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陳文德 (著)
- 學科分類: 社會科學類
- 書籍分類: 文化研究 ; 文學院
- 出版社: 弘雅三民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1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571453323
- DOI: 10.978.95714/53323
卑南族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您聽過「卑南(大)王」的故事嗎?您知道原住民民歌之父胡德夫是哪裡人嗎?您是否聽過張惠妹、陳建年與紀曉君等人的歌聲,或者閱讀過「臺灣文學獎」得主巴代(林二郎)的小說?您知道第一位原住民縣長(臺東縣長)陳建年,以及第一位原住民主教曾建次嗎?他們都來自卑南族。
卑南族位處東部一隅,長期以來卻與外來政權有著密切關係。不論是在清末「牡丹社事件」與「開山撫番」、日軍登陸東部、或者戰後「二二八事件」中,這個族群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卑南族是臺灣原住民族當中與外界接觸密切、最能接受外來文明的族群,被清廷視為「東藩屏障」、「能以漢法變番俗」、「居近漢人、略通人性」,是日人眼中「近於文明的族群」,又因為與漢人接觸頻繁,被視為漢化頗深的族群。
這本小書嘗試綜合以往的研究成果,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勾勒這個族群社會文化的整體性面貌。
- 目錄
-
總 序
-
自 序
-
第一章 卑南族概說
-
第一節 聚落分布
-
第二節 卑南族的分類史與爭議
-
第三節 卑南族內部的差異與意義
-
第二章 卑南人的社會化過程與生命儀禮
-
第一節 人的構成
-
第二節 生育與養成
-
第三章 從家到部落
-
第一節 種籽bini (apiyar)──家ruma(H)的構成與親屬觀念
-
第二節 祖靈屋karuma(H)an的意義
-
第三節 部落DekaL的組成
-
第四章 環繞著小米種作的歲時祭儀
-
第一節 歡慶──小米除草完工的慶祝mug(H)amut
-
第二節 感恩──小米收穫祭
-
第三節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少年年祭與大獵祭
-
第五章 儀式執行者的類別與角色
-
第六章 卑南族社會文化的轉化
-
第一節 荷鄭到清領時期
-
第二節 日治時期(1895~1945)
-
第三節 戰後時期(1945以降)
-
第七章 原生與外來──社會文化的持續與轉化
-
第一節 漢化?基督宗教化?
-
第二節 「原生」與「外來」
-
第八章 從部落到族群──當代卑南族群的形成
-
第一節 部落重建與文化復振
-
第二節 新的族群觀──卑南族聯合年祭與民族議會
-
第九章 結 語
-
附錄1 卑南語語音符號表
-
附錄2 建立少年會所與兩兄弟弒父的傳說
-
參考書目
-
版權宣告
-
封 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台灣民間故事
陳千武(著);富春編輯小組(編);不倒翁視覺創意工作室,張琦馨,異軍工作室(繪) -
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
麥勁生(著) -
苗族银饰文化产业调查研究
郑泓灏(著) -
天下為公: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德治與公正
蕭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