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藍迪.高米沙(Randy Komisar) 、 簡圖恩.李埃傑斯曼(Jantoon Reigersman) (著) ; 劉凡恩 (譯)
- 學科分類: 應用科學類
- 書籍分類: 創業 ; 企業經營
- 出版社: 本事出版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9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579121569
創業的100道習題:行家才知道,從發想、籌畫、募資到變現,矽谷成功訣竅一次到齊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創業從未這麼簡單,成功也從未如此困難,
你可曾覺得,別人都知道什麼秘辛,卻不告訴你?
無論跟資金、人才、技術靠得多近,卻總差臨門一腳?
能幫助創業者跨越這種迷惑的,就是「矽谷優勢」。
市面上暢談創業的經歷與論述滿坑滿谷,但往往談不到重點,
由凱鵬華盈風險投資人、矽谷資深創投家直接為你凝煉成100條規則,
想贏,就得熟知各種險境,懂得趨吉避凶,本書保證幫你達標。
成功秘訣不在大事,而是圈內人才知道的重要小事:
1.草創時期如何蹲好馬步?
‧時機很重要,如果你看對市場,卻抓錯時機,照樣會失敗。
‧聘用兼職專家,而非全職新人。
‧擬定兩份營運計畫,一份要能確實執行,一份則是你的夢想藍圖。
2.正確挑選投資人
‧所有人都垂涎風險創投,然而那真的適合你嗎?
‧孵化器風靡一時,但你真該加入嗎?
‧戰略投資人或許可靠,卻也帶來一堆棘手問題。
3.理想募資
‧募資為什麼要分階段籌錢?
‧募資越多越好?其實因消化不良失敗的新創比餓死的多。
‧該募多少資金才足夠?四招教你評估。
4.打造及管理高效能的董事會
‧小比大美,董事該有多少人?
‧你需要一位首席董事
‧無異議通過太多決定,不妙之兆
5.實現變現
‧變現常涉及股票公開發行或公司出售,但實際上你有更多選項。
‧當投資人與公司面期待的流動性不一時,該怎麼辦?
‧在售出公司前,要先了解買家併購史。
這些創業者也曾遭遇挫折,在初期與你同樣迷惘,然而他們都挺過來了──
賈伯斯與史蒂夫・沃茲尼克想把IBM大型計算機的神奇帶回家裡,於是創造了蘋果,成為個人電腦先驅;
崔維斯・卡蘭尼克因趕著去參加某總裁就職典禮卻苦於叫不到計程車,而打造出隨選叫車服務,命名為Uber;
谷歌搜尋引擎來自賴利・佩吉與謝吉・布林,當時就讀史丹佛大學的兩人,為解決線上爆炸資訊的問題而傷腦筋。
這些創業家的出發點,都是對顧客的需求有深切體認,因為他們自己就是主要顧客。當市場對其創新做出回應,他們的點子便發展為龐大的生意。
想創業?想新創?找創投?
謹記基本原則:時時追問為什麼?
為什麼做這個?為什麼是你?為什麼選現在?
新創要學的事很多,本書確保你能記牢關鍵規則。不妨將本書視為教戰手冊,讓你一窺風險創投家及董事們的思緒,找出更理想的合作之道。幫助你加速領悟,減少幾道傷疤。
【有感推薦】
全球創業生態圈或許大同小異,即使熟讀二位矽谷戰將的心法寶典,還須因地制宜、身體力行才能趨近成功。──溫肇東/創河塾塾長、政大科智所兼任教授
蘇拾忠/台灣天使投資協會秘書長
林育聖/文案的美創辦人
林之晨/台灣大哥大 總經理 (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傅瑞德/管理顧問.吐納商業評論創辦人
- 目錄
-
引言:矽谷贏家的成功創業祕笈
-
【Part 1】蹲好馬步
-
Rule 1:創業從未這麼簡單;成功也從未如此艱難
-
Rule 2:舉止盡量正常
-
Rule 3:以指數級的倍數突破為目標
-
Rule 4:小沒關係,野心要夠
-
Rule 5:失敗多半來自執行不力,而非創新不佳
-
Rule 6:一流點子出自真正的玩家
-
Rule 7:技術通過驗證後,再談做大
-
Rule 8:管理要吹毛求疵
-
Rule 9:目標市場:成長快,動能強
-
Rule 10:只找頂尖人才
-
Rule 11:仿效機師的飛行前檢查來面試
-
Rule 12:能大破大立者,即便兼差也強過全職充數者
-
Rule 13:帶隊如帶爵士樂團
-
Rule 14:不必提供免費午餐,工作有意義才是正道
-
Rule 15:最迷人的投資標的:專業團隊,目標一致
-
Rule 16:用財務數字說故事
-
Rule 17:兩份營運計畫:一個執行,一個夢想
-
Rule 18:對所有財務數字及其相關性,了然於胸
