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陳又津 等 (著)
- 學科分類: 社會科學類
- 書籍分類: 社會學 ; 法律學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6
- 語文:中英對照
- ISBN/識別號:9789869245227
- DOI: 10.978.98692452/27
說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改變:移工、新住民與台灣律師 生命交會的絢爛花火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真實案例報導|扶助律師心聲|NGO專業者訪談|社會法扶大事紀|
|南投阿紅|她在台灣結婚10年,先生過世卻被訴訟牽連,被當面剪掉了身分證
|蘆洲阿財|他在台灣28年沒有身分,律師鄰居社工立委齊心為他取得居留證…
|高榮志律師|台灣應該翻轉對移工的想像,整個政策才會不一樣。
|楊淑玲律師|沒有朋友、斷了對外的接觸,案件都是這樣開始發生的。
|孫則芳律師|官司勝率或許不代表律師能力的優劣,而是體制的荒誕。
|朱芳君律師|這把尺很簡單,你對台灣人怎麼做,就對他怎麼作。
|宋一心律師|法官總很冷靜、中立的判決,卻難看到案件背後的心境。
|吳秀娥律師|法庭上三萬元換一隻瞎掉的眼睛?究竟什麼才是正義?
東南亞移工、新住民因為社會文化差異,時常刻意或不經意地成為被社會壓制、歧視的族群,對於生活在台灣的外籍工作者,法律也常常背離人權社會的理想,造成更大的文化鴻溝,製造並掩蓋了台灣的人權法治假象──在抽象法律權益上的「我們=他們」,及在現實法律世界中的「我們>他們」。
法扶多年來保障外來人口法律權益的作為,正是「我們」視角的轉變歷程。起初以餘光瞥見「他們」,逐漸正視「他們」是站在我們面前的「你們」,一直到思索「你們」就是「我們」。只有我們的視角與心靈改變了,他們的命運才有改變的契機。法扶工作人員協助外來人口的付出,正體現了台灣社會這十年來自我視野的轉變,與彌除差異界限的希望所在。
- 目錄
-
付出有溫度的跨界理解/法扶會董事長 羅秉成律師 A warm understanding cross border / Chairperson of the LAF Ping-Cheng Lo
-
說 他們的故事 讓我們改變/法扶會執行長 陳為祥律師 Their stories being told could bring changes to us / CEO of the LAF Wei-Shyang Chen
-
Part 01 困境求生的移工與新住民 Story Behind Justice
-
Part 02 律師眼中的人權悲劇 Fighting Behind Justice
-
Part 03 專業人看到的法律困境 Supporting Behind Justice
-
Part 04 台灣社會與法律演變 Changing Behind Jus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