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COVID-19教會我們的事】
二○二○年初,病毒改變了全世界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造成人心極大的恐慌
但黑暗中
一雙雙為他人擎起亮光的手
讓我們在絕望的最深處
照見人性最美的光輝
明白COVID-19教會我們的事
證嚴上人開示
感恩 尊重 生命 愛
最近總是希望,希望看見的新聞是昨天都平安,疫情不增而且能減,這就是最近的心情,但願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在每天的醫療早會,聽臺北慈濟醫院,我們的趙(有誠)院長很詳細地一一的報告,真正地很令人心靈捨不得,不捨得醫護菩薩站在第一線,真的是很辛苦,也很令人同情,我們要很尊敬,敬愛這一群醫護菩薩,他們在這樣疫情緊張當下,勇於承擔在線上。
每一位病患來了,醫護同仁總是要嚴格把自己防護好,接著要保病患都平安,不要受到感染,假如沒做好,醫院有所感染,也是一椿嚴重事。所以醫療系統這個時候都要提升預防管理,很辛苦,面對病人又是那樣溫馨地膚慰,給予他們的身心能穩定,這都是我們的醫療管理這麼細心。全院都在動,全院都在盡心力,看到了這樣,我就很感動,也很安心。
白金飯店也在準備著,要使隔離的病患可以去安住隔離,所以我們臺北慈濟醫院的系統就要負責關懷,真的是很辛苦,不只是院內要提高品質照顧,還要顧到外面,還要動員施打這疫苗,多了這麼多的工作承擔,真的是不簡單,大家都是很甘願,這就是菩薩。
菩薩的弘誓願,發大心、立大願,他們盡心力付出,沒有埋怨還做得滿心歡喜,當初志願醫護就是這個願,在這個時候學以致用,發揮他們「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志願,讓病患脫離心靈的恐懼,身體得到平安,這個時刻真正是醫病溫馨情,醫護付出的那分愛,病患接受到,得到了心靈的膚慰,也得到了身體的放心,解除掉緊張的氣氛,每一個醫院我聽到、看到,我都感受到,所以我都安心,也充滿難以言喻的感動。
我們的板橋靜思堂、萬華靜思堂……我們慈濟有的空間,我們都願意提供出來作為社區施打疫苗。看到我們的志工,很細心地準備,為了方便人人進來,我們的慈誠跟委員趕快動員,用薄薄地板鋪地,椅子距離排得很好,又是很細心地照顧引導,接受打針的不用動,就是醫護人員動,醫生護士來身邊打針,我們志工菩薩在旁邊照護著。
長輩來,他也是很感動,來到這裡受到這樣疼惜照顧,很安全。這就是社會的祥和,這種社會祥和的風氣帶來了平安氣氛。所以說愛的能量會去除掉疫情的籠罩。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要能了解什麼叫做「大哉教育」,都是在教育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人與人之間來疼惜照顧,這需要合和互協的社會,全民合心。
看著臺灣志工體系也可以穩定社會,想到慈濟人五十多年來志工的精神落實在社會,這都是很感動,現在全民志工讓人很歡喜,這就是教育,見證臺灣人的修養、涵養,很安心。我們的生活健康要感恩,一旦有病痛,周圍人的關心也要感恩,病情重了,急救需要開刀,一步步地緊張,可知道那是多少人要付出的心與力。所以我們在人間啊!在一個平安的空間,我們真的分秒都要說感恩,這種「感恩、尊重、生命、愛」,就是平時我們的修養。
感恩慈濟人,感恩我們的顏博文執行長,慈善(志業)這一波的力量;也感恩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他也要掌控每一天的醫療系統。教育也有教育(志業)執行長,他們也知道現在孩子停課不停學,我們要如何讓孩子繼續在家裡沒有停學呢﹖就要去普查了解,幾萬個家庭孩子沒有工具,我們就要趕快會合,有人有二手平板電腦等等,趕快集合收一收再整理好,讓孩子們可以繼續遠距離的教育。
他們家貧困的,我們還要讓他的家長免煩惱,過去有(營養)午餐,我們把生活物資送到位,很細、很多人發揮智慧,造福人間,這叫做「福慧雙修」。
要說的事很多,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人文(志業)也是一樣,我們要如何讓社會穩定﹖安社會人心﹖但要讓社會人人知道現在的生態,所以需要人文。很感動,這都是四大(志業)要合一,合和互協。
要說的很多,說不盡,總而言之,這一波是大災難,但是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育,轉懼怕心為感恩心,因為這是「大哉教育」。如何將心念、方向正確,大家的心要靜下來,如何造福人間,如何好好學習,學習如何將生命轉換成有價值的人生,這是要「大哉教育」,而最重要的「大哉教育」是茹素,還是把愛心堅固、健全起來,身體要健康就不要殺生。
因為地球上不是只有人類的生命,所有的動物也都是生命。養雞、養鴨、養豬、養牛,牠們要吃,要排泄,占多大的空間,就有多少的汙垢和汙染;牠們呼出去的,與我們一樣也是濁氣。肉食需求降低,動物飼養量減少,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全球暖化、調和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減輕殺業,讓萬物依其自然生態繁衍、成長與消亡,不要為了口欲與眾生結惡緣;怨與恨的惡業愈輕,愛與善的福氣愈大,才能平伏災難。
天下多災難,如何能平安下來﹖讓溫度不要再升高,氣候平穩下來﹖沒有其他方法,只有環保與素食。
總之,我們要疼惜大地,也要疼惜物命,這就是愛;我們可以愛物,當然就可以愛人。希望人人將愛心啟發出來,疼惜天、地、人,讓我們的愛涵蓋一切,與天地萬物共生息。
祝福大家愛的能量真正地要多發揮,去除心靈的煩惱、無明,不要計較,多付出,這就是造福人間,也是增長智慧,祝福大家在這個時刻戒慎虔誠、祈禱平安,但願這一波的疫情能快速地過去,感恩!
