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威廉.H.烏克斯 (著) ; 華子恩 (譯)
- 學科分類: 藝術類
- 書籍分類: 其他
- 出版社: 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3/10/16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6267198612
好茶千年秘密:三大茶書之一,看各國喝茶風俗、禮儀到製作工藝,解鎖全球茶樹栽種、採摘、揉捻到烘焙的製茶工法奧秘!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從愛茶人、茶農、焙茶專家及茶業職人都在看!
世界三大茶書之一
與陸羽《茶經》、日本《吃茶養生記》齊名!
是一部真正的茶葉百科全書!
揭露百年前臺灣茶的風味與古法工序!
在書中,茶飲迷兼茶之達人烏克斯將以費時25年的訪查及資料蒐集的研究成果,搭配超過240張珍貴照片圖表,帶著你穿越時空,一起回顧茶的植物學及字源學、各國在早期與現代的喝茶禮儀與風俗、各個茶葉產地的茶樹種植法、茶葉加工法及產品特色。
◎好茶不只一心兩葉,教你看透好茶風味
*臺灣烏龍茶曾被稱為茶中香檳,茶葉鮮嫩、乾燥、呈綠褐色,有大量毛尖, 茶湯有強烈澀味且刺激,帶有最可口並吸引人的自然果香風味。早期臺灣烏龍茶分為春茶、夏茶、六月白(第二次夏茶)、秋茶及冬茶,其中夏茶與六月白被認為品質最佳。
*日本茶葉以初摘茶的品質最為優良,茶湯顏色較淺而明亮、更具風味,浸泡後茶葉的綠色比二摘和三摘的茶葉更加鮮亮。
*福州烏龍茶的茶湯清淡可口,濃稠度不高。茶葉葉片細長粗糙,色澤烏黑。二摘,也就是夏季的茶葉收成是最好的。
◎品好茶,形色香醇缺一不可
*品茶,茶葉方面由三個要素進行品鑑:外觀、條索及乾茶葉的氣味,這些要素是透過視覺和嗅覺加以評斷;泡製出的茶湯之色澤、明亮度、香氣,也是藉由視覺和嗅覺進行判斷;而茶湯的顏色、濃重程度、溶出物質濃度、澀度、風味,則是透過視覺和味覺進行判斷。
*有些專家養成了品茶時使用蒸餾水的習慣。這個方法能夠發掘出一種茶葉內在固有的特質, 但不會引導品茶師選出最適合特定銷售地區水質的茶葉。因此,倫敦的調合茶大戶會從每個地區取來的水樣。
*對水質較硬的地區來說,應該選用捲纏緊密的茶葉,而更為展開扁平的茶葉則是使用軟水時更適合的選擇。一般說來,茶葉的葉片應該是小巧、硬實,揉捻良好且均勻的。
◎好茶不易得,一覽從種植到焙製的細心工法
*臺灣的茶樹栽種者小心地守護著最佳茶葉的獨特風味,因此除非茶葉的特色經歷了某些變化,否則從來不用種子進行繁殖。
*在日本的玉露茶茶園中,茶樹在採摘季節前夕會完全隱藏在特別建造的遮陽棚下。日本農民將玉露茶的獨特風味與口感,歸因於這種遮陽的做法。
*若是要追求風味和刺激性,茶葉會進行輕度發酵,同時會早早地被送進焙燒機器中。相反地,如果想獲得的特質是濃郁的味道和黏稠度,則會讓發酵作用持續較長的時間。
◎迷人清香,變化萬千的飲茶文化
*住在緬甸北部的撣族人會將藐(miang),也就是野生茶樹的葉片蒸或煮過,團成球狀,搭配鹽、油、大蒜、豬油和魚乾食用。
*日本人給予飲茶的極高聲望,隨著西元1623年「御茶壺道中」年度盛會而展開。這是一趟長達三百英里的旅程,目的是要將宇治產區當年的第一批新茶送到將軍居住的江戶(即現在的東京)。
*在1666年到1680年間,飲茶在荷蘭變得流行起來,富有的家庭裡會有一間特別的「茶室」,而較低階層的公民(尤其是女性)則會組成飲茶俱樂部,並將聚會地點訂在啤酒館。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