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1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以人類學之眼、受苦共感之心,
走進底層工人的生命世界,記錄一段被遺忘的社會史。

「不讓妳傷心的人類學,就不值得從事。」——《傷心人類學》
「我也完全不知道在『那裡』該『如何讓自己像個人類學家』。」——《泰利的街角》

這是一本關於跨國供應鏈肆虐、新自由主義浪潮席捲、港口男人勞動風雲、茶店女性作伴文化、生命陷落及底層困境的「傷心民族誌」。書中的主角包括被國家拋棄的碼頭裝卸工人、入不敷出的貨櫃車司機、慘澹營生的攤車小販、飽經風霜的茶店阿姨仔,以及失語無能的失格父親。若要凝視這些如深淵般的生命圖像,得讓目光回望島嶼過往半世紀的「發展」軌跡。

1956年,美國Sea-Land運輸公司的Ideal X號貨輪載運貨櫃啟航,開啟了貨櫃海運時代。1972年,基隆港務局首次設置貨櫃碼頭與裝卸設施。1984年,基隆港躍升為世界第七大貨櫃港。1999年,基隆港棧埠作業民營化。2016年,基隆市歡慶建港130週年,該年為世界海運貨櫃發展60週年。在上述扼要片段的主流編年記事底下,有什麼重要的社會史細節遭到忽視?又有哪些人被抹除了真實活過的痕跡?這些正是《靜寂工人》試圖呈顯與回應的。

本書作者魏明毅帶著同理之心和人類學之眼,以身為度,與田野報導人同行在基隆港的東西碼頭岸上、同處在簡單陽春的候工室裡、同坐在密閉侷促的貨櫃車內,並隨著他們的腳步進出不同的食肆與茶店。側耳傾聽他們的娓娓敘說,且聽出他們沒能說出口的喑啞之聲。然後,以筆一字一句刻劃這些暫時隱沒容貌、以化名現身的人物,記下他們在碼頭內外的日日夜夜。

魏明毅筆下堅毅認命的清水嫂、自嘲無能的李松茂、沉默寡言的阿順、夜夜喝著酒水的李正德、渴望「說」與「被聽」的王家龍、善體人意的茶店經營者陳女士等人,所交織出的生命世界,曾經是那麼絢爛豐富,如今卻顯得黯淡無光。這些故事的主人翁面對際遇變遷和生命苦境,總是自嘆命運捉弄且歸咎自身無能,但魏明毅不懈地叩問社會性受苦的緣由,在她的抽絲剝繭、細細爬梳下,個中道理逐漸浮現檯面……。

國際計量

TOP
靜寂工人:碼頭的日與夜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

讀者書評

TOP
勤奮的知識獲取者
建國科技大學
2019/10/18 下午01:00
描寫的對象是基隆港的碼頭工人們,也就是那些經歷過或聽聞過1950年代到1990年代,碼頭的輝煌和沒落時代的人們。她紀錄他們說的話,去了哪些地方、和誰一起、談了什麼。她跟隨他們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只要得到他們的許可,她就會跟著一同前往,像是碼頭、茶店仔、海岸、小吃店(攤)、船艙(包含貨櫃船與散裝船)、住家、貨櫃車……等等場合。960年代起基隆因國際貨船進出的興盛,帶起當地的繁榮,繼而引進了外地勞工和當地人的群聚,也使他們形成不同於碼頭外世界的生活習慣,更因基隆的特殊地理環境,不僅讓工人們形成以「船」為中心的日常,也讓他們共同在碼頭附近以集體發展的形式擴展出成熟的社會關係。當時序進入到1970、80年代,機械普遍化,所需勞力活動減少。反倒是裝卸工人、貨櫃車司機等人卻能拿到更多薪水,當工人頭家的比比皆是1990年代末,基隆港掛斷,民營化正式啟動。工會因為財務問題而同意讓資本家控制勞工薪水,其中產生的問題使原來的社會關係瓦解。直到2009年,港口有了更顯著的變質,根本沒有船進來,取而代之的國際渡輪和政府代理人積極推廣的觀光政策卻也持續讓當地的聚落習慣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