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尋找台灣特有種旅行》作者邱一新
十多年來探訪台灣古道山旅紀行
「為什麼要去冒險呢?」
「群山在召喚,我能不出發嗎?」
帶你走在島嶼地圖之外,徒步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徜徉在專屬於山行者的時空,找回人生的節奏
「我猶如一位不合時宜的旅人,
明明活在現代,卻老是想往已經消失的過去走,
追尋島嶼記憶,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再從歷史脈絡回溯當下,
反思島嶼的歷史閾境,走著走著,不免也回望自己的生命閾境,
故道因此成了貫穿本書的『閾境之路』。」——邱一新
當世俗成就不再迷惑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
「看似杳無人煙的山林,遍布先民和自然學者的足跡,擴大我們對那個時代更多理解和想像,然後回頭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他沿路感受親切的山聲與氣味。一邊品嚐稜線上農家的日常野味,在夜半鳥獸的合鳴聲中酣然入睡;曾在險坡峭壁間猶疑著步伐,卻也在雪山上安頓了人生的挫折。這是專屬於山行者與古道間的親密關係。
透過閱讀和想像,古道成為你的時光隧道。
作者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古道探索是一把打開台灣寶藏的鑰匙,引領我進入過去未曾關注的自然觀察和台灣歷史兩個場域。我個人知識世界的空白地帶,讓我重新審視島嶼的位置和未來。」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
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名家推薦】
ǁ 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
ǁ 熱情推薦
王文華(「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迦嵐(健行筆記創辦人)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環保志工)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
侯文詠(作家)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陳永森(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雪羊視界
詹偉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十多年來探訪台灣古道山旅紀行
「為什麼要去冒險呢?」
「群山在召喚,我能不出發嗎?」
帶你走在島嶼地圖之外,徒步一條少有人走的路
徜徉在專屬於山行者的時空,找回人生的節奏
「我猶如一位不合時宜的旅人,
明明活在現代,卻老是想往已經消失的過去走,
追尋島嶼記憶,關注那些被忽略的歷史軌跡,再從歷史脈絡回溯當下,
反思島嶼的歷史閾境,走著走著,不免也回望自己的生命閾境,
故道因此成了貫穿本書的『閾境之路』。」——邱一新
當世俗成就不再迷惑你,你要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
作者一路走來都是雜沓城市中的白領上班族,然而這十餘年來他每逢閒暇,便一身輕裝將自己丟進僻靜的山林,走進台灣各地角落,展開另一種旅行。他追尋美、日學者行腳島間田野的採集足跡;腳踏手作古道穿行於紅檜森林;入山傾聽泰雅獵人滿載生命體驗的薩伐旅。他驚喜亦感嘆於路上無數被遺忘的歷史軌跡,卻也在一個個化外之境意外收穫了療癒。
「看似杳無人煙的山林,遍布先民和自然學者的足跡,擴大我們對那個時代更多理解和想像,然後回頭去尋找那些被遺忘的存在。」
他沿路感受親切的山聲與氣味。一邊品嚐稜線上農家的日常野味,在夜半鳥獸的合鳴聲中酣然入睡;曾在險坡峭壁間猶疑著步伐,卻也在雪山上安頓了人生的挫折。這是專屬於山行者與古道間的親密關係。
透過閱讀和想像,古道成為你的時光隧道。
作者博覽古今,對於植況地貌、常民風情的描寫,以及引述之山史地誌文字,讀來令人心神嚮往。讓讀者也想依循作者的腳步,探幽尋訪古道的真實風景,站在島嶼的記憶深處,諦聽腳下的歷史跫音。
「古道探索是一把打開台灣寶藏的鑰匙,引領我進入過去未曾關注的自然觀察和台灣歷史兩個場域。我個人知識世界的空白地帶,讓我重新審視島嶼的位置和未來。」
徒步山行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當你如旅人般出走踏查、記錄、定位,
地方也將因為你而有了意義。
【名家推薦】
ǁ 專文推薦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家)
ǁ 熱情推薦
王文華(「夢想學校」創辦人)
王迦嵐(健行筆記創辦人)
江秀真(台灣福爾摩莎山域教育推廣協會理事長)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 環保志工)
沈方正(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專案總監)
侯文詠(作家)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
徐銘謙(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
陳永森(國立屏東大學校長)
雪羊視界
詹偉雄(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 目錄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 古道之必要 ◎劉克襄
-
前言 回望來時路 My Way
-
輯一 探訪閾境之路——向先人提問,追索島嶼故事的形塑史
-
01 樟之細路,手作之道——苗栗頭屋、獅潭 新竹峨眉、北埔
-
02 海岸山脈橫斷:徒步山海間,安通越嶺道紀行——花蓮玉里安通 台東長濱南竹湖
-
03 祖先的故事:牡丹灣古道注腳——台東南田 屏東旭海
-
04 閱讀,影響旅行方向:浸水營古道紀行——屏東枋寮、春日 台東大武
-
05 野性的洗滌:淡蘭古道拾穗——新北瑞芳、雙溪、貢寮、頭城
-
輯二 英雄的旅程——從獵人到踏查者,當代旅行者的究竟與傳承
-
01 神話的國度:來自霞喀羅古道的啟示——新竹五峰鄉、尖石鄉
-
02 與獵人同行:司馬庫斯的抵抗與傳承——新竹尖石鄉玉峰村司馬庫斯部落
-
03 尋找另一種狀態:走過福巴越嶺道——桃園復興上巴陵 新北烏來福山
-
04 向高山舉目:朝聖大霸尖山——苗栗泰安鄉
-
05 探訪不老傳奇:在故事中旅行——宜蘭寒溪
-
06 尋找撞到月亮的樹:走進台灣杉神殿——新竹尖石鄉 宜蘭大同鄉
-
輯三 看不見的城市——從家鄉遁逃的旅人終將領悟,一切探索的終點都將回到起點
-
01 家山:後印象畫派式象山——台北信義區四獸山
-
02 魔山野望:從柴山自然志出發——高雄鼓山區壽山
-
03 追尋鈔票上的風景:從象鼻隧道到台灣特有種風景——花蓮秀林鄉和平村 玉山、塔塔加、阿里山、陽明山、太魯閣、大鹿林道
-
04 林下經濟廊道:噍吧哖舊道踏查——台南左鎮、玉井
-
輯四 旅行的奧義在旅行之外——在山林的氣味間覺察,尋找行走的意義
-
01 遠山在呼喚:天狗岩、砂卡礑林道與同禮部落——花蓮秀林鄉
-
02 跟著登山家追雲捕霧:慢行雪山,找回人生的「節奏」——台中和平武陵農場
-
03 霧海上的漫遊者:能高越嶺道上「歷史的凝視」——南投仁愛鄉屯原 花蓮秀林鄉銅門
-
04 少有人走的路:踏查湯姆生影像之地——台南左鎮 高雄內門、甲仙、六龜、荖濃
-
05 高山仰止:思考人生「第二座山」,北大武山紀行——屏東泰武鄉
-
致謝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