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本書所處理的,是一段台灣史上一直處於空白的時期;它就是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到翌(一九四六)年一月,一百多天的歷史。這段歷史是台灣的戰前與戰後的交接時期,也是所謂台灣戰後的起點。短短的一百多天,卻是最複雜、最激動,且充滿豐富內容、富有多元啟發性的一段時期。然而,除了十月廿五日的光復節之外(現在連光復節也被取消了),我們一無所知;不但一無所知,甚至還被扭曲了,因為八月十五日已被「終戰」所取代。
八‧一五後一百多天的歷史主調,就是台灣民眾高昂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識。被日本殖民統治壓抑了五十年的民族情感,隨著日本投降而爆發出來;在八‧一五後的數週,先是歡欣中有不安和謹慎(因日人、日警還在),進入了九月,隨著日本投降的局勢已明朗,不安消失了,光復意識完全顯露並漸高揚;到了十月,行政長官公署成立,舉行了慶祝台灣光復大會,熱烈的民族情感達到了最高潮,是台灣現代史上難再復現的一刻。之後,隨著公署在接管、接收工作中產生的問題,以及米價物價騰漲,和人事任用的問題、省籍摩擦問題浮現,批評和失望之情開始出現。到了一九四六年一月,台灣戰後初期的歷史主調開始轉到「民主」問題上去了,開始與大陸上海等地戰後的時代問題有相同的內容。
這期間,從政治、經濟到歷史、文化,全面的進行了「去殖民化」和「祖國化」。這是八‧一五後一百多天歷史的重要內涵,也是其未完全達成的時代任務。當然,其原動力主要來自高昂的民族情感。

國際計量

TOP
1945破曉時刻的台灣:八月十五日後激動的一百天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