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书首先基于既有的学术成果和棚户区改造实践,尝试从我国公共事务治理模式的演进及现实发展两个维度解释棚户区改造治理创新产生的动因和运作逻辑,从而在学术层面深化已有研究;其次,基于实证资料的收集和个案的深入挖掘,评价多元治理模式下棚户区改造的成效,拓展现有实证研究广度;最后,基于棚户区改造的实证分析,尝试回答政府在构建多元治理格局中的治理责任和实现路径,将政策研究与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以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 目錄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相关文献梳理
-
一 社会公共事务:从“管理”到“治理”
-
二 治理主体与治理特征
-
三 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的协作治理
-
四 政府的元治理角色
-
五 棚户区改造
-
六 文献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标
-
第四节 研究思路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多元主体协作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一节 权力与资源
-
一 政府的权力与资源
-
二 市场的权力与资源
-
三 社会的权力与资源
-
第二节 利益与责任
-
一 政府的利益与责任
-
二 市场的利益与责任
-
三 社会的利益与责任
-
第三节 失灵与解决之道
-
一 政府、市场以及社会失灵的表现
-
二 政府、市场和社会失灵的解决之道
-
第四节 理论分析框架
-
一 多元主体协作治理模型中各主体的职能
-
二 政府、市场和社会开展协作的机制
-
三 协作治理模型中政府“元治理”的职责
-
第三章 中国社会治理结构的演进及内在逻辑
-
第一节 社会管控阶段—管控模式(1949~1992年)
-
一 形成背景
-
二 主要特征
-
三 影响和后果
-
第二节 社会管理阶段—管理模式(1992~2012年)
-
一 形成背景
-
二 主要特征
-
三 影响和后果
-
第三节 社会治理阶段—治理模式(2013年至今)
-
一 形成背景
-
二 主要特征
-
三 小结
-
第四章 棚户区改造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
第一节 比较视野下的棚户区治理
-
一 国外棚户区治理模式演进
-
二 中外棚户区改造中的治理方式比较
-
第二节 新《条例》前的棚户区改造
-
一 我国棚户区改造的发展阶段变迁
-
二 新《条例》出台前棚户区改造的政府主导模式
-
三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三节 新《条例》出台后的棚户区改造
-
一 新《条例》下的棚户区改造背景
-
二 新《条例》下棚户区改造的新模式
-
三 新《条例》下棚户区模拟搬迁的运作模式
-
第五章 成都市曹家巷棚户区改造案例呈现
-
第一节 曹家巷棚户区概况介绍
-
第二节 改造难在何处——各方的利益分析
-
一 单位——缺少资源支持
-
二 市场——缺少利益激励
-
三 政府——顾虑重重
-
四 居民——利益诉求复杂
-
第三节 曹家巷棚户区的“自治改造”过程
-
一 “北改”政策与曹家巷改造的提出
-
二 地方政府转变角色孕育“自治改造”模式
-
三 “自治改造委员会”的建立与运作
-
第四节 “双百方针”促进棚户区的自治改造
-
第六章 自治改造(模拟搬迁)方案制订与公布阶段的多元协作治理
-
第一节 房屋征收部门提出申请与“自改委”的成立
-
一 征收公告(模拟搬迁公告)的发布
-
二 政府引导成立“自改委”
-
第二节 入户调查与房屋初次评估
-
一 实施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和房屋价值评估
-
二 “自改委”推进入户调查的顺利进行
-
第三节 拆迁补偿方案的制订和公布
-
一 拟订拆迁补偿方案与征求意见
-
二 补偿方案的修订和公布
-
第七章 自治改造(模拟搬迁)签约阶段的多元协作治理
-
第一节 《附条件协议搬迁签约公告》
-
一 《附条件协议搬迁签约公告》的发布
-
二 《附条件协议搬迁签约公告》的影响
-
第二节 签约期内各方的互动与博弈
-
一 签约期政府与社会的博弈过程分析
-
二 民众内部的互动博弈
-
第三节 妥协与项目确立
-
一 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妥协
-
二 项目的确立与实施
-
三 棚户区居民的返迁安置
-
第八章 棚户区改造中多元协作治理模式的完善及政府责任
-
第一节 棚户区改造中多元协作治理模式的运作机制
-
一 政府的职能和角色
-
二 市场的职能和角色
-
三 社会主体的职能和角色
-
四 多元主体的协作机制
-
第二节 棚户区改造中多元协作治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
一 地方政府的策略性行为
-
二 公众参与能力有待提升
-
三 多元协作治理机制有待完善
-
第三节 棚户区改造中多元协作治理模式的完善
-
一 培育多元主体间的信任关系
-
二 明确多元协作的目标与责任
-
三 完善多元协作的制度与规则
-
四 构建重叠的价值共识
-
第四节 棚户区改造中政府元治理角色的强化
-
一 多元协作平台的建构者和维护者
-
二 多元利益的平衡者
-
三 制度和规则的提供者
-
四 治理理念和愿景的传播者
-
第九章 棚户区改造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结构的转型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版权页
-
后折页
-
封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