二○二○年初,病毒改變了全世界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造成人心極大的恐慌
但黑暗中
一雙雙為他人擎起亮光的手
讓我們在絕望的最深處
照見人性最美的光輝
明白COVID-19教會我們的事
證嚴上人開示
感恩 尊重 生命 愛
最近總是希望,希望看見的新聞是昨天都平安,疫情不增而且能減,這就是最近的心情,但願明天會比今天更好。
在每天的醫療早會,聽臺北慈濟醫院,我們的趙(有誠)院長很詳細地一一的報告,真正地很令人心靈捨不得,不捨得醫護菩薩站在第一線,真的是很辛苦,也很令人同情,我們要很尊敬,敬愛這一群醫護菩薩,他們在這樣疫情緊張當下,勇於承擔在線上。
每一位病患來了,醫護同仁總是要嚴格把自己防護好,接著要保病患都平安,不要受到感染,假如沒做好,醫院有所感染,也是一椿嚴重事。所以醫療系統這個時候都要提升預防管理,很辛苦,面對病人又是那樣溫馨地膚慰,給予他們的身心能穩定,這都是我們的醫療管理這麼細心。全院都在動,全院都在盡心力,看到了這樣,我就很感動,也很安心。
白金飯店也在準備著,要使隔離的病患可以去安住隔離,所以我們臺北慈濟醫院的系統就要負責關懷,真的是很辛苦,不只是院內要提高品質照顧,還要顧到外面,還要動員施打這疫苗,多了這麼多的工作承擔,真的是不簡單,大家都是很甘願,這就是菩薩。
菩薩的弘誓願,發大心、立大願,他們盡心力付出,沒有埋怨還做得滿心歡喜,當初志願醫護就是這個願,在這個時候學以致用,發揮他們「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的志願,讓病患脫離心靈的恐懼,身體得到平安,這個時刻真正是醫病溫馨情,醫護付出的那分愛,病患接受到,得到了心靈的膚慰,也得到了身體的放心,解除掉緊張的氣氛,每一個醫院我聽到、看到,我都感受到,所以我都安心,也充滿難以言喻的感動。
我們的板橋靜思堂、萬華靜思堂……我們慈濟有的空間,我們都願意提供出來作為社區施打疫苗。看到我們的志工,很細心地準備,為了方便人人進來,我們的慈誠跟委員趕快動員,用薄薄地板鋪地,椅子距離排得很好,又是很細心地照顧引導,接受打針的不用動,就是醫護人員動,醫生護士來身邊打針,我們志工菩薩在旁邊照護著。
長輩來,他也是很感動,來到這裡受到這樣疼惜照顧,很安全。這就是社會的祥和,這種社會祥和的風氣帶來了平安氣氛。所以說愛的能量會去除掉疫情的籠罩。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要能了解什麼叫做「大哉教育」,都是在教育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人與人之間來疼惜照顧,這需要合和互協的社會,全民合心。
看著臺灣志工體系也可以穩定社會,想到慈濟人五十多年來志工的精神落實在社會,這都是很感動,現在全民志工讓人很歡喜,這就是教育,見證臺灣人的修養、涵養,很安心。我們的生活健康要感恩,一旦有病痛,周圍人的關心也要感恩,病情重了,急救需要開刀,一步步地緊張,可知道那是多少人要付出的心與力。所以我們在人間啊!在一個平安的空間,我們真的分秒都要說感恩,這種「感恩、尊重、生命、愛」,就是平時我們的修養。
感恩慈濟人,感恩我們的顏博文執行長,慈善(志業)這一波的力量;也感恩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他也要掌控每一天的醫療系統。教育也有教育(志業)執行長,他們也知道現在孩子停課不停學,我們要如何讓孩子繼續在家裡沒有停學呢﹖就要去普查了解,幾萬個家庭孩子沒有工具,我們就要趕快會合,有人有二手平板電腦等等,趕快集合收一收再整理好,讓孩子們可以繼續遠距離的教育。
他們家貧困的,我們還要讓他的家長免煩惱,過去有(營養)午餐,我們把生活物資送到位,很細、很多人發揮智慧,造福人間,這叫做「福慧雙修」。
要說的事很多,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人文(志業)也是一樣,我們要如何讓社會穩定﹖安社會人心﹖但要讓社會人人知道現在的生態,所以需要人文。很感動,這都是四大(志業)要合一,合和互協。
