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麻友良 (編)
- 學科分類: 應用科學類
- 書籍分類: 工程技術 ; 工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20/03/01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311387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技術(第2版)》力求文字表達通俗、簡明,使讀者能係統了解電動汽車用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結構類型和技術關鍵。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本科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汽車類專業的研究生及相關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 目錄
-
版权信息
-
第2版前言
-
第1章 电动汽车与动力电池概述
-
1.1 发展电动汽车的意义
-
1.1.1 汽车的发展概况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
1.1.2 汽车对环境和石油资源的影响
-
1.1.3 电动汽车的优势
-
1.2 电动汽车的发展概况
-
1.2.1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
-
1.2.2 电动汽车的开发计划与现状
-
1.2.3 电动汽车的展望
-
1.2.4 电动汽车尚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 电动汽车的类型与特点
-
1.3.1 纯电动汽车
-
1.3.2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
1.3.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
1.4 动力电池的特点与类型
-
1.4.1 动力电池的工作特点与要求
-
1.4.2 动力电池的类型
-
小结
-
思考题
-
第2章 蓄电池概述
-
2.1 化学电池概述
-
2.1.1 化学电池的构成条件
-
2.1.2 化学电池的组成
-
2.1.3 化学电池的类型
-
2.1.4 化学电池的发展概况
-
2.2 蓄电池简介
-
2.2.1 蓄电池的缺点
-
2.2.2 蓄电池的命名与分类
-
2.2.3 蓄电池的性能参数
-
2.2.4 蓄电池的常用术语
-
2.2.5 电动汽车对蓄电池的性能要求
-
2.2.6 蓄电池的展望
-
小结
-
思考题
-
第3章 铅酸电池
-
3.1 铅酸电池概述
-
3.1.1 铅酸电池的基本原理
-
3.1.2 铅酸电池的构造
-
3.1.3 铅酸电池的极板构成
-
3.1.4 铅酸电池的类型
-
3.1.5 密封式铅酸电池的密封技术与特点
-
3.2 铅酸电池的正负极
-
3.2.1 铅酸电池的正极
-
3.2.2 铅酸电池的负极
-
3.3 铅酸电池的特性
-
3.3.1 铅酸电池的内阻
-
3.3.2 铅酸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3.3.3 铅酸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
3.3.4 铅酸电池硫化的影响及原因
-
3.3.5 铅酸电池的使用寿命及失效原因
-
3.3.6 铅酸电池的特点
-
小结
-
思考题
-
第4章 镍氢电池
-
4.1 镍氢电池的基本原理与构成
-
4.1.1 镍氢电池的基本原理
-
4.1.2 镍氢电池的结构类型
-
4.1.3 镍氢电池的组成部件
-
4.2 镍氢电池的正极
-
4.2.1 镍电极反应
-
4.2.2 高密度球形Ni(OH)2正极材料
-
4.2.3 纳米Ni(OH)2
-
4.2.4 α-Ni(OH)2简介
-
4.2.5 镍电极小结
-
4.3 镍氢电池的负极
-
4.3.1 储氢电极反应
-
4.3.2 储氢合金电极的要求与类型
-
4.3.3 储氢合金的性能改善处理
-
4.3.4 储氢合金的制备
-
4.4 镍氢电池组
-
4.4.1 镍氢电池组的要求与类型
-
4.4.2 双极性镍氢电池组
-
4.5 镍氢电池的特性
-
4.5.1 镍氢电池的充电特性
-
4.5.2 镍氢电池的放电特性
-
4.5.3 镍氢电池的内压与内阻
-
4.5.4 镍氢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
4.5.5 镍氢电池的储存与自放电特性
-
4.5.6 镍氢电池的特点
-
小结
-
思考题
-
第5章 锂离子电池
-
5.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
-
5.1.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
5.1.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类型
-
5.2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
-
5.2.1 锂离子电池对正极材料的要求
-
5.2.2 氧化钴锂电极材料
-
5.2.3 氧化锰锂电极材料
-
5.2.4 磷酸(亚)铁锂电极材料
-
5.2.5 正极材料的性能比较
-
5.2.6 氧化镍锂电极材料
-
5.2.7 其他正极材料
-
5.3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5.3.1 锂离子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
-
5.3.2 碳负极材料
