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建築是一場冒險;也是說故事的藝術
「建築從來都不會相同。每一天都是新的冒險。每一件新的設計案都是一次新的冒險。感覺就像是《魯賓遜漂流記》登上新的島嶼,學習和發現新事物,永遠不會結束。」──Renzo Piano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建築詩人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他是美術館建築設計霸主,
最擅於利用自然採光設計為藝術體驗創造氛圍。
本書是中文第一本倫佐.皮亞諾專書,
台灣也在2023年迎來第一座倫佐.皮亞諾的作品──富邦信義A25總部的富邦美術館
無論是
以「噴嘴」漫射自然光線,強化雕塑作品形式和紋理(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
透過「光勺」讓藝術品沐浴在均布柔和光線下(亞特蘭大高氏美術館擴建案);
或是與伯恩郊外鄉村地景融為一體的「景觀雕塑」(瑞士保羅.克雷中心);
以及如同「飛毯」的玻璃屋面,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的活力(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自然光、透明性以及與城市對話,一直是皮亞諾設計美術館的關鍵元素。
透過皮亞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看他以踏實地建造來實踐夢想,由工業化構件的組合所展現的透明性建築美學,讓與城市對話的高科技建築所散發出來的人文主義光輝,在美術館建築中化身為「繆思之光」。
關於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年生於義大利西北部海港城的熱那亞,目前仍於這座古城定居及工作。
得獎紀錄:
198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1998年第2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
2002年全球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08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1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廿五週年建築作品獎
代表作品:
龐畢度中心,巴黎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大阪
提巴武文化中心,新克里多尼亞
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黎恩(瑞士)
梅尼爾美術館,休士頓
保羅.克雷中心,伯恩近郊
碎片大廈,倫敦
紐約時報大廈,紐約
惠特尼美術館,紐約
皮亞諾擅長以技術作為手段,建構具有地域與時代特性的建築作品,在當代建築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扮演著空間與形式開拓者的角色。
他抱持透過專業可以創造更美好社會的理念,希望透過建造美的建築物,可以讓城市更宜居,他相信,更美麗的城市就會有更美好的市民。
「建築從來都不會相同。每一天都是新的冒險。每一件新的設計案都是一次新的冒險。感覺就像是《魯賓遜漂流記》登上新的島嶼,學習和發現新事物,永遠不會結束。」──Renzo Piano
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建築詩人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他是美術館建築設計霸主,
最擅於利用自然採光設計為藝術體驗創造氛圍。
本書是中文第一本倫佐.皮亞諾專書,
台灣也在2023年迎來第一座倫佐.皮亞諾的作品──富邦信義A25總部的富邦美術館
無論是
以「噴嘴」漫射自然光線,強化雕塑作品形式和紋理(達拉斯納榭雕塑中心);
透過「光勺」讓藝術品沐浴在均布柔和光線下(亞特蘭大高氏美術館擴建案);
或是與伯恩郊外鄉村地景融為一體的「景觀雕塑」(瑞士保羅.克雷中心);
以及如同「飛毯」的玻璃屋面,為歷史建築注入新的活力(紐約曼哈頓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
自然光、透明性以及與城市對話,一直是皮亞諾設計美術館的關鍵元素。
