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夏洛特.梅森 (著) ; 李忠明 (譯)
- 學科分類: 社會科學類
- 書籍分類: 教育學
- 出版社: 崧燁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3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6263571648
夏洛特.梅森的家庭教育法:施教者義務×兒童人權×遺傳傾向×權威與順服,最全面的梅森教育理論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兒童生來首先是個自然人
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向善或向惡發展
他們是具備所有發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
◎孩子性格有缺陷,到底該如何教導?
◎孩子無法區分「我想」與「我願」?
◎孩子逐漸成為一個「聽話」的書呆子?
◎孩子居然撒謊,長大肯定成為大騙子?
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每一個實際問題,
本書將提出極富創造性的解決方法與思想!
▎昏庸的國王不配治理國家,
無能的家長也不該教育子女!
•家庭之舟為何顛覆?
總有些家長認為他的權威是上帝賜予的,
孩子從出生起,就只能服從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
請記得!雖然父母能夠透過許多種方式獲得權威,
但被子女愛戴絕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
•不履行職責,權威就會被別人撿走!
有些家長終日奔忙,一直無暇照顧孩子。
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一下孩子時,
卻發現孩子已經不再接受自己的溝通與交流,
「父母」這個詞彙對孩子而言也變得無關緊要。
➔導致家長喪失權威的原因:
本應承擔國王義務的家長,卻如頭戴金冠的王子般,
整日嚮往著寺廟的清淨,不願耗費自己絲毫的心力。
▎別只顧著鞏固你的權,
孩子也應該要享有人權!
•學習的權利
「抱著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是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們從沒讓孩子感覺一下「自己走路」的樂趣。
•失敗的權利
教育孩子時應避免讓「鼓勵」成為一種習慣。
來自各方面的督促充斥在孩子們的生活中,
讓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選擇事情的權利。
•支配零用錢的權利
父母對零用錢的支配應該保持寬容態度。
若父母在這方面教育過,但仍然不信任孩子,
那麼他們會使孩子難以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
•發表見解的權利
父母無權把自己的意見轉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尚無分析問題能力時,別強行灌輸觀點給孩子。
以寬容的態度不干預才能培養出「有獨立見解的人」。
➤權威與順服
這兩個方面是自然、必備且基本的思想,
但這兩個原則都受到兒童人格方面的限制,
所以只能在環境、習慣和思想三方面進行教育。
➤教育是一種情境
應該考慮到兒童自然家庭環境的價值,
也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條件下自由生活,
而適當的紀律約束能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施教者應給予兒童道德、智力自治的能力
教兒童不要過於自信的依靠「他們自己的理解」;
讓兒童了解到一個人的主要責任是接受和拒絕思想和觀點,
使兒童避免不嚴密和莽撞的行為,也避免生活中的不如意。
本書特色:本書是集梅森家庭教育法大成的經典教育手冊,題材廣泛、研究詳實。「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為了孩子們殫精竭慮、著書立說,她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為世界各地的父母們照亮了教育孩子的道路。希望本書能為每位父母及教師們帶來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向善或向惡發展
他們是具備所有發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
◎孩子性格有缺陷,到底該如何教導?
◎孩子無法區分「我想」與「我願」?
◎孩子逐漸成為一個「聽話」的書呆子?
◎孩子居然撒謊,長大肯定成為大騙子?
家庭教育中會遇到的每一個實際問題,
本書將提出極富創造性的解決方法與思想!
▎昏庸的國王不配治理國家,
無能的家長也不該教育子女!
•家庭之舟為何顛覆?
總有些家長認為他的權威是上帝賜予的,
孩子從出生起,就只能服從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
請記得!雖然父母能夠透過許多種方式獲得權威,
但被子女愛戴絕對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
•不履行職責,權威就會被別人撿走!
有些家長終日奔忙,一直無暇照顧孩子。
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一下孩子時,
卻發現孩子已經不再接受自己的溝通與交流,
「父母」這個詞彙對孩子而言也變得無關緊要。
➔導致家長喪失權威的原因:
本應承擔國王義務的家長,卻如頭戴金冠的王子般,
整日嚮往著寺廟的清淨,不願耗費自己絲毫的心力。
▎別只顧著鞏固你的權,
孩子也應該要享有人權!