-
Rule 19:淨利只是概念,現金流量才是真相
-
Rule 20:單位經濟效益點破幻象
-
Rule 21:假設營運資金是你的唯一資金
-
Rule 22:採用最嚴格的財務紀律
-
Rule 23:節省再節省
-
Rule 24:欲到達彼岸,得先知道彼岸在哪裡
-
Rule 25:小心評量陷阱
-
Rule 26:營運受挫,即時大砍,不可遲疑
-
Rule 27:驚喜留到生日派對,別送股東這個東西
-
Rule 28:一線生機:策略性轉型
-
【Part 2】精挑細選投資者
-
Rule 29:陌生人給的錢不能拿
-
Rule 30:可以用孵化器找投資人,但不能發展業務
-
Rule 31:除非別無他法,別碰風險創投
-
Rule 32:要找風險創投,務必挑對類型
-
Rule 33:面對投資者,認真做盡職調查
-
Rule 34:個人財富≠理想投資
-
Rule 35:找有營運腦袋的投資人
-
Rule 36:直接對上決策者
-
Rule 37:挑選穩定的投資人
-
Rule 38:挑選能協助你將來募資的投資人
-
Rule 39:謹慎管理投資者聯盟
-
Rule 40:資本密集新創事業,口袋要夠深
-
Rule 41:戰略型投資者不好惹
-
【Part 3】理想募資
-
Rule 42:分階段籌資,步步消除風險
-
Rule 43:降低股權稀釋,不是募資的目標
-
Rule 44:權宜之計,小心別成千古恨
-
Rule 45:根據狀況,追求成本最低的資金
-
Rule 46:留意風險債務陷阱
-
Rule 47:評估募資額度的四種方法
-
Rule 48:夢想營運計畫隨身帶好
-
Rule 49:因消化不良而失敗的新創事業比餓死的多
-
Rule 50:募資的腳步不能停歇
-
Rule 51:風險創投會隨週期起伏
-
Rule 52:募資沒有你想的那麼快
-
Rule 53:簡報要能回答關於公司的一切基本問題
-
Rule 54:一切始於人性
-
Rule 55:簡報時,眼觀八方
-
Rule 56:用白皮書繼續深入
-
Rule 57:事先備妥融資文件
-
Rule 58:不成不罷休
-
Rule 59:前後一致才可能說服人
-
Rule 60:歧異過大的不同估值,可藉由里程碑化解
-
Rule 61:優先清算權舉足輕重
-
Rule 62:吃閉門羹很正常,別放在心上
-
【Part 4】打造及管理高效能董事會
-
Rule 63:董事會是審議機構,不是烏合之眾
-
Rule 64:利益衝突與衝突利益,大家避談之事
-
Rule 65:董事會要能發揮營運績效,莫只重管理
-
Rule 66:小比大美
-
Rule 67:領投者要求董事席次,先審核其資格
-
Rule 68:你需要一位首席董事
-
Rule 69:引進專業客觀的獨立董事
-
Rule 70:多元化的董事會,能造就競爭優勢
-
Rule 71:每位董事要信守投入相當時間
-
Rule 72:定期評估董事的表現
-
Rule 73:財務長與董事會的特殊關係
-
Rule 74:創辦人應全力挑選最佳執行長
-
Rule 75:尋覓教練
-
Rule 76:會議效能是執行長之責
-
Rule 77:別對董事會「自吹自擂」
-
Rule 78:理想的董事會開會議程
-
Rule 79:全力準備董事會會議
-
Rule 80:善用日常管理資料
-
Rule 81:無異議通過太多決定,並非好徵兆
-
Rule 82:藉工作會議與委員會強化要務
-
Rule 83:董事會應該花時間認識團隊
-
【Part 5】達成變現
-
Rule 84:打造永續事業,步步經營流動性
-
Rule 85:變現不僅止於首次公開募股與收購
-
Rule 86:選擇上市,當心失足
-
Rule 87:投資人與公司方面期待的流動性不一
-
Rule 88:個人也需要變現性
-
Rule 89:公司估值有局部極大值
-
Rule 90:新創公司可以買,也可以賣
-
Rule 91:主動出擊尋找買家,別等他人來挑
-
Rule 92:想出售,先摸清決策者
-
Rule 93:找上對方之前,先確定彼此是否適合
-
Rule 94:了解買家收購史
-
Rule 95:提高曝光度
-
Rule 96:與潛在買家建立關係;別打冷電話
-
Rule 97:隨時準備妥當
-
Rule 98:成功絕非線性
-
Rule 99:鴻運當頭,別措手不及
-
Rule 100:熟記心法,靈活拆解
-
後記:基本原則
-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