-
5.3.3 合金类负极材料
-
5.3.4 氮化物负极材料
-
5.3.5 氧化物负极材料
-
5.3.6 过渡金属磷族化合物负极材料
-
5.4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
-
5.4.1 对电解质的要求
-
5.4.2 电解质的类型
-
5.4.3 液体电解质
-
5.4.4 聚合物电解质
-
5.5 隔膜与黏结剂
-
5.5.1 隔膜
-
5.5.2 黏结剂
-
5.6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
-
5.6.1 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
5.6.2 锂离子电池容量的影响因素
-
5.6.3 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及影响因素
-
5.6.4 锂离子电池自放电速率与电池储存性能
-
5.6.5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
小结
-
思考题
-
第6章 其他蓄电池
-
6.1 其他镍系蓄电池
-
6.1.1 镍镉电池
-
6.1.2 镍锌电池
-
6.1.3 镍铁电池
-
6.2 金属空气电池
-
6.2.1 锌空气电池
-
6.2.2 铝空气电池
-
6.2.3 其他金属空气电池
-
6.3 ZEBRA电池
-
6.3.1 ZEBRA电池的组成与充、放电原理
-
6.3.2 ZEBRA电池的性能特点与使用情况
-
小结
-
思考题
-
第7章 辅助储能装置
-
7.1 概述
-
7.1.1 蓄电池的性能特点与缺点
-
7.1.2 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其他电源装置
-
7.2 超级电容
-
7.2.1 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原理
-
7.2.2 超级电容的结构类型
-
7.2.3 超级电容的发展现状
-
7.2.4 超级电容的性能特点与应用
-
7.3 飞轮电池
-
7.3.1 飞轮电池概述
-
7.3.2 飞轮电池的工作原理
-
7.3.3 飞轮电池的结构
-
7.3.4 飞轮电池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
7.3.5 飞轮电池的特点与应用
-
7.3.6 飞轮电池的关键技术
-
小结
-
思考题
-
第8章 蓄电池的使用
-
8.1 蓄电池的充电
-
8.1.1 蓄电池的基本充电方法
-
8.1.2 蓄电池充电可接受电流与快速充电
-
8.1.3 蓄电池的不一致性与均衡充电
-
8.1.4 蓄电池的浮充电
-
8.2 蓄电池性能与状态的测试
-
8.2.1 蓄电池性能检测的相关标准
-
8.2.2 蓄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
8.2.3 蓄电池容量的测定
-
8.2.4 蓄电池寿命的测试
-
8.2.5 蓄电池的内阻及自放电测定
-
8.2.6 蓄电池安全性测试
-
8.2.7 蓄电池荷电状态的检测方法
-
8.3 蓄电池管理系统
-
8.3.1 蓄电池管理系统概述
-
8.3.2 蓄电池管理系统的具体项目与硬件构成
-
8.3.3 蓄电池的热管理
-
8.3.4 蓄电池组的绝缘检测
-
8.3.5 蓄电池组的充电管理
-
8.3.6 制动能量回馈控制
-
小结
-
思考题
-
第9章 燃料电池
-
9.1 燃料电池概述
-
9.1.1 燃料电池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
9.1.2 燃料电池的发展概况
-
9.1.3 燃料电池的类型
-
9.1.4 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
-
9.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9.2.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
9.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体的组成部件
-
9.2.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
-
9.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特性及影响因素
-
9.3 碱性燃料电池
-
9.3.1 碱性燃料电池概述
-
9.3.2 碱性燃料电池的部件
-
9.3.3 碱性燃料电池的优点与缺点
-
9.4 磷酸燃料电池
-
9.4.1 磷酸燃料电池概述
-
9.4.2 磷酸燃料电池的结构与材料
-
9.5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9.5.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
-
9.5.2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与性能改善
-
9.6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概述
-
9.6.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构成
-
9.6.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储氢方式与工作方式
-
9.6.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性能与存在的问题
-
小结
-
思考题
-
参考文献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