•學習的權利
「抱著孩子」做完家庭作業是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
因為我們從沒讓孩子感覺一下「自己走路」的樂趣。
•失敗的權利
教育孩子時應避免讓「鼓勵」成為一種習慣。
來自各方面的督促充斥在孩子們的生活中,
讓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選擇事情的權利。
•支配零用錢的權利
父母對零用錢的支配應該保持寬容態度。
若父母在這方面教育過,但仍然不信任孩子,
那麼他們會使孩子難以適應將來的社會生活。
•發表見解的權利
父母無權把自己的意見轉嫁到孩子身上。
孩子尚無分析問題能力時,別強行灌輸觀點給孩子。
以寬容的態度不干預才能培養出「有獨立見解的人」。
➤權威與順服
這兩個方面是自然、必備且基本的思想,
但這兩個原則都受到兒童人格方面的限制,
所以只能在環境、習慣和思想三方面進行教育。
➤教育是一種情境
應該考慮到兒童自然家庭環境的價值,
也就是讓孩子在合適的條件下自由生活,
而適當的紀律約束能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施教者應給予兒童道德、智力自治的能力
教兒童不要過於自信的依靠「他們自己的理解」;
讓兒童了解到一個人的主要責任是接受和拒絕思想和觀點,
使兒童避免不嚴密和莽撞的行為,也避免生活中的不如意。
本書特色:本書是集梅森家庭教育法大成的經典教育手冊,題材廣泛、研究詳實。「家庭教育之母」夏洛特‧梅森為了孩子們殫精竭慮、著書立說,她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像一束明亮的光,為世界各地的父母們照亮了教育孩子的道路。希望本書能為每位父母及教師們帶來全新的教育模式。
- 目錄
-
前言
-
第一章 掌握教育理論
-
教育理論產生於教育實踐
-
18世紀的教育理念
-
在心理學體系中究竟應該掌握什麼
-
神聖的人類生命需要完善
-
我們應該很清楚教育的目的
-
民族大團結讓人類文化共享
-
關心人類的共同理想
-
用崇高的理念做出奉獻
-
心理學不完善的體系
-
一個全面的教育思想
-
教育的座右銘
-
教育就是培養才智
-
進化論具有全面的思想
-
教育是全球性產業
-
關於教育理論的問答
-
性格是可以培養的
-
習慣的培養需要時間
-
理性是天生的
-
自由創造了人類
-
教育課程的設置
-
教育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
全國家庭教育協會的發展
-
嬰兒期的智力活動
-
教育體系的檢測
-
身體和心理的進化
-
無知並不等於無能
-
兒童必須得到最好的教育
-
第二章 做合格的施教者
-
教育家是偉大的
-
我們指望著教育改革
-
教育的方法隨目標而改變
-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
-
發展孩子的個性
-
家庭擔負著重大義務
-
盧梭喚醒了家庭中的父母
-
家庭應當承擔的角色
-
家庭的影響
-
不要讓家庭成為專制政體
-
教育孩子家庭是神聖的社會義務
-
子女被賦予第二次生命
-
父母謹遵神旨賦予子女二次生命
-
運用莫德斯列教育原理
-
父母給子女的精神口糧
-
父母的思想教育
-
父母應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思想
-
怎樣設計思想教育程序
-
家長怎樣做好老師
-
不要什麼都指望老師管孩子
-
家長要培養孩子遵守紀律
-
如何巧妙誘導孩子
-
施教者既要博學又要講究方法
-
父母的知識儲備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
設置科學的目標課程
-
第三章 兒童是有人權的個體
-
兒童是人類的財產
-
父母要正確撫養兒童
-
要充分尊重孩子
-
細心的了解你的孩子
-
遵守健康原則撫養孩子
-
孩子是相對獨立的社會個體
-
兩位偉大的倡導者
-
關心孩子的個性發展
-
赫爾巴特心理學並非毫無瑕疵
-
一個新的計畫
-
心理學必須滿足實際需求
-
把孩子視為和我們一樣的實實在在的人
-
堅信自己的教育理念
-
孩子有權建立自己的多種連結
-
孩子應該享有的人權
-
孩子的玩耍自由
-
孩子有自己選擇學習的權利
-
孩子有失敗的權利
-
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朋友
-
孩子有權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
孩子有權發表自己的見解
-
不要利用權威進行強迫
-
隔代人的時代特徵
-
正確的教育思想
-
放下長輩權威的架子
-
學校和家庭權威的表現形式
-
教育者應有的素養
-
知識教育的革命
-
知識教育方面的缺憾
-
用書籍進行教育
-
一場教育革命
-
第四章 教育孩子形成好習慣
-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形成好習慣
-
人具有建立多種連結的能力
-
一個特殊的試驗
