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朱耀沂 (著)
- 學科分類: 科學類
- 書籍分類: 動物/植物/生物 ; 生命科學暨獸醫學院
-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3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0377149
- DOI: 10.6327/NTUPRS-9789860377149
- GPN:1010201616
臺灣昆蟲學史話〈1684─1945〉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朱耀沂教授,畢生投入昆蟲學研究,而有「昆蟲博物館」之稱號
本書為朱耀沂老師數十年心血研究的結晶與菁華
從清領到日治時期,以昆蟲學研究為線索,勾勒臺灣史發展的不同面向
臺灣,雖為面積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但從平地到高山,卻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不同的氣候帶,造就複雜多樣的植物相及昆蟲相,目前已知昆蟲種類已超過兩萬種以上。
本書作者朱耀沂以其豐富的昆蟲學及歷史學知識,透過輕鬆、漫談的說故事方式,娓娓道出臺灣昆蟲學將近四百年的發展。全書以恢弘雄偉的氣勢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將臺灣的自然史上溯至億萬年前的洪荒時期,並且從臺灣早期漢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蟲記載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學者斯溫侯、傳教士馬偕等的採集行蹤,以及日本治臺後素木得一、大島正滿、一色周知對臺灣產昆蟲帶有殖民性格的研究歷程。
藉由科學史的角度,本書勾勒出臺灣昆蟲學以害蟲之研究和防治為主的發展脈絡,以科學史的角度勾勒另類的臺灣史書寫面向,更論及臺灣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設,揭櫫「臺灣昆蟲學的興起與近代臺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
本書為朱耀沂老師數十年心血研究的結晶與菁華
從清領到日治時期,以昆蟲學研究為線索,勾勒臺灣史發展的不同面向
臺灣,雖為面積僅3萬6千平方公里的蕞爾小島,但從平地到高山,卻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及亞寒帶不同的氣候帶,造就複雜多樣的植物相及昆蟲相,目前已知昆蟲種類已超過兩萬種以上。
本書作者朱耀沂以其豐富的昆蟲學及歷史學知識,透過輕鬆、漫談的說故事方式,娓娓道出臺灣昆蟲學將近四百年的發展。全書以恢弘雄偉的氣勢呈現臺灣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將臺灣的自然史上溯至億萬年前的洪荒時期,並且從臺灣早期漢人在地方志留下的昆蟲記載切入,娓娓道出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博物學者斯溫侯、傳教士馬偕等的採集行蹤,以及日本治臺後素木得一、大島正滿、一色周知對臺灣產昆蟲帶有殖民性格的研究歷程。
藉由科學史的角度,本書勾勒出臺灣昆蟲學以害蟲之研究和防治為主的發展脈絡,以科學史的角度勾勒另類的臺灣史書寫面向,更論及臺灣博物館、臺北帝國大學、臺中農林專門學校的創設,揭櫫「臺灣昆蟲學的興起與近代臺灣的命運息息相關」的事實。
- 目錄
-
自序
-
誌謝
-
第一章 臺灣的自然環境─昆蟲王國的由來
-
第二章 記載臺灣產昆蟲的地方志
-
第三章 臺灣昆蟲學的曙光
-
第四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昆蟲的採集與昆蟲相的調查
-
第五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關於森林昆蟲學
-
第六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II)─關於甘蔗害蟲的研究
-
第七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IV)─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與素木得一
-
第八章 臺灣昆蟲學的開拓(V)─衛生昆蟲學的萌芽與發展
-
第九章 關於數種害蟲的專題
-
第十章 有用昆蟲的利用與昆蟲保育
-
第十一章 業餘的歐籍昆蟲專家
-
第十二章 臺灣博物館與臺灣博物學會
-
第十三章 關於植物檢疫工作
-
第十四章 臺中農林專門學校、臺北高等學校與臺北帝國大學的研究人員
-
第十五章 與臺灣有關的愛蟲人士
-
第十六章 結語
-
圖片出處
-
參考文獻
-
附錄 臺灣昆蟲學史話年表
-
索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動物情歌(動物之美)
李世敏(著) -
為什麼動物世界小百科
鐵皮人美術(著);鐵皮人美術(繪) -
親近動物植物:和孩子共築生命之旅
鄭小慧(著);曾琴蓮(攝) -
生態文化
王勤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