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梳理资本和权力逻辑、市场关系、自由主义理念所引致的现代财产问题,探讨财产权利与社会风险防控关系,揭示现代风险和财产治理的一般方法论原则。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进程中,形成高度的马克思财产理论方法论自觉,有助于抵御绝对平均主义、全盘私有化、纯思辨化、财产关乎罪恶等价值理念的冲击,正确认识、全面把握中国财产问题实质,进而为科学社会主义财产价值观的树立、现代风险的防控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有效治理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 目錄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第七批《中国社会科学博士后文库》编委会及编辑部成员名单
-
序言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
四、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西欧社会财产现实与理论诠释的失效
-
第一节 关于西欧现代财产问题的元思考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自由放任主义的财产哲学批判
-
三、化解现代财产灾难的路径思考
-
第二节 西欧各类社会思潮诠释财产现实的失效
-
一、古典经济学的劳动财产理论
-
二、黑格尔的意志财产理论
-
三、空想社会主义财产理论
-
第二章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历史逻辑
-
第一节 现代财产问题的初始追问
-
一、对物质利益问题的关注
-
二、对市民社会财产问题的追问
-
三、现代财产问题往何处去
-
第二节 哲学解答路径:现代财产问题的唯物史观解答
-
一、现代财产分化的异化劳动根源及其历史归宿
-
二、现代财产问题的唯物史观解答
-
三、初创的马克思财产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
第三节 科学的财产理论的最终形成
-
一、对资本财产形成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
-
二、对财产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预见
-
第三章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内在逻辑
-
第一节 马克思“财产”范畴及其相关概念辨析
-
一、马克思“财产”概念辨析
-
二、财产的属性和尺度
-
三、财产与财产权利、财富概念辨析
-
第二节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基本逻辑框架
-
一、财产“原本”批判和财产“副本”批判
-
二、科学财产理论的建构
-
第四章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哲学意蕴
-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劳动”论说中的财产辩证法
-
一、资本财产的自我扬弃
-
二、联合起来的劳动者争取自身财产权利的斗争
-
三、未来社会的财产规定
-
第二节 马克思市场经济二重性论说中的“可扩展空间”
-
一、市场经济内蕴的哲学思考
-
二、发展和驾驭市场经济的非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论
-
第三节 马克思财产效率论说的“人本”意蕴
-
一、财产稀缺
-
二、财产效率问题:财产效率是应对财产稀缺的现代逻辑
-
三、马克思财产效率观的“人本”意蕴
-
第四节 马克思“流通”论说的伦理意蕴
-
一、市场流通的前提性规定:所有权、平等和自由
-
二、市场流通的契约意蕴
-
三、市场流通的信用意蕴
-
第五节 马克思“自然人道”财产权利界说
-
一、古典财产法权理论探源
-
二、“自然人道”财产法权论
-
第五章 马克思财产理论的当代启示
-
第一节 从财产权利入手解析社会风险
-
一、转型期社会风险
-
二、财产权利界说
-
三、财产权利正当性的复归
-
第二节 当代中国财产治理的方法论自觉
-
一、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出场
-
二、当代中国财产问题的实质
-
三、财产治理的方法论原则
-
第三节 中国有序财产关系的法治化治理
-
一、有序财产关系维系的法制利器
-
二、权利与财产关系的法治化思考
-
三、“自然人道”财产法权与人为财产法权的衡平
-
第四节 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财产创造模式
-
一、传统财产创造模式弊病重重
-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财产创造模式
-
三、科学的财产创造路径探析
-
第五节 当代中国财产收入差距治理研究
-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现状:从平均主义到拉开差距
-
二、理性看待收入差距问题
-
三、收入差距无序化治理的出路分析
-
参考文献
-
索引
-
后记
-
文后辅文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