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为主线,依次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国家权力结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资本主义社会变革方式、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等问题,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内在的强大真理力量和道义力量。
- 目錄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编委会
-
代序一 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6日)
-
代序二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新中国70年成功实践暨第四届全国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科研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7月20日)
-
丛书出版前言
-
目录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述要
-
第一节 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
-
第二节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
第四节 未来社会的发展规律
-
第五节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
第二章 论规则与规律
-
第一节 自生自发秩序与开放社会论
-
第二节 唯物史观视域内的社会秩序与社会规则
-
第三节 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与社会“零星工程”
-
第四节 以思想的彻底性补救人类认知的缺陷
-
第五节 认识利用规律,推动社会进步
-
第三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人的发展
-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要消灭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
第二节 未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
第三节 苏联模式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崭新实践
-
第四章 收入分配的尺度及其现实价值
-
第一节 以生产要素为尺度的收入分配
-
第二节 以“实力”为尺度的收入分配
-
第三节 以劳动和需要为尺度的收入分配
-
第四节 现阶段中国社会的收入分配方式创新问题
-
第五章 关于阶级问题的几点新思考
-
第一节 成熟的阶级形态只存在于利益剧烈分化的市场社会初期
-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没有经历过阶级严重分化阶段
-
第三节 有利于阶级发育与分化的条件正在中国出现
-
第四节 执政党亟须采取措施弱化阶级分化,加快社会利益整合
-
第五节 几点结论
-
第六章 等级、阶级与人的解放
-
第一节 等级与阶级是人的发展先后经历的共同体形式
-
第二节 从等级解放、阶级解放到人的解放
-
第三节 近代中国:从民族解放到人的解放
-
第四节 以人为本:清除等级残余,遏止阶级分化
-
第五节 结语
-
第七章 集权、分权与社会自治
-
第一节 具有严格适用条件的中央集权制度
-
第二节 地方自治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强有力杠杆
-
第三节 立法权是国家权力中的最高权力
-
第四节 国家权力分工取决于现存社会关系
-
第五节 结语
-
第八章 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历史的考察
-
第一节 欧洲文化中的“专政”概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的专政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理解的无产阶级专政
-
第四节 列宁理解的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
-
第五节 列宁之后的无产阶级专政
-
第九章 暴力的作用及限度
-
第一节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解放的基本方式
-
第二节 革命暴力是对统治阶级反动暴力的有效回应
-
第三节 暴力在社会变迁中作用的发挥
-
第四节 不能把暴力的作用绝对化
-
第十章 和平变革的可能性及历史前提
-
第一节 对和平变革的最初估计
-
第二节 对和平变革的崭新认识
-
第三节 和平变革的现实基础
-
第四节 和平变革的理论依据
-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公平正义抑或人的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
-
第一节 公平正义:非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主张
-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人的“异化”与人的发展
-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人的彻底解放与全面自由发展
-
第四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
第十二章 共产党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
第一节 科学理论为共产党提供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
第二节 科学理论为共产党提供理想信念和精神动力
-
第三节 理论建设、思想武装是党的建设的根本
-
第十三章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
-
第一节 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前提
-
第三节 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基础
-
第四节 创造性运用与创新性发展的实现形式
-
参考文献
-
索引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