要說的很多,說不盡,總而言之,這一波是大災難,但是也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育,轉懼怕心為感恩心,因為這是「大哉教育」。如何將心念、方向正確,大家的心要靜下來,如何造福人間,如何好好學習,學習如何將生命轉換成有價值的人生,這是要「大哉教育」,而最重要的「大哉教育」是茹素,還是把愛心堅固、健全起來,身體要健康就不要殺生。
因為地球上不是只有人類的生命,所有的動物也都是生命。養雞、養鴨、養豬、養牛,牠們要吃,要排泄,占多大的空間,就有多少的汙垢和汙染;牠們呼出去的,與我們一樣也是濁氣。肉食需求降低,動物飼養量減少,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全球暖化、調和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減輕殺業,讓萬物依其自然生態繁衍、成長與消亡,不要為了口欲與眾生結惡緣;怨與恨的惡業愈輕,愛與善的福氣愈大,才能平伏災難。
天下多災難,如何能平安下來﹖讓溫度不要再升高,氣候平穩下來﹖沒有其他方法,只有環保與素食。
總之,我們要疼惜大地,也要疼惜物命,這就是愛;我們可以愛物,當然就可以愛人。希望人人將愛心啟發出來,疼惜天、地、人,讓我們的愛涵蓋一切,與天地萬物共生息。
祝福大家愛的能量真正地要多發揮,去除心靈的煩惱、無明,不要計較,多付出,這就是造福人間,也是增長智慧,祝福大家在這個時刻戒慎虔誠、祈禱平安,但願這一波的疫情能快速地過去,感恩!
- 目錄
-
證嚴上人開示 感恩 尊重 生命 愛
-
序 疫情下 慈悲的腳印
-
編者序 無常過後 留下的是感恩
-
第一章 康復者的見證
-
走過生死的染疫親身經歷
-
疫病感悟 行善行孝要及時
-
那段夫妻隔離的日子
-
從此立誓要茹素
-
有上人陪伴,我心安
-
感恩「胃」救了我 讓我發現確診
-
解釋名詞:本草飲
-
第二章 初疫人間
-
病毒怎麼來?
-
從SARS到新冠病毒
-
穿上裝備 我們不是捕蜂人
-
在疫情中迎春節
-
我OK 您先領
-
隔離的開始 需要溫情的進入
-
自利利他 遠離病毒
-
當發燒病人 出現在我面前
-
新冠病毒改變了世界
-
中醫防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防疫教育:小事不做,大事難成
-
第三章 疫見陽光
-
疫勇先鋒:我們一個都不會少
-
那些可愛的醫護同仁們
-
臉上的壓花 愛心的印痕
-
我看到最美的風景
-
長照防疫 失智長者不失學
-
弱勢照顧 心靈也要防疫
-
醫療志工 有您們真好!
-
這一疫 謝謝您!
-
第四章 疫情再起
-
慈濟的篩檢機器人
-
用資訊提升防疫戰力
-
視訊門診 不用來也能照顧健康
-
線上課程:從抱怨上課到懷念學校
-
疫情下 分流堅守崗位
-
到底誰能先被放棄?
-
如何慎防院內感染
-
最有愛的疫苗接種站
-
你挺臺灣,我挺你
-
眾生共業 扶持共度
-
第五章 疫難忘 見真情
-
第一位染疫孕婦的生產記
-
穿著防護衣進開刀房
-
加護病房 防疫五虎將
-
穿脫十三件衣服 才能進去的病房
-
院長為何進到專責病房
-
防疫旅館內 上演的生命故事
-
確診病人教我的事
-
來自病患的真情留言
-
一場沒有家屬的溫馨告別
-
這些我們的老寶貝
-
第六章 疫起 走過
-
打造全臺防疫篩檢站
-
五心級的疫苗施打站
-
應急的安心生活箱
-
關懷永遠不打烊
-
把愛心包裝進去
-
總務團隊:有求必應的哆啦A夢
-
能幫助別人 是最有福的人
-
熱線關懷不斷線
-
防疫物資卡 有如及時雨
-
種下愛的種子:楊同學的故事
-
結語 COVID-19下的生命省思
-
疫情提醒人類重視生命
-
附錄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心靈圓舞曲
薛如雲(著) -
生意厚黑經
史晟(著) -
美好人生的驚人祕密: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與生命意義
高樂.谷巴.達斯(著);陳孟君(譯) -
懂得放下,才知人生多漂亮
吳思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