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譚蕙芸 (著)
- 學科分類: 語言文學類
- 書籍分類: 華文現代文學
-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地:香港
- 出版日期:2019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82371248
- DOI: 10.978.988237/1248
文字欲:回應時代的特寫新聞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講速度,不如講深度。
特寫新聞記者多角度立體呈現受訪者的生活世界,將「他們」變成我們」。
以真實扎實的報導,令讀者從一粒沙看見一個世界。
新聞界對「速度」有一種普遍、近乎強迫症狀的迷戀;講求深度的採訪和寫作,是否便無立錐之地?
投入長時間採訪,多角度、立體去呈現受訪者和他們的世界,是新聞特寫一大特色;透過脈絡化的重新呈現,陌生人變成可理解,熟悉的事物拉遠了,我們便能誠實檢視自己的盲點。
如果你覺得看新聞是苦差,請瞭解這一位從不願辜負讀者期望和社會責任的記者,如何努力寫出扎實真實的報導,重新吸引讀者回歸,深信有價值的特寫新聞文章即使放了五年、十年,重讀起來依然讓人歷歷在目,觸動人心。
~~~~~~~~
這書增添了我許多「有質感」的閱讀體驗。從作者善於向人類學、民族志的借溫、入微觀察的適當取材,充滿人文關懷的書寫,足令讀者感同身受。而作者在教室內外的教學方法,更值得當老師的讀者參考。
──小思,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散文作家
Vivian「從心底湧出一團火」,那是一股記者魂,讓我遙想臺灣八十年代衝撞戒嚴的新聞前輩。她能熱也能冷,書中除了全身心投入的「熱報導」,還有如手術刀劃下的「冷自剖」,關於報導的動念緣由、幕後製作、未竟遺憾,記者私房話十分好看。
──房慧真,臺灣作家、記者
作為一個推動公義的傳媒人和公共知識份子,譚蕙芸的取材往往從社會上較弱勢的社群開始。她用有電影感的文字,畫龍點睛地把被訪者的神髓帶出來。她看社會問題的角度尖銳,但文字背後是人文關懷。讀她的文章,又溫暖,又爽!
──張超雄,立法會議員
這個世代,有才能、有熱忱和有愛的記者不是沒有,但面對這種紛亂和是非顛倒的社會,還要夠「喪」。譚蕙芸放棄了矯情和客套,直問問題的核心,我覺得未來十年可以守護真相的,就是這種「喪」。
──莊梅岩,香港劇作家
譚蕙芸是令人感動和敬佩的一位元記者,她將過去的一些報導結集成書,實在是年輕傳媒工作者、新聞系學生和有志從事新聞專業的人的福音。
──王惠芬,香港融樂會創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