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
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
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
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
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
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
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
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
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
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
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
‧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
‧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
◆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
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
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
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
‧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
‧ 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
‧ 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 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
‧ 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
‧ 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
‧ 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
‧ 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
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
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
◆醫護有解 ! 病患有靠 !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
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
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
‧醫病關係邁向和諧 3 步驟分析
1. 傾聽.同理.關懷
2. 溝通.說明.對應
3. 共識.執行.追蹤
‧爭議解決 4 大策略解說
1. 溝通防範
2. 私下和解
3. 法律訴訟
4. 替代調解ADR
‧醫療爭議調解模式 6 類型探討
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
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
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
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
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
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
…
‧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
1. 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
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
2. 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
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
3. 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
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
4. 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
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
5. 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
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
6. 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
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
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 目錄
-
閱讀指南
-
推薦序1
-
推薦序2
-
推薦序3
-
推薦序4
-
推薦序5
-
緣起
-
Part 1 事前預防教育,贏在第一線。
-
第一章 溝通要從關懷出發
-
一、醫改曙光—關懷救濟法條正式實施
-
1病人無助、醫護過勞的醫療窘境
-
2醫院設立「關懷小組」的意義
-
3為何需要「第3方中立人士」
-
二、突破醫糾亂象,正確的學習才有力量
-
1訓練「溝通關懷」能力的好處
-
2關懷小組人力支援系統
-
三、內化態度、鍛鍊技巧、靈活應變
-
1異中求同,促進和諧
-
2別讓情緒怪獸吃掉彼此的信賴
-
3學習傾聽技巧──語言與非語言的接收
-
4學習覺察技巧──I P I爭議點分析處理模式
-
5促進溝通技巧──友善、接納、引導聚焦
-
6執行運用──學習自我溝通關懷,與助人並行
-
第二章 抱持永遠關懷的心,就會改變結果
-
一、是奧客難搞,還是傲醫難喬?
-
Case Study 藥,不藥?有關係──急診室服務中斷的衝突事件
-
Case Study 當醫師還狀況外?──中國代訓醫師遭暴力毆打
-
Case Study 承諾跳票──說好的「特殊分藥」呢?
-
二、遇到「難處理」的病人,該如何思考
-
1有些危急情況,不能只靠法律保護
-
2違法事後懲議,醉漢、毒蟲醫院得先挺住
-
三、分清楚真奧客與假奧客
-
1為情抓狂、為錢鬧場?釐清病人真正來意
-
2哪些人要採取「約束保護」
-
四、當醫事人員遇到醫療暴力時
-
1刑事、民事程序對醫護人員的保護
-
2醫院的防範措施與再教育
-
五、病人投訴抱怨的原因
-
1框出具體事件
-
2找尋責怪對象
-
3提出申訴討公道
-
六、聽懂O S,病人與家屬真正要的是什麼
-
1政策偏差、民眾權益兩頭燒
-
2杏林春還暖嗎?曾經醫師像神,護士是天使
-
Case Study 遠醫不如近親──病情細節,親友比醫師更知道
-
七、你不懂我的明白!認知框架分歧導致敵對衝突
-
1行話,是外行人的屏障
-
2解讀他人,要先備妥同理心
-
八、會投訴的病人,真的都不懷好意嗎?
