士班專業實習。實習期間我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像是看到鶼鰈情深的丈夫在妻子臨終前巨大的哀傷、看到病人身體上的變化與痛苦、不久前還跟他說話的病人下次要去探訪他時卻已經不在了,種種經驗不斷的衝擊著我,我彷彿用放大鏡看到的人類的苦痛,用望遠鏡看到自己及家人未來可能遭遇到折磨。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30天全新做自己:最有效的激勵人心術!
林慶昭(著) -
记忆力心理学
(德)赫尔曼.艾宾浩斯(著);常春藤国际教育联盟(譯) -
賽能力:人類心靈力量探索故事
楊惠宇(著) -
情绪心理学
王小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