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目的與存在:實證唯心論與目的論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目的與存在」涵三義:一、開出「目的」與「存在」,二、「從目的證存在」與「從存在證目的」,三、「目的(知)」與「存在(行)」知行合一。 本書名「目的與存在」者,證凡實踐之為實踐之本義,乃謂其必在一理想目的之方向中,在活動中,攝存有於活動,證活動於目的方向,由目的性活動反證存有(存有即同一性),以存在即在不斷變異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中,唯憑藉其所依從之目的性活動,自證為同一者,為存有。最後欲實現的目的、終極目的,唯是那提供存在之終極目的的提供者――判斷力之反思判斷之生生。「成為反思者!成為感通者!成為自由!」就是人的本體屬性。體性既立,體用、體相一根而發,心意知物,理一分殊而不容已;知行合一,是「斯人千古不磨心」之寂感真幾。以有心義故,一切法得成!   自中西哲學比較而言,雖可謂近代西方哲學日漸趨向於中國心性論,其中種種思辨環節,層迭交錯之哲學概念,經過疏理,可重新組合化約於中國哲學儒、道、釋三教之目的性概念之下,批判地成為以終極目的攝道德目的與自然目的之人學體性學――「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之自我實現人在宇宙中的自我定位的存有論。初看這是援西方哲學入中國哲學,再看是以中國哲學確定西方哲學觀念之意義與定位,而中西互證,同時成就中國哲學智慧之系統性、普世性,與西方哲學之擺脫虛妄、走向實踐的實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