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作者通过广泛参阅泉州提线木偶戏相关的报告、官方文件、民间档案以及扎实的田野工作,获取了详实的、多角度的资料,完整地呈现了泉州提线木偶戏数十年来发展的社会背景,明晰了泉州提线木偶戏遗产在成为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遗产环境、遗产持有者等因素对于遗产认同表述的影响,为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和保护增添了诸多的理论思考。书中提出的遗产保护应创造遗产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环境,对今后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 目錄
-
田野归去来
-
前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遗产运动中的政治与认同
-
第二节 作为历史记忆的遗产认同: 一种历史人类学的视角
-
第三节 木偶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本书架构
-
第二章 泉州的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
-
第一节 泉州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生态
-
第二节 泉州社会的历史与文化
-
第三章 泉州木偶戏遗产主体的原生认同
-
第一节 遗产命名背后的记忆与遗忘
-
第二节 遗产“记忆社区”的解体与重构
-
第三节 遗产政治过程中的结构与情感
-
第四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遗产认同的重生与转换
-
第一节 家园遗产的根基性纽带
-
第二节 民族国家情境中重生的木偶戏遗产
-
第五章 泉州提线木偶戏遗产认同的延续与保持
-
第一节 记忆的传承与遗产认同的养成
-
第二节 记忆的权力与“原生态”遗产保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泉州部分世家传承的民间提线木偶剧团简介、谱系与剧目传承
-
附录二: 泉州南安官桥提线木偶剧团2001—2010年演出记录统计
-
附录三: 泉州晋江声艺提线木偶剧团2006—2012年演出记录统计
-
附录四: 1952年《闽南戏曲调查资料》之《傀儡戏(线戏)》
-
附录五: 泉州市人民文化馆编《泉州的木偶戏》(时间可能在1952—1953年间)
-
附录六: 1956年泉州木偶实验剧团资料室编《闽南傀儡戏介绍》
-
附录七: 原晋江提线木偶剧团《相公簿》
-
附录八: 部分泉州提线木偶戏图片
-
后记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戲劇論集
劉效鵬(著) -
中元的構圖:林曉英客語劇本四種
林曉英(著) -
時貳廳:電影與檔案的初邂逅─探尋國家寶藏
馬有成(著) -
紙上戲台:粵劇戲橋珍賞(1910s-2010s)
岳清(著);吳冠曼、楊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