-
Part 2 溝通關懷技能,台灣與國際應用現況
-
第三章 同理心,拯救醫病惡化的良方
-
一、台灣健保制度出了什麼問題
-
1就醫制度,讓傷病塞爆大醫院
-
2醫院成本高,縮編人力品質變調
-
二、當前醫療環境的最大困難
-
1醫護人員心力交瘁
-
2暴力、官司告不停
-
三、溝通關懷3大基本理念
-
1衝突管理──自我內心與人際間的和諧
-
2敘事著手──當事者為中心的聆聽與改寫
-
3永遠關懷──從發心、過程持續到結果之後
-
四、關懷的8大核心元素
-
1 瞭解──知己知彼,多方體察
-
2 調整──檢視自己因應的步調
-
3 耐心──給對方時間與餘地
-
4 真誠──如實對待對方,如實看待自己
-
5 信任──容許錯誤,適時放手
-
6 謙卑──歸零,每個案件都是嶄新的開始
-
7 希望──建設當下,成為未來進展的基石
-
8 勇氣──前進未知的行動力
-
五、關懷任務的完整結構──關切、支援與改進
-
1完整關懷3個進階
-
2相對失落時,請自我關懷成長
-
3是關懷,還是騷擾?只在一念之差
-
六、同情心、同理心的區別
-
1同理立場,而非同意觀點
-
2什麼是同理心?如何做到「感同身受」
-
七、從醫療看信任的多面體
-
1信任的兩重性──一般性、各別性
-
2信任的兩面性──雙方角度各自評定
-
3信任的兩質性──主動性、被動性
-
八、受不了你的酷!專業傲慢是醫病關係的殺手
-
九、醫方的逃避心態與後遺症
-
1恐懼與逃避,醫師也有人性弱點
-
2放任本能將擴大衝突
-
十、美國醫療爭議調解之相關研究
-
1第3方調解之利弊
-
2調解成功率,醫師出席面對是關鍵
-
3不就為了錢?當律師充滿偏見時
-
第四章 尋找雙贏之路,美英日醫糾處理典範與弊病
-
一、美國醫糾事故案例──珍珠計劃與溝通解決模式
-
Case Study 誤關警告系統──史丹佛許瓦若太太與兒子的故事
-
Case Study 醫療誤診疏失──乳癌婦女延誤治療造成育兒遺憾
-
二、英國醫糾事故案例──取勝於「態度+醫術」的完整專業
-
Case Study 醫療專業考驗──凱倫楊幼女南西轉院獲治經驗
-
三、日本醫糾事故案例──對立模式中的專業傲慢問題
-
Case Study 未察覺的致命內傷──佐佐木太太兒子車禍事件
-
第五章 非訴訟調解方案A D R,未來台灣新趨勢
-
一、醫療紛爭常見處理方式──交涉、調解(處)、訴訟
-
二、醫病之間3種難解心結──獨大、對立、偏見
-
現象1. 寫實電視劇──從日劇《太陽不西沉》看傳統醫糾處理方式
-
現象2. 臉書貼文──醫師怨氣中值得深思的觀點
-
現象3. 社會偏見──根深蒂固的標籤與刻版印象
-
三、非理想互動,4種失去信任的傳統缺失
-
1誘導式和解──只求調解成果績效
-
2醫學檢討教訓──關門教子或逐出師門
-
3素養不足的律師──挑毛病、找漏洞、拿錢擺平
-
4和解簽約陷阱多──套牢懵懂無助的病方
-
四、經驗累積摸索有成的本土案例
-
Case Study 有心就有力──未受專業訓練仍成功調解之案例
-
Case Study 真誠揭露──手術殘留紗布在體內的重大疏失
-
五、醫策會與衛生局政策推動輔導
-
1 對院內員工之關懷
-
2 對病方的溝通關懷
-
六、從生產事故救濟條例看關懷小組的設置
-
1 關懷小組設置目標──讓醫病成為夥伴關係
-
2 多元專業團隊組成──提供全方位的關懷服務
-
3 持續性互動功能──追求零代溝的永恆真誠
-
4 關懷的主要對象—病人和醫方都可能是受害者
-
七、檢討修正台灣醫糾調解之專業證照及培訓不足
-
1 多元調解模式各取其長
-
2 醫院溝通調解尚未落實
-
3 掌握溝通關懷最佳切入時機
-
4 引進台灣4年多之調解經驗與展望
-
5 實踐溝通關懷的迫切性與建議
-
Part 3 糾紛處理目標,誠意和談非誘導和解
-
第六章 狀況出現!及早熟悉溝通關懷實務運作
-
一、當收到「 客訴意見單」的第一時間
-
1一被抱怨,就抓狂失落嗎?傾聽自己的心聲
-
2學會調整情緒再出發
-
二、醫療客訴實際案例分析探討
-
Case Study 放不下的自責──難以接受酗酒獨子肝癌病逝
-
Case Study 院內爭議──制度問題醫事同仁心結難解
-
Case Study 醫療理賠問題──保險病人對病歷記載之爭議
-
Case Study 自保性提告──防禦心作祟,導致無妄之災
-
Case Study 贏在先覺──早期嫌隙察覺,防範衝突於未然
-
Case Study 先救人再論責──積極關懷,幫信任感「打預防針」
