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病人説了什麽,醫師聽到什麽?:如何讓診間出現有意義又清楚易懂的病醫對話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歐芙莉融合了薩克斯(Oliver Sacks)的詳盡觀察、 葛文德(Atul Gawande)的深厚人文關懷…… 呈現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才是行醫之道應有的核心。 —— 所羅門(Andrew Solomon),《背離親緣》作者 醫師與病人重新把注意力放在對話上, 是否真的能促進健康照護品質? 儘管現代醫學著迷於尖端科技, 唯一有力的診斷利器,仍是病醫之間的對話, 透過對話,醫師才能知曉疾病大概的面貌。 然而,病人說的話與醫師聽到的話,通常是迥異的兩回事。 病人總是很焦急的描述症狀,亟欲告知醫師「自己到底怎麼了」; 另一方面,醫師在時間壓力下,必須展現效率, 在病人說話時,得同時處理不少事,通常就因此錯失關鍵。 此外,刻板印象、偏見、害怕挨告、承受誤診與醫療錯誤的風險, 在在都可能會拉高醫療風險。 歐芙莉醫師擅於描寫人與人之間的故事,筆觸向來能引起深切共鳴, 她在這本《病人説了什麽,醫師聽到什麽?》書中, 以病醫溝通為主題,深入探討這個高風險的領域, 並佐以最新的研究,訪問了學者、醫師、病人, 藉此闡明更良好的病醫溝通模式,將有助於提升健康照護品質。 歐芙莉文筆享譽杏林 我要向醫師、未來的醫師、以及想瞭解行醫幕後光彩的人, 大力推薦歐芙莉的作品。 —— 裘哈爾(Sandeep Jauhar),《實習醫生》作者 歐芙莉不僅卸下武裝,據實以告,更直搗核心,分享灼見, 清楚說明了行醫時,乍看之下似乎平凡又微不足道的一環:溝通。 —— 泰南(Deborah Tannen),喬治城大學語言學教授 層次井然,行文鮮明…… 她以寫實手法,為一般讀者記錄見聞。 —— 海芙娜(Katie Hafner),《紐約時報》記者 天生就是說書的料。 —— 哈爾瑟克(Sarah Halzack),前《華盛頓郵報》記者 歐芙莉對於醫師與病人情緒的描寫,實在令我愛不釋手…… 讀來彷若運筆純熟、刻畫鮮明的小說。 —— 里維特(Caroline Leavitt),《波士頓環球報》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