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目錄
-
封面
-
目錄
-
導讀 尋思人類的破壞性從何而來◎紀金慶
-
自序
-
術語說明
-
導論 本能與激情
-
第一部 本能主義,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
-
第一章 本能主義者
-
早期的本能主義者
-
新本能主義者:佛洛伊德與勞倫茲
-
佛洛伊德的攻擊性概念
-
勞倫茲的攻擊性理論
-
佛洛伊德與勞倫茲的異同
-
第二章 環境主義者與行為主義者
-
啟蒙時期的環境主義
-
行為主義
-
史金納的新行為主義
-
目標與價值
-
史金納主義大受歡迎的原因
-
行為主義與攻擊性
-
論心理學實驗
-
挫折—攻擊理論
-
第三章 本能主義與行為主義的異同
-
本能主義與行為主義的相同之處
-
近期的一些觀點
-
環境主義與本能主義的政治背景與社會背景
-
第四章 以精神分析理解攻擊性
-
結論
-
第二部 對本能主義的否證
-
第五章 神經生理學
-
心理學與神經生理學的關係
-
大腦與攻擊性行為
-
攻擊性的防衛功能
-
「逃跑」本能
-
掠食與攻擊性
-
第六章 動物行為
-
被囚狀態下的攻擊性
-
擁擠與人的攻擊性
-
野外的攻擊性
-
地盤主義與支配
-
其他哺乳動物的攻擊性
-
人有沒有抑制殺生的本能?
-
第七章 古生物學
-
人與人是同類嗎?
-
人是不是掠食動物?
-
第八章 人類學
-
「狩獵人」是人類學上的亞當嗎?
-
攻擊性與原始獵人
-
原始狩獵社會是富裕社會嗎?
-
原始戰爭
-
新石器時代的革命
-
史前社會與「人性」
-
城市革命
-
原始文化的攻擊性
-
對三十個原始部落的分析
-
體系A:肯定生命的社會
-
體系B:非破壞性社會
-
體系C:破壞性的社會
-
三種體系的實例
-
破壞性與殘忍性的證據
-
第三部 各種攻擊性與破壞性及其條件
-
第九章 良性攻擊性
-
前言
-
偽攻擊性
-
偶然攻擊性
-
遊戲攻擊性
-
示強攻擊性
-
防衛性攻擊性
-
動物與人的差異
-
攻擊性與自由
-
攻擊性與自戀
-
攻擊性與抵抗
-
服從性攻擊性
-
手段性攻擊性
-
論戰爭的原因
-
減少防衛性攻擊性的所需條件
-
第十章 惡性攻擊性:前提
-
前言
-
人的本性
-
人的生命需要和各種根植於性格的激情
-
定向架構與獻身架構
-
根
-
合一
-
有效
-
興奮與刺激
-
無聊:慢性憂鬱
-
性格結構
-
根植於性格的激情的形成條件
-
神經生理上的條件
-
社會條件
-
本能與激情的理性
-
激情的心理功能
-
第十一章 惡性攻擊性:殘忍與破壞性
-
貌似的攻擊性
-
種種自發的形式
-
歷史紀錄
-
復仇性破壞性
-
狂迷性破壞性
-
對破壞性的崇拜
-
克恩與薩羅蒙:一個崇拜破壞性偶像的實例
-
破壞性性格:施虐癖
-
性施虐癖和性受虐癖的一些例子
-
史達林:非性施虐癖的臨床案例
-
施虐癖的性質
-
施虐癖的發生條件
-
希姆萊:肛門—囤積施虐癖的病例
-
總結
-
第十二章 惡性攻擊性:戀屍癖
-
傳統概念
-
戀屍性格
-
戀屍癖的夢境
-
「無意的」戀屍癖行為
-
戀屍者的語言
-
戀屍癖與科技崇拜
-
對亂倫與戀母情結的假說
-
佛洛伊德的生命本能、死亡本能與愛生性、戀屍癖的關係
-
臨床的/方法學上的原則
-
第十三章 惡性攻擊性:希特勒 ── 一個戀屍癖的病例
-
前言
-
希特勒的雙親與早年生活
-
克拉拉.希特勒
-
阿洛伊斯.希特勒
-
從嬰兒期到六歲(一八八九至一八九五年)
-
六歲至十一歲(一八九五年至一九〇〇年)
-
少年期和青年期:十一歲到十七歲(一九〇〇年至一九〇六年)
-
維也納(一九〇七年至一九一三年)
-
慕尼黑
-
關於方法學上的一些說明
-
希特勒的破壞性
-
對破壞性的抑制
-
希特勒人格的其他方面
-
與女人的關係
-
天賦和才能
-
虛飾
-
缺乏意志和現實感
-
跋 論希望的歧義性
-
附錄 佛洛伊德的攻擊性與破壞性理論
-
參考書目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