-
Case Study 逃避卸責──錯失最佳溝通時機,犧牲同仁背黑鍋
-
Case Study 急而不得──我掛的是急診啊!為什麼這麼慢
-
Case Study 恐懼呼求──能不能「一針見血」,不要讓我挨第2針
-
Case Study 好心給雷親?──熱心請病人來領藥,卻惹來客訴
-
Case Study 給錯藥烏龍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
Part 4實戰現場演練,黑暗過後就是黎明
-
第七章 知名醫糾案例溝通關懷應用手法
-
一、醫方處理糾紛時,常見的思考模式
-
1.推卸──先挑對方毛病,深信是對方的錯,不是自己的問題。
-
2.隱瞞──不想讓對方知道很多。
-
3.漠視──希望對方吵吵就算了。
-
4.敷衍──不要再來吵就好,趕緊結案。
-
5.防告──如何處理都沒關係,只要對方不要告就好。
-
6.應付──一旦結案,就不想再回頭檢視分析和討論。
-
7.逃避──希望對方不會再來要求什麼。
-
8.對立──提起訴訟就是開戰,一切免談,不需再理會,法院見。
-
9.冷漠──鬧到媒體眾所皆知的案件,就與提告一樣,依法行事。
-
二、糾紛交涉過程5種行為模式
-
1 逃避
-
2 服從
-
3 對決
-
4 妥協
-
5 合作
-
三、案例分析解說──6大醫糾類型問題處理對策
-
1 預防—發生難以接受的後果
-
Case Study 風險認知差異──少婦腦動脈瘤開刀死亡
-
Case Study 無法接受事實──愛妻大腸癌過世崩潰失控
-
Case Study 抗議性求償──女童心臟開刀術後大出血
-
Case Study 陰錯陽差──覺得被耍、被甩的病人
-
2 除雷──覺察力不足疏於防範
-
Case Study 警戒不足──急診醉漢砸傷護理師案件
-
Case Study 失控鬧事──吸毒女毆打護理師和保全
-
Case Study 意識障礙──失智老人躁動攻擊護理師
-
Case Study 延誤手術爭議──車禍開顱後淪為植物人
-
Case Study 人情與規定──情理法三角天秤,大聲不代表暴力
-
3 降溫──初期處理不妥擴大事態
-
Case Study 大體處理草率──孕婦臨盆前死胎意外
-
Case Study 舉止不慎──放射師不慎觸碰病人私部位
-
Case Study 曖昧診察──泌尿科檢查惹上性騷擾控訴
-
Case Study 立場差異──醫師控告同業醫療疏失
-
4 分析──未能深入瞭解而節外生枝
-
Case Study 表面醫療──物理治療意外受傷與後遺症
-
Case Study 阿沙力風險──醫方誠意過高陷入劣勢
-
Case Study 天邊孝子──您哪位?加州女兒症候群
-
Case Study 失去底限──無原則處理導致節節敗退
-
5 填補──溝通關懷不足未針對所需
-
Case Study 打錯點滴──要求保證無法保證的事情
-
Case Study 消失的負責人──大風吹沒人擔?給錯藥還不道歉
-
Case Study 理賠金的意義──密西根婦女乳癌誤診案例
-
Case Study 史上最高賠償──麻醉失誤造成植物人的4000萬啟示
-
6 復原──信任上所產生看不到的裂痕
-
Case Study 術前焦慮──住院抽血糾紛,病方報警處理
-
Case Study 中立的關懷──日本案例掛錯點滴打錯針
-
Case Study 突發猝死──胸腹不適未預期的死亡
-
Case Study 理賠時效性──醫院電梯故障安全事件
-
四、其他非溝通關懷所能單獨處理之案件
-
Case Study 職業壓力症候──腦麻兒術後昏迷家屬尋仇撻伐
-
Case Study 滿分醫療的期待──醫師被老榮民殺傷後續復健之路
-
後 記啟發新一代醫療熱忱,從關懷教育開始
-
一、溝通關懷不是對立的開始,而是共同價值的體現
-
二、醫病關係有什麼重要?為何要特別看待
-
三、學習專業化的過程,會無形中失去人性關懷
-
四、電腦打敗棋王—預告機器人取代人類!
-
五、後現代主義打破二分法世界,一切不再非黑即白
-
六、什麼是真正的溝通與關懷?
-
七、探索接觸不到的新世界
-
八、改善醫護過勞,重視員工關懷
-
九、溝通關懷的最終目的,是要感動人
-
附錄
-
一、各國醫療糾紛調解教學──課程、理念及實際運用比較
-
二、防止暴力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