透過皮亞諾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看他以踏實地建造來實踐夢想,由工業化構件的組合所展現的透明性建築美學,讓與城市對話的高科技建築所散發出來的人文主義光輝,在美術館建築中化身為「繆思之光」。
關於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
義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1937年生於義大利西北部海港城的熱那亞,目前仍於這座古城定居及工作。
得獎紀錄:
198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1998年第20屆普利茲克建築獎、
2002年全球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08年美國建築師學會金質獎章、
2013年美國建築師學會廿五週年建築作品獎
代表作品:
龐畢度中心,巴黎
關西國際機場航站,大阪
提巴武文化中心,新克里多尼亞
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黎恩(瑞士)
梅尼爾美術館,休士頓
保羅.克雷中心,伯恩近郊
碎片大廈,倫敦
紐約時報大廈,紐約
惠特尼美術館,紐約
皮亞諾擅長以技術作為手段,建構具有地域與時代特性的建築作品,在當代建築發展的歷史脈絡中,扮演著空間與形式開拓者的角色。
他抱持透過專業可以創造更美好社會的理念,希望透過建造美的建築物,可以讓城市更宜居,他相信,更美麗的城市就會有更美好的市民。
- 目錄
-
前言
-
Part ❶ 光.旅程
-
營造✕建築的家族淵源
-
就讀佛羅倫斯大學建築系
-
轉學到米蘭理工學院
-
在米蘭的建築師事務所
-
對科技與預製的實驗
-
結合設計與建造的匠師
-
倫敦建築聯盟建築學校
-
建築評論家班漢的外顯式影響
-
工程師阿魯普的內在式影響
-
與建築師理查.羅傑斯的友誼
-
歐洲最強大的工程顧問團隊
-
法國龐畢度中心國際競圖設計案
-
試圖改變文化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
解決結構設計難題
-
暴露出高科技建築的不合理性
-
合作夥伴各奔前程
-
實現企業家理想的梅尼爾美術館
-
神父開啟企業家的藝術收藏志業
-
參訪以色列的第一座美術館
-
梅尼爾美術館採光與典藏空間設計
-
獲美國建築師學會建築獎
-
來自法國的設計案
-
弧形頂冠的貝荷西第二購物中心
-
低成本的建築美學──莫歐街集合住宅
-
大阪關西國際機場航站設計案
-
美術館建築設計霸主
-
融入地景的「茅屋」──提巴武文化中心
-
瑞士的貝耶勒基金會美術館
-
休士頓的湯伯利收藏館
-
以美術館作品獲普立茲克建築獎
-
達拉斯的納榭雕塑中心
-
亞特蘭大的高氏美術館擴建案
-
瑞士的保羅.克雷中心
-
紐約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更新與擴建
-
芝加哥美術學院擴建案
-
洛杉磯郡現代美術館改造計畫
-
從美國到北歐的美術館設計案
-
與大師、與城市對話
-
宏香計畫 VS 柯布
-
哈佛美術館的修建與擴建計畫 VS 柯布
-
金貝爾美術館擴建案 VS 路.康
-
紐約惠特尼美術館 VS 布魯耶
-
美術館建築設計的關鍵性議題
-
強調雕塑性的量體外觀
-
自然採光的發展趨勢
-
深受流行樣式影響的外觀
-
後現代建築風格
-
美術館如何引起注意力
-
設計獨特與戲劇化
-
附帶觀賞城市景觀
-
皮亞諾式美術館
-
為藝術奉獻的沉思空間
-
建築是「冒險」與「說故事」
-
Part ❷ 自然.光
-
一、皮亞諾自然採光美術館設計的源起
-
二、皮亞諾自然採光美術館的空間特質
-
三、皮亞諾自然採光美術館案例
-
1. 梅尼爾美術館
-
2. 湯伯利收藏館
-
3. 貝耶勒基金會
-
4. 納榭雕塑中心
-
5. 高氏美術館增建
-
6. 保羅.克雷中心
-
7. 芝加哥藝術學院增建
-
8. 洛杉磯郡現代美術館增建
-
9. 金貝爾美術館增建案
-
10. 哈佛大學美術館修建與增建
-
11. 惠特尼美術館
-
四、皮亞諾自然採光的策略與類型
-
(一)自然採光的策略
-
1. 遮陽
-
2. 自然光線的過濾、擴散與漫射
-
3. 照明的強度控制
-
4. 溫度的控制
-
(二)自然採光的類型
-
1. 點的系統
-
2. 線的系統
-
3. 面的系統
-
附錄
-
索引
-
人名
-
地名
-
其他
-
章節附註
-
誌謝
-
圖片來源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