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主要运用环境史理论与方法,深入解析明代“灾区化”“三荒现象”“灾害型社会”等历史问题,明确提出“灾害型社会”作为小农社会“死去活来”间隙的特殊社会状态,是一种极端的社会自然化现象,借以探究明代灾区社会与明代社会变迁的关系,试图全面、细致地勾勒明代环境、民生与灾区社会三者互动的图景。
- 目錄
- 绪论 学术史回顾与环境史视角
- 一 西方环境史:“救时史学”与“新史学”
- 二 “环境史概念”的思考
- 三 “舶来”与自创:环境史名与实
- 四 明代灾区社会研究与环境史视角
- 第一章 明朝:“灾区”的王朝
- 第一节 明代灾区:“前所未有的纪录”
- 一 灾区:“倒元”的重要力量
- 二 明代灾区:“前所未有的纪录”
- 第二节 明人笔下“灾区”景象
- 一 农民形象与灾民形象
- 二 灾荒景象与灾区景象
- 第二章 治世与江南“灾区化”
- 第一节 明前期江南“灾区化”
- 一 “灾区化”酝酿阶段
- 二 局部“灾区化”
- 三 “灾区化”加剧
- 第二节 “灾区化”与明太祖的作为
- 一 “图治”与江南社会经济的脆弱性
- 二 求治心切,尤重“秩序”
- 三 政治高压与“重赋政策”
- 第三节 江南“灾区化”生成机制
- 一 脆弱生态环境与“灾区化”
- 二 社会环境恶化与“灾区化”
- 第四节 “灾区化”:变态与常态
- 一 治水与得人:朝廷之举
- 二 革弊与兴利:官员作为
- 三 地方性知识:民众的生存智慧
- 四 间歇性经济与地域性差异
- 第五节 “灾区化”与江南模式
- 一 “英国模式”与“超轻结构”
- 二 “江南模式”与“灾区化”
- 第三章 土地开发、灾荒与灾区社会
- 第一节 土地开发与乡村建设
- 一 明前期河南土地开发
- 二 社会秩序与制度建设
- 第二节 农民贫穷与乡村“灾祸”
- 一 贫困与灾荒:开发者家园
- 二 农民贫困与乡村“人祸”
- 三 农民贫困与乡村天灾
- 第三节 “民多惰于农事”
- 一 明前期山东土地开发
- 二 “惰于农事”与农业致贫
- 三 环境恶化与地荒人稀
- 第四章 灾民生计与灾区秩序
- 第一节 机构设置与控制体系
- 一 救灾制度与救灾机构
- 二 乡村组织与备荒仓储
- 三 地方官:灾区安危所系
- 四 富户与灾区秩序
- 五 天神意志与灾区重建
- 第二节 灾民生计与社会安危
- 一 灾民生计及其社会影响
- 二 灾区自救与灾区社会
- 第五章 区域环境与社会变迁
- 第一节 区域水环境与社会失范
- 一 水利兴废,地方安危系焉
- 二 霸州水利兴废故实
- 三 河间府环境与“水灾社会”
- 第二节 灾荒控制:成化六年京畿之殇
- 一 京畿饥荒与瘟疫
- 二 救灾措施与灾区民生
- 三 “灾荒议政”与灾荒原因
- 第三节 万历时期灾区民生
- 一 万历二十二年河南灾荒
- 二 钟化民的救灾活动
- 三 河南灾区民生
- 四 钟化民成功救灾的原因
- 五 备荒与灾区建设
- 第六章 “三荒现象”与灾区自然化
- 第一节 “人荒”与“见在户”社会
- 一 “人荒现象”
- 二 “见在户”社会
- 第二节 “人荒”:两种类型
- 一 “人荒”两种类型概说
- 二 山西“生态型”人荒
- 三 北直隶“地理耦合型”流民
- 第三节 “三荒现象”及环境机制
- 一 “三荒现象”的主要特征
- 二 “三荒现象”的环境机制
- 第四节 “三荒”问题的历史思考
- 一 “三荒”问题的主要症结
- 二 “三荒”问题本质
- 三 “三荒”加剧南方“灾区化”
- 第七章 “灾害型社会”与明朝覆亡
- 第一节 明亡原因诸说
- 一 清代关于明亡原因检讨
- 二 当代学者的明亡论析
- 三 明亡于“成化时代”说
- 第二节 “萌芽”与“时代”
- 一 “灾害型社会”与“早期商业化”概念
- 二 “成化时代”与资本主义萌芽
- 第三节 “成化时代”与“灾害型社会”
- 一 “前成化时代”:一个过渡期
- 二 “成化时代”:“灾害型社会”陷阱
- 三 早期商业化:成化时代另一面
- 第四节 “成化时代”:否定与被否定
- 一 救时与“逆时”
- 二 最高统治者:逆时而为
- 三 “严复定律”与明朝覆亡
- 第八章 应对:情感与方略
- 第一节 经世情怀与救时主张
- 一 社会危机与“人心”迷失
- 二 丘濬的经世情怀与“有志用世”
- 三 救时理念与救荒主张
- 四 余论:理念与现实
- 第二节 “成化时代”与“利玛窦现象”
- 一 万历以来的“成化时代”
- 二 利玛窦东来
- 三 救时之举:“利玛窦现象”
- 结语
- 一 明代灾区社会之基本认识
- 二 环境与灾区社会关系的理论思考
- 参考文献
- 重要人名和术语索引
- 后记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