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李御寧 (著)
- 學科分類: 史地類
- 書籍分類: 文化研究
- 出版社: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9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5080297
日本人的「縮小」意識:從生活態度到藝術表現,日本文化為何與眾不同?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作為同樣深受中國文化與西洋文化薰陶的鄰近島國,日本文化為何能夠發展出與其他東方國家截然不同的特性?一個改良與創新實力領先世界的設計大國,背後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從何而來? 當日本人開始面對世界,又為何顯得排外而自我中心?與西方著名日本論經典《菊與刀》齊名最歷久彌新,兼顧趣味與知性的日本文化比較論讓你直呼「原來如此」!擺在室內的迷你盆栽,是把大自然拉到身邊作伴;一個個疊起的廚房套鍋,是日本人自古以來的收納智慧;做工迷你精緻的公仔模型,感覺比原寸更讓人愛不釋手;在只有四塊榻榻米大的茶室裡啜飲,是聚精會神的交流之地;插在花器裡的美麗枝條,象徵了收縮宇宙的全景。以「縮小」為關鍵字展開的日本文化論,剖析日本人如何打造出屬於自己、又風靡世界的文化內涵不論是短短十七字的俳句、日本庭園濃縮自然的枯山水,還是比原物更精巧的模型或扭蛋、甚至於輕薄短小的掌上遊戲機,日本人自古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藝術表現還是商品上,皆想把事物縮小;而且縮小的東西不僅限於尺寸,還要比原物更精緻、更有力道,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特質。這種將事物縮小改良的傾向不僅限於美感的領域,也與生活態度和行動模式緊緊相連,進而反映在語言、思想、藝術甚至商品之上,展現獨到的美學與創新才能,成為日本文化風靡世界的核心動力。透過精闢觀察,歸納出一個追求親身感受、主客合一、「內外」分明的國度本書作者首先巧妙地將日本文化的「縮小」方法根據不同模式分成六大類型,並以身邊許多有趣的例子來探討箇中妙趣,包括傳統的摺扇、家紋、茶道、和服,到現代的折疊傘、隨身聽、文庫本,甚至於隨身攜帶的名片、日常用語等等。接著再從不同面向探討這種縮小意識如何被實踐在日常生活以及藝術表現上,進而呈現出與西方擴大美學以及鄰近東方國家截然不同的作風傾向。例如經過極度簡化淬煉的枯山水庭園、對於收集物品無窮的熱愛、月台上把人塞進電車的站務人員、好比工廠一般肩並肩盯著機器的柏青哥店……這些別說西方,就連東方都很少看到的文化特徵,作者都在書中一一探討背後的根源與意義。最後更分析當日本人從屬於他們的縮小世界踏到外面的擴大世界時,又為何一改原本鍾愛細膩與禮貌的個性,在經濟甚至外交上成為不受控制的侵略者。跳脫傳統僅與歐美比較的思維,發掘日本文化在東方社會與眾不同的特性本書於1982年在日本問世後立即造成極大迴響,與西方的《菊與刀》並列為日本文化論的經典之作。雖然成書已有一段時間,當中對於日本文化的精闢見解以及與他國文化的比較卻是歷久彌新、依然到位。作者身為韓國知名的文化評論專家,成功跳脫以往僅從西方視角探討的盲點,加入了東方的比較,透過大量引用與舉例凸顯出日本文化專精於「縮小」的特質;除了細膩剖析日本人的縮小手法,更詳盡解析各種日本特色文化所體現的縮小意識與感性邏輯,是理解日本文化精髓不可錯過的必讀佳作。※學界專業推薦※李衣雲 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李拓梓 自由評論網「政治的日常」專欄作家何撒娜 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徐興慶 中國文化大學 校長蔡亦竹 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陳永峰 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京都大學法學博士過去的日本文化研究,幾乎都是以英語讀者為目標,唯獨李御寧已鮮少為人關注的韓國人觀點,就放大、縮小為美的意識,為日韓之間的比較文化作出精彩的詮釋。從器物文化東漸論的角度來看,早期日本文化源由自韓半島和中國大陸,若大膽演繹李御寧的論點,則日本歷史從唐風轉為國風的過程,正始於放大與縮小兩種世界觀的交叉點,也引領了日後東亞諸國相異的歷史路徑。——李拓梓 自由評論網「政治的日常」專欄作家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中國傳統手工藝文化常識問答
佘佳峻(著) -
臺灣自然及人文地理題庫
李道信(編) -
欧阳修集全鉴
(宋)欧阳修(著);东篱子(譯) -
增修臺灣省通志稿.卷三:政事志交通篇
張奮前(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