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為什麼歡樂比痛苦消逝得更快?
父母甘願為孩子犧牲的動機是什麼?
異端為什麼一直被視為是病態畸形的?
健全自我人格,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幸福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探討只屬於人類特性的追求能力
▎自我成長與人格力量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存在差異?
怎樣才能無私?如何擺脫嫉妒?
促進機制是什麼?制約因素是什麼?
自我實現者的興趣、價值觀、態度和選擇不是建立在相對、外在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內在、現實的基礎上。因此,他們生活在穩定價值觀念體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無價值觀念的機器人世界中。自我實現的人對焦慮有著一定的抗拒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具有強烈的慚愧、自責以及悔悟的感受。
◎正視成長道路的停滯問題
──為什麼許多人缺乏抉擇的能力?
首先,這些指向自我完成的衝動和定向傾向,雖然是固有的,然而卻是非常微弱的。因此,同樣具有強烈本能的其他動物形成了鮮明對照,人的這些衝動總會輕易地被習慣、不正確的社會態度、創傷事件、錯誤的教育所淹沒。
其次,在西方的文化中,歷史已決定有一種特殊的傾向──把人的這些類似本能的需求設想為是惡的。因此,便以控制、壓抑、約束人的原初天性為目的而設立了許多文化機構。
最後,在成長的道路上,作用在個體的力不只是有一種而是有兩種。除了有一種把他向前推向健康的壓力之外,還有一種可怕的拉他倒退的力,使他生病和軟弱的力。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或者是向前,朝著「高級」前進,或者向後,朝著「低級」倒退。
▎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
我們如何才能促進自由發展?
集中營的納粹分子,其所作所為是健康的嗎?
他們是具有病態的良心,還是具有正當的良心?
哪些將被稱為人格問題?很顯然,這取決於說話的人是誰。
是奴隸的主人還是獨裁者?是專制的父親還是暴躁的母親?
有時,人格問題可能是一個人在竭力反抗他的心理支柱,或是反抗對他的真正內在本性的壓制。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受到壓制對待時並不表示反抗,他們接受它並在未來為此付出代價──產生各種精神疾病。
◎正視悲傷和痛苦的必要性
──完全沒有不幸的情況下能達到成長和自我實現嗎?
如果悲傷和痛苦對於人的成長是必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不要機械地保護人們免受痛苦,拋棄痛苦始終是壞的觀念。溺愛意味著不讓人們經歷悲傷、保護他們不受痛苦。在一定的意義上,溺愛反而包含著不太尊重個體的完善、內在本性和未來發展的意思在內。
★本書特色:本書是馬斯洛的經典力作,同時被公認為是心理學領域最重要的一部學術著作。全書共分為四章,以自我成長、新型生活、成功心理、知識價值為主題探討「人格力量」,書中詳細探討了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趨勢、心理治療的目標、人本價值體系的必要性等心理學觀點,是一本深入探討「需求與欲望」的心理學著作。
父母甘願為孩子犧牲的動機是什麼?
異端為什麼一直被視為是病態畸形的?
健全自我人格,發揮自我潛能、實現自我價值,享受人生幸福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探討只屬於人類特性的追求能力
▎自我成長與人格力量
人與人之間為什麼存在差異?
怎樣才能無私?如何擺脫嫉妒?
促進機制是什麼?制約因素是什麼?
自我實現者的興趣、價值觀、態度和選擇不是建立在相對、外在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內在、現實的基礎上。因此,他們生活在穩定價值觀念體系中,而不是生活在毫無價值觀念的機器人世界中。自我實現的人對焦慮有著一定的抗拒能力,但同時,他們也具有強烈的慚愧、自責以及悔悟的感受。
◎正視成長道路的停滯問題
──為什麼許多人缺乏抉擇的能力?
首先,這些指向自我完成的衝動和定向傾向,雖然是固有的,然而卻是非常微弱的。因此,同樣具有強烈本能的其他動物形成了鮮明對照,人的這些衝動總會輕易地被習慣、不正確的社會態度、創傷事件、錯誤的教育所淹沒。
其次,在西方的文化中,歷史已決定有一種特殊的傾向──把人的這些類似本能的需求設想為是惡的。因此,便以控制、壓抑、約束人的原初天性為目的而設立了許多文化機構。
最後,在成長的道路上,作用在個體的力不只是有一種而是有兩種。除了有一種把他向前推向健康的壓力之外,還有一種可怕的拉他倒退的力,使他生病和軟弱的力。也可以這樣說,我們或者是向前,朝著「高級」前進,或者向後,朝著「低級」倒退。
▎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
我們如何才能促進自由發展?
集中營的納粹分子,其所作所為是健康的嗎?
他們是具有病態的良心,還是具有正當的良心?
哪些將被稱為人格問題?很顯然,這取決於說話的人是誰。
是奴隸的主人還是獨裁者?是專制的父親還是暴躁的母親?
