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李金 (著)
- 學科分類: 科學類
- 書籍分類: 天文、地球科學
-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3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6263575158
暗物質.失落的宇宙: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一本書讀懂21世紀最重大的天文學難題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暗物質──被譽為21世紀的首席物理學難題
數十年來,人們殫精竭慮研究,卻依然對它所知甚少……
暗物質既看不見、也觀測不到,科學家又憑什麼說它存在?
▏暗物質是什麼?
有一類物質暗藏在宇宙中,既不發光、也不吸收、反射或折射光,不僅在沒有光的黑暗中看不到,在有光線的環境中也完全透明,同樣看不到。
這種不發光又絕對透明、在任何環境下都無法看到、卻又有質量的物質,就被稱為暗物質。
▏暗物質如何被發現?
1933年,天文學家費里茨·茲威基(Fritz Zwicky)驚奇地發現:大型星系團內的星系,具有極高、又難以理解的運動速度,單靠我們所觀測到的星系團引力作用,根本不可能束縛這些星系在星系團內的高速運動──除非在星系團中,還有「看不見」的物質產生了強大的引力。
此後,天文學家透過測量螺旋星系的旋轉速度、觀測重力透鏡、大尺度宇宙結構形狀,以及微波背景輻射等研究中的「奇特」現象,大膽猜想: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見」、卻又能透過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質,而且所占比例很大(據計算,約占整個宇宙物質總量的85%)。
▏暗物質真面目的頭號嫌疑人:WIMP粒子
WIMP粒子,即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eek Interaction Massive Particle),是一種和普通粒子有弱交互作用、質量較大的假想粒子。
對WIMP性質的猜想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WIMP的質量可能比普通粒子(如質子、中子等)的質量大很多
(二)WIMP不帶電,沒有電磁作用,也沒有像普通核子之間的強交互作用,幾乎與普通物質粒子不發生交互作用
(三)即使WIMP與普通物質粒子發生交互作用,也是很弱的作用──可能是標準模型中的弱力,也可能是我們還不了解的另類弱力;另外,理論認為WIMP產生於宇宙初始階段,有較大的質量,在宇宙中運動的速度緩慢,有可能聚集成團
▏基本模型的困惑:WIMP粒子與「超對稱粒子」
基本粒子能被分為自旋為整數的玻色子(Boson),與自旋為半整數的費米子(Fermion),而將這兩類粒子連繫起來的理論,就被稱為超對稱理論(SUSY)。
遺憾的是,多年來這種理論所預言的那麼多超對稱粒子,人們不禁要問:它們會不會是暗物質粒子呢?
WIMP粒子是基本粒子嗎?
WIMP粒子本身之間有什麼樣的作用?
WIMP粒子與普通物質粒子之間,除了引力之外還有其他交互作用嗎?
如果有作用,是基本交互作用中的某一種呢,還是存在其他作用?
▏如何探測WIMP粒子?
探測暗物質粒子WIMP的有兩種方案:
◎間接探測
間接探測方法,是基於暗物質粒子WIMP粒子和它的反粒子之間有可能發生湮滅的假設。透過探測WIMP粒子和它的反粒子湮滅後,生成一對能量相同的兩個正負電子、一對能量相同的伽馬射線、正反質子、正反微中子等,來探知WIMP。
◎直接探測
雖然將探測器安置在對撞機附近很容易實現,但也有很大的困難,例如普通粒子對撞產生WIMP的機率極小,千百萬次碰撞才可能產生一次、碰撞中同時會產生大量普通粒子,意味著要在大量普通粒子的背景中尋找WIMP等等。
▏讓本書帶領你,尋找宇宙過去與未來的終極解答
本書旨在向讀者深入淺出、圖文並茂介紹有關「暗物質」的基本知識,了解暗物質的來由,並從實驗的角度出發,討論探測暗物質的原理。
本書,就是你暗物質旅程的第一站。
- 目錄
-
自序
-
前言
-
第1章 詭祕暗物質的由來
-
1.1 什麼是暗物質?
-
「暗」的廣泛含義
-
歷史上的「暗」物質事件
-
1.2 詭異的暗物質真的存在嗎?
-
難以理解的旋轉曲線
-
星體光被嚴重彎曲
-
奇特的大尺度星系團
-
子彈星系團的碰撞
-
宇宙中有多少暗物質?
-
1.3 可能的暗物質
-
暗物質天體
-
暗物質粒子
-
特別關注的WIMP粒子
-
1.4 為什麼要探尋和研究暗物質
-
暗物質與宇宙的生成與演變關係密切
-
夢寐以求的基本粒子
-
小結
-
第2章 暗物質的探測方略
-
2.1 暗物質粒子的基本性質
-
必須大膽猜想
-
暗物質粒子WIMP可能的性質
-
2.2 暗物質粒子的探測方略
-
兩種探測方案
-
三種探測方法
-
2.3 暗物質粒子WIMP的直接探測
-
暗物質粒子與原子核的碰撞
-
如何辨別暗物質粒子事件
-
對探測技術的挑戰
-
2.4 暗物質粒子WIMP的間接探測
-
暗物質粒子的湮滅
-
對間接探測技術的要求
-
2.5 人工產生暗物質粒子
-
小結
-
第3章 探測行動前仆後繼
-
3.1 尋找碰撞的直接探測
-
直接探測暗物質的手段
-
需要在很深的地下進行
-
必須進行極其嚴密的輻射防護
-
活躍在地下的暗物質探測實驗
-
3.2 尋找湮滅的間接探測
-
3.3 人工產生暗物質的嘗試
-
世界上最大的強子對撞機LHC
-
在LHC上探尋暗物質
-
小結
-
第4章 找到暗物質粒子了嗎?
-
4.1 實驗證據的表述
-
4.2 暗物質粒子的跡象或證據
-
直接探測實驗
-
間接探尋實驗
-
4.3 沒有看到任何「暗物質痕跡」
-
SuperCDMS實驗
-
XENON100實驗
-
太空實驗AMS02
-
對撞機LHC上探尋無果
-
4.4 目前還很難回答的問題
-
4.5 展望未來
-
更大規模的探測
-
更低能量的搜尋
-
採用更新的方法
-
擴展探尋的範圍
-
小結
-
附錄 在世界最深的地下尋找暗物質
-
5.1 CJPL開展的 兩個直接探測暗物質的實驗
-
CDEX實驗
-
PANDAX實驗
-
5.2 CJPL的未來發展── CJPL-II
-
1. CDEX-II
-
2. JUNA
-
3. PANDAX-II
-
4.太陽微中子實驗
-
後語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