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大川隆法 (著) ; 幸福科學經典翻譯小組 (譯)
- 學科分類: 哲學類
- 書籍分類: 勵志
- 出版社: 台灣幸福科學出版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1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0652895
常勝思考:不敗北的人生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人生有如開鑿穿山隧道的工程,途中總會遇到滲水或頑石,
擅用常勝思考,一條人生的勝利大道必鮮明地展開!
常勝思考是一種從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成長為可以領導他人的方法論。作者大川隆法先生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提示人生成功的方法。
而常勝思考的原點在於如何去看待苦難,如何將苦難轉變為人生食糧,這是一本轉變你人生的必讀之書。
具備「常勝思考」之本領,如同具有粉碎岩石的爆破力,點石即穿。
運用所有的智慧、技術和發想,如何處理眼前的困難、如何將過程中所得到的東西轉變為靈魂的力量,才是勝負的關鍵。
自己必須對自己負責,不健康絕對不是他人造成,能夠維護肉體健康的人,就是取得勝利第一步的人。
人所遭受的挫折多數是短暫的,在短期內如果未能取得勝利,或許只能說你沒有短跑的素質,但不代表你不能成為優秀的長跑者。
本書探究了超越了性別、年齡和國籍的內容,任何人都能理解,當品味出其中妙趣,並將之轉化為動力之時,便可昂揚宣稱:我的人生,不再有敗北!
擅用常勝思考,一條人生的勝利大道必鮮明地展開!
常勝思考是一種從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成長為可以領導他人的方法論。作者大川隆法先生以平易近人的方式提示人生成功的方法。
而常勝思考的原點在於如何去看待苦難,如何將苦難轉變為人生食糧,這是一本轉變你人生的必讀之書。
具備「常勝思考」之本領,如同具有粉碎岩石的爆破力,點石即穿。
運用所有的智慧、技術和發想,如何處理眼前的困難、如何將過程中所得到的東西轉變為靈魂的力量,才是勝負的關鍵。
自己必須對自己負責,不健康絕對不是他人造成,能夠維護肉體健康的人,就是取得勝利第一步的人。
人所遭受的挫折多數是短暫的,在短期內如果未能取得勝利,或許只能說你沒有短跑的素質,但不代表你不能成為優秀的長跑者。
本書探究了超越了性別、年齡和國籍的內容,任何人都能理解,當品味出其中妙趣,並將之轉化為動力之時,便可昂揚宣稱:我的人生,不再有敗北!
- 目錄
-
前言(改訂新版)
-
前言(舊版)
-
第一章 常勝的原點
-
1 領導者必備的資質
-
2 「反省」造就領導者
-
3 擴大人格的試煉
-
4 從試煉中徹底學習
-
5 不要過著充滿藉口的人生
-
6 以決心和毅力開創前程
-
7 創意使你常勝
-
8 跨越個人能力的極限
-
9 獲得成功的兩個祕訣
-
① 發現需要
-
② 思考下一步棋
-
10 經濟力是開創局面的力量
-
11 發現常勝的自己
-
第二章 反向思考的理論
-
1 發想的重要性
-
2 開拓第三條道路
-
3 轉敗為勝的反向思考
-
4 把失敗當作跳板
-
5 佛所創造的世界中,萬事萬物皆有意義
-
6 與自身之「業」積極對決
-
7 正確對待他人對你的評價
-
8 規劃出一百二十歲的人生計畫
-
9 付出努力可使壽命延長
-
第三章 人生與勝利
-
1 當思想發出閃耀的光芒時
-
2 健康生活的方法
-
① 心被肉體的條件所束縛
-
② 駕馭肉體
-
③ 管理肉體的責任在自己身上
-
④ 心與肉體的關係
-
3 豐盈財富的形成
-
① 關於宗教性的人格
-
② 將財富做為獲得幸福的方法
-
③ 不可因自身貧窮而忿忿不平
-
④ 財富形成的三個基本原則
-
4 伴侶與家庭
-
① 首先創造理想的自己
-
② 能否深入理解對方
-
③ 密合的家庭是逐漸形成的
-
5 轉變命運的相遇
-
① 與貴人相遇是得以飛躍的關鍵
-
② 要有謙虛順從的心
-
③ 要有感恩的心
-
6 精神遺產
-
① 精神遺產─德
-
② 產生「德」的兩個過程
-
第四章 常勝思考的力量
-
1 結合「反省」和「發展」的理論
-
2 身處世間時的常勝思考之力量
-
3 把苦難轉變為靈魂的力量
-
4 征服人生時光的理論
-
5 竹子逐節生長的能量
-
6 在嚴峻的環境中刻劃出年輪
-
7 長跑者的發想
-
8 累積的效果
-
9 常保競爭力
-
10 順境中要傳播愛的種籽
-
11 更上一層樓
-
12 以柔克剛
-
13 讓人生走向勝利
-
後記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自信&自重:做人與做事的雙贏智慧
孫培莉(著) -
送給迷惘中的你:思考人生的100句哲學箴言
岡本裕一朗(著);陳聖怡(譯) -
不抱怨的世界
(美)道格拉斯.勒尔顿(著);韩晓秋(譯) -
找回自己,找回親密
巴小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