有時,人格問題可能是一個人在竭力反抗他的心理支柱,或是反抗對他的真正內在本性的壓制。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在受到壓制對待時並不表示反抗,他們接受它並在未來為此付出代價──產生各種精神疾病。
◎正視悲傷和痛苦的必要性
──完全沒有不幸的情況下能達到成長和自我實現嗎?
如果悲傷和痛苦對於人的成長是必要的,那麼我們就必須學會不要機械地保護人們免受痛苦,拋棄痛苦始終是壞的觀念。溺愛意味著不讓人們經歷悲傷、保護他們不受痛苦。在一定的意義上,溺愛反而包含著不太尊重個體的完善、內在本性和未來發展的意思在內。
★本書特色:本書是馬斯洛的經典力作,同時被公認為是心理學領域最重要的一部學術著作。全書共分為四章,以自我成長、新型生活、成功心理、知識價值為主題探討「人格力量」,書中詳細探討了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趨勢、心理治療的目標、人本價值體系的必要性等心理學觀點,是一本深入探討「需求與欲望」的心理學著作。
- 目錄
-
前言
-
導論
-
第一章 自我成長與人格力量
-
人能夠做的最有益的認知努力
-
限制成長和進步的力量
-
成長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
正視成長道路的停滯問題
-
防禦缺失性需求的倒退力
-
人的成長和縮減焦慮的知識
-
迴避知識意味著迴避責任
-
認知個體和種類的方式
-
人生注意中的標籤化
-
標籤化感知的謬誤傾向
-
抗拒保守習慣的機制
-
克服陳規化思考問題的技巧
-
培養充分理解生命的理智
-
培養感知問題內在本質的方法
-
正確了解語言與命名
-
融合永恆與暫時的認知途徑
-
存在認知和缺失認知的特徵比較表
-
如何培養創造者的單純認知
-
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心理趨勢
-
第二章 新型生活與人格力量
-
研究生命科學的新方向
-
探索健康心理的新模式
-
生物學試驗的最佳工具
-
發揮人性潛能的基礎
-
良好樣品是代表全種的選擇者
-
連接主客觀生活的關鍵因素
-
客觀了解生活的途徑
-
引領社會發展趨勢的大問題
-
預測未來問題的荒謬之處
-
重新定義存在心理
-
優化個人本性的存在心理
-
人性豐滿者的性格特徵
-
實現存在價值的良好條件
-
導致盲目性的愛的因素
-
如何做到真正的選擇
-
心理學從存在主義那裡學到什麼
-
人類生存的社會信仰根基
-
造成心理閉鎖的根源
-
解除自我限制的手段
-
提高心理研究境界的方案
-
理想心理教育的宗旨
-
心理盲目性的研究範疇
-
積極情緒的正面影響
-
衝破盲目防禦的內驅力
-
限定智力的思想傾向
-
認知和思維的界定
-
心理治療的目標和目的
-
限制人性發展的動物研究
-
文化是問題還是機會
-
引導生活的崇高目標
-
如何自由地選擇生活路線
-
擺脫虛假自我的途徑
-
第三章 成功心理與人格力量
-
建立人本價值體系的必要性
-
體內平衡的自由選擇實驗
-
通向自我實現道路上的階梯
-
自我實現與自我成長
-
自我實現的「本能」論
-
探究控制和限制的問題
-
整合理想自我與實際自我的方式
-
整合統一應該成為的意識
-
尋找做應該做的正當事
-
達到最大可能「應該認知」的條件
-
發掘人性最好的樣品作參照
-
防範現實引退的價值措施
-
存在主義的人的兩難困境抉擇
-
創造固有價值的可能性
-
揭露療法有助於探索價值
-
指導普通人實踐的參照理論
-
制定正常行為規範的標準
-
發展適用全人類的正常新概念
-
區別正常的新舊概念
-
研究人內在本質的特殊條件
-
顯露人本性的良好條件
-
建立心理上的烏托邦
-
環境與人格的辯證關係
-
人類所能達到的最完美的正常本質
-
健康心理能夠超越環境限制
-
揭示人的表層人格的最佳技巧
-
心理療法與人格成長
-
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途徑
-
心理療法作用的良好人倫關係
-
心理療法與良好社會
-
現代心理療法訓練與理論角色
-
自我心理療法與認知心理療法
-
完善人格的心理療法
-
第四章 知識價值與人格力量
-
影響學習溝通的間接因素
-
莫成為自我靈魂中的竊賊
-
協調個人內部外部的關係
-
認識始發和次極兩種過程
-
改善與世界溝通的理論基礎
-
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
人本主義教育的目標和內涵
-
高峰經驗的學習動力
-
價值生活的生物根源
-
事實和價值的統一整合
-
如何將手段價值轉化為目的價值
-
自我實現的人對事實和價值的認知
-
構建人性中更高級的價值體系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