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余德慧是台灣心理學界的異數。
《詮釋現象心理學》(會形,1998;心靈工坊,2001)這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以及往後各種學術思想性與社會實踐性的精神性生產,奠定且刻劃了余德慧一生的學術志業與生命旨趣。從而無論在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或本土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界,余德慧不僅僅說出了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打開了心理學話語的新的可能性,並以詩性的語言,以及富含宗教與藝術的神秘氣息,開創了一片另類繽紛的多彩天地,做出了突出且卓而不群的獨特貢獻。
余德慧晚年以「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等觀念,結合人文社會學科與人類受苦現場,以探究並建立了人文心理學的文化思想深度與廣度。此處所謂的「臨床」,是指「投身到苦難之處」;而「人文臨床」即是將諸種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理論、思想及技藝)廣泛地成為受苦之處的中介。並在此臨床現場,一方面讓人文社會學科突破自身的慣性,開始去傾聽受苦的聲音,從而獲得自身全新的反省。另一方面試圖透過重新的反省,人文社會學科足以自我轉化,解除知識的疆域,並滲透進入受苦處境,凝練出更深刻的人文知識,創造豐富多元的精神瑰寶。
這本書籍是余德慧的學友與學生們,分別就(1)人文臨床及其超越之可能、(2)詮釋現象心理學與本土臨床之間、(3)臨終柔適照顧與宗教療癒、(4)社會受苦與照護悅納、及(5)人文凝視與倫理諮商等五個篇章,闡述並彰顯他們與余德慧長年以來在知識上的會遇精進、生活上的提攜陪伴,以及精神上的知遇共感,一起從生命受苦的界線處境出發,共同攜手邁向未知之境。
「存有美學做為臨床心理的終極視野,療癒(或療遇)倫理做為一種藝術生成過程」,是余德慧為台灣本土諮商與臨床心理學設下的迷津指引,開出的一帖甘甜良方。
余德慧的成就,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2012年9月,余德慧因病逝世。
我們深信: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一種恩寵。
遠去,是為了歸來……
本書特色
本書屬於人文思潮文章之集結,作者撰稿之始係紀念對台灣心理學有特殊貢獻的余德慧教授。但全書並非紀念文集,而是跨越人文、心理、哲學、臨終照顧等領域的篇章。
《詮釋現象心理學》(會形,1998;心靈工坊,2001)這本書在台灣的出版,以及往後各種學術思想性與社會實踐性的精神性生產,奠定且刻劃了余德慧一生的學術志業與生命旨趣。從而無論在本土心理學、文化心理學、或本土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界,余德慧不僅僅說出了那個我們尚未認識的自己,打開了心理學話語的新的可能性,並以詩性的語言,以及富含宗教與藝術的神秘氣息,開創了一片另類繽紛的多彩天地,做出了突出且卓而不群的獨特貢獻。
余德慧晚年以「人文臨床與倫理療癒」等觀念,結合人文社會學科與人類受苦現場,以探究並建立了人文心理學的文化思想深度與廣度。此處所謂的「臨床」,是指「投身到苦難之處」;而「人文臨床」即是將諸種人文社會學科(知識、理論、思想及技藝)廣泛地成為受苦之處的中介。並在此臨床現場,一方面讓人文社會學科突破自身的慣性,開始去傾聽受苦的聲音,從而獲得自身全新的反省。另一方面試圖透過重新的反省,人文社會學科足以自我轉化,解除知識的疆域,並滲透進入受苦處境,凝練出更深刻的人文知識,創造豐富多元的精神瑰寶。
這本書籍是余德慧的學友與學生們,分別就(1)人文臨床及其超越之可能、(2)詮釋現象心理學與本土臨床之間、(3)臨終柔適照顧與宗教療癒、(4)社會受苦與照護悅納、及(5)人文凝視與倫理諮商等五個篇章,闡述並彰顯他們與余德慧長年以來在知識上的會遇精進、生活上的提攜陪伴,以及精神上的知遇共感,一起從生命受苦的界線處境出發,共同攜手邁向未知之境。
「存有美學做為臨床心理的終極視野,療癒(或療遇)倫理做為一種藝術生成過程」,是余德慧為台灣本土諮商與臨床心理學設下的迷津指引,開出的一帖甘甜良方。
余德慧的成就,不在過去,而在未來。
2012年9月,余德慧因病逝世。
我們深信:死亡可以不是悲劇,而是一種恩寵。
遠去,是為了歸來……
本書特色
本書屬於人文思潮文章之集結,作者撰稿之始係紀念對台灣心理學有特殊貢獻的余德慧教授。但全書並非紀念文集,而是跨越人文、心理、哲學、臨終照顧等領域的篇章。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創造:《個人與群體事件的本質》讀書會3
許添盛,李宜懃(著) -
不藏私:超實用的氣場操縱術
俞建安(著) -
羡慕嫉妒恨:一个关于财富观的人类学研究
张慧(著) -
好習慣決定好命運
夏欣(著);何南輝,林芊玲,林美琪(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