-
交際程度決定生活是否充實
-
孩子的直接體驗
-
習慣是父母可以利用的方法
-
注重以自然法則為基礎
-
讓兒童的天性順其自然的發展
-
教育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
培養好習慣的方法
-
培養好習慣要從幼兒開始
-
培養孩子的調理和秩序感
-
做有益的身體訓練
-
好習慣的培養
-
教育者要懂得教育理論
-
培養注意力的習慣
-
培養努力思考的習慣
-
培養想像的習慣
-
培養記憶的習慣
-
培養慎行的習慣
-
培養服從的習慣
-
培養孩子誠實的性格
-
紀律不是懲罰
-
方法必須絕對服從人的天性
-
懲罰不能改造孩子
-
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
切實可行的辦法
-
第五章 塑造孩子的精神品格
-
教育的主要任務是人格的培養
-
子女的遺傳因素
-
人格的培養是教育的主要任務
-
培養孩子優秀的品格
-
怪僻是危險的信號
-
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
-
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
培養孩子的信仰
-
兒童的誠實
-
培養孩子誠實是頭等大事
-
什麼是撒謊
-
孩子的假狂躁症
-
塑造孩子的精神品格
-
確定博愛計畫
-
孩子具有極大的可塑性
-
教育能戰勝本性對孩子的影響
-
為孩子設計輕鬆的訓練
-
怎樣培養性格缺陷的孩子
-
注意孩子的遺傳傾向
-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
幫助孩子調試心理狀態
-
兒童神聖的內心世界
-
主宰兒童心靈的意志力
-
兒童內心的良知
-
寓教於樂的道德教化
-
第六章 讓孩子接受知識的滋養
-
培養孩子的感知能力
-
感知是什麼
-
被忽視的靜物課
-
大自然的感官教育
-
家庭感官教育的優勢
-
設置感官訓練課程
-
培養感知能力要注意的問題
-
感受的真正含義
-
積極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受
-
神聖的知識就像美德
-
拉斯金的教育思想
-
宗教在教育中所產生的作用
-
教師與造物主親密合作
-
讓課本內容充滿活力
-
教科書的作用
-
關於「教科書」的內容
-
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書
-
怎樣使用教科書
-
教科書中的訓練科目
-
挑選和使用教科書
-
教師的作用
-
讓孩子掌握思維規律
-
父母為孩子布道
-
讓孩子掌握思維規律
-
孩子們的認知欲望
-
第七章 走向戶外親近自然
-
教育是一門關係學
-
如何理智的運用孩子周圍的環境
-
讓孩子自然的生活
-
建立動態的連結
-
兒童是快樂的天使
-
兒童是快樂的天使
-
孩子的特點及教育
-
戶外運動親近自然
-
增加戶外活動的必要
-
讓孩子學會有識別的觀察
-
孩子眼中的樹木和花草
-
戶外活動中孩子眼中的動物
-
戶外活動中家庭誘導的作用
-
田野知識和博物學家的書
-
孩子透過感覺來獲得知識
-
應讓孩子熟悉自然物體
-
戶外地理可以以小見大
-
孩子與自然的力量
-
戶外遊戲的樂趣
-
帶孩子在壞天氣中散步
-
孩子需要鄉村空氣
-
安排好休閒活動
-
增強責任感
-
對孩子的壞習慣適度寬容
-
體育鍛鍊中應注意的問題
-
現行體育文化的影響
-
培養敏銳的洞察力
-
培養優秀的品格
-
智力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
-
我們的行為和道德都受法則的約束
-
教育就是一門實用哲學
-
學會沉思
-
孩子的自學
-
道德培養中應注意的問題
-
道德培養的基本準則
-
道德是後天培養的
-
養成好思想的習慣
-
適合孩子的某些場景
-
讓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得到滿足
-
興趣讓思想覺醒
-
讓孩子接受全面的倫理教育
-
提升孩子的綜合能力
-
第八章 怎樣進行兒童課程設置
-
作為教育方法的課程
-
怎樣對待教育和教學問題
-
幼兒園所擔負的教育重任
-
童年時期對人的一生的影響
-
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
讓孩子養成朗誦的習慣
-
讓孩子養成表達的習慣
-
讓孩子練習書法
-
讓孩子練習作文
-
讓孩子練習算術
-
讓孩子了解自然哲學
-
讓孩子了解地理歷史
-
讓孩子學習藝術
-
14歲以下孩子的課程設置
-
前幾章的概括和初步設想
-
教育應當提供帶有情感的知識
-
知識與資訊
-
12歲以下孩子的課程設置
-
為思想提供營養
-
儀器的應用
-
我們的教育目標
-
課程設置的問題
-
父母和孩子如何正確面對考試
-
父母對待考試首先要有正確態度
-
讓孩子正確對待考試
-
按照孩子的天性傳授知識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