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2030年預估會有十億人參與加密貨幣的投資。部分分析師預測2024年比特幣的價格也有望突破十五萬美元。不過依過去的發展史來看,加密貨幣的價格總是在波動中成長!那趨動它價格的動力是什麼?
2011年以來,比特幣面臨四次多頭及一次空頭。價格在暴跌之後,總是價暴漲,一次又一次的漲破前高。推動它上漲的原因,在於一群死忠支持者:程式開發人員、礦工、交易員、外部投資人。不停的創造足以推升價格的環境或機制。如馬斯克不停的在社群媒體行銷狗狗幣,造成它的大漲。而當利多出盡,或是出現利空消息(經常是詐欺案),則造成價格大跌。
本書說明歷來重要加密巨鱷,如何改進交易機制、積極行銷,以促進價格及市場成長的歷程。你可以透過本書成為他們的一分子,進而掌握價格的波動。
2011年6月1日,媒體網站Gawker 登載了阿德里安・陳(Adrian Chen)的一篇題為《可以買到你能想像得到的所有毒品的地下暗網》(The Underground Website Where You Can Buy Any Drug Imaginable)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絲路暗網及其唯一的支付方式,比特幣,以及可以買到比特幣的網站,Mt. Gox exchange。文章閱讀量達三百萬人,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即DEA)開始展開對絲路的調查。
幾天後的6 月5 日,美國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要求聯邦當局關閉絲路網站 。隨著媒體的曝光,絲路的用戶從幾百人增加到了萬餘人。在舒默發表言論後不久,比特幣價格從9 美元攀升至29 美元。
2013年比特幣的價格暴漲,則是起因於中國的需求。因為資本管制、大型比特幣礦場建設對資金的需求、中國人的投機心態以及政府官員、媒體的報導等因素。中國的比特幣交易量在全球的占有率從2012年夏季的1.5%一路漲至2013年的10.8% 和2014年的70.8%。這讓比特幣由不到200美元,漲至1,147美元。
2017年發生的第三次加密貨幣牛市,有一大部分受到一項新事物的推動,那便是「首次代幣發行」 (ICO)。首次代幣發行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集資方式,旨在資助初始協定的開發活動。在首次代幣發行期間,投資者購買加密貨幣平台發行的數位代幣(不是加密貨幣本身),以獲取投票權或從協定中獲利的權利。這讓比持幣在4個月內由2,000美元左右漲至19,209美元。
在上述環境及技術變動之間,貫穿一切的是其中的玩家,為了理想、為了利潤,或是其他因素等等作為,讓比特幣成為超多人一起做的「蠢」事情。
比特幣起源於一個由激進自由主義者組成的社群密碼龐克(cypherpunks),中本聰(Dorian Satoshi Nakamoto)將他的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貨幣系統》發送給由「密碼龐克」創建的郵件清單。密碼龐克社群成立於20 世紀90 年代,其使命是利用強加密技術,剝奪政府和企業的權力,並將其交還給個人,以確保個人的絕對隱私。
其後為數眾多的人,技術專家以及交易所營運,投入此加密貨幣的開採及交易的環節,讓這個產業益發壯大。
例如一位來自中國大陸17歲的高中生周同(Zhou Tong),在新加坡創立Bitcoinica,幫助用戶利用傳統外匯市場上先進的槓桿功能交易比特幣。 Bitcoinica提供比特幣保證金交易,這也是第一家允許交易者做空比特幣或與比特幣價格對賭的交易所。
而為了加速開採比特幣,郭一夫與張楠趙(別名「南瓜張」)共同創造了中國第一款採用ASIC晶片的比特幣礦機,命名為阿瓦隆(Avalon)。阿瓦隆礦機於2013年1月首次亮相。阿瓦隆礦機由嘉楠科技(Canaan)生產,每天能挖出10枚比特幣,當時投資者兩天內即可回本。
而利他主義者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即SBF)成立阿拉米達研究(Alameda Research),利用加密貨幣,迅速為有效利他主義(Effective Altruism)運動籌集資金。他的父親約瑟夫・班克曼(Joseph Bankman)是一位法學和商學教授,他的母親芭芭拉・弗里德(Barbara Fried)是一位法學教授。在大學期間, SBF對有效利他主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效利他主義是一場哲學運動,它透過數學計算來了解人們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金錢和資源來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當然,不可否認,在比特幣的世界中,也出現過大的詐欺犯、駭客。大量的比特幣被盜或是憑空消失。
本書說明比特幣創立以來5個關鍵的時刻,4次多頭、一次空頭。告訴你其間發生的大小事,以及重要玩家的內容,讓你可以因為了解虛擬貨幣的本質,而掌握其變動。進而在這眾人參與的活動中致富或自保。
專家推薦
「對所有對加密貨幣歷史有興趣的人而言,《精準捉住加密貨幣漲跌停!》都是必讀之作。泰鑫淼精彩地記錄了塑造加密貨幣行業的所有重要人物和故事,全書分析精準、一針見血,幫助讀者深入淺出地理解故事背後的動機和人物特點。我強烈推薦所有人閱讀本書。」
吳忌寒(Jihan Wu),比特小鹿及Matrixport 創始人
「撰寫一本關於歷史的書,面臨的挑戰通常是如何在主觀和客觀之間找到平衡,是選取個人所愛還是陳述冷硬論據。本書選擇了後者,讓每位讀者能建構自己的脈絡。你可以將2017 年之前的加密貨幣早期時代(我沒有經歷過因而認為最有趣),與當前加密貨幣之時事連結。有鑒於當今加密世界以事件為主導的特點,泰鑫淼對事件的中立評述尤其適用。我向所有對加密貨幣感興趣的人推薦本書。」
葉夫根尼・蓋沃伊(Evgeny Gaevoy),Wintermute 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
「財富的得失取決於變革。比特幣正在改變整個經濟,財富的流轉也將隨之而來。然而鼓聲隆隆,技術才是壓軸戲。讀讀這本書吧,可以從中汲取寶貴經驗。」
提姆・德雷珀(Tim Draper),Draper Associates 創辦人
「《精準捉住加密貨幣漲跌停!》通過加密貨幣先驅的視角,審視了這個強烈變革的時代。泰鑫淼記錄了行業歷程中的里程碑和亮點,即便是老玩家也能夠從中獲益。此書將讓每位讀者對加密貨幣的未來有更清晰的見解。」
馬歇爾・卡蘇莫維奇(Marcel Kasumovich),Coinbase資產管理部副資訊長
「這是一本研究透徹且富有洞察力的書,泰鑫淼巧妙地將各類大事件編織成網,書中融入了新興加密貨幣行業中跨地域、跨時期的各色參與者和大事件。無論你是對此領域充滿好奇的初學者,還是經驗豐富的 Web3 專業人士,本書都是必讀之作。」
喬許・杜(Josh Du),Animoca Brands 數位資產投資組合主管
本書特色
虛擬貨幣產業生態指南
白話虛擬貨幣的發展史,介紹一路走來的關鍵人物及作為。讓你了解整個產業的運作情況。讓你對整個產業好比自家辦公室的同事一樣了解。可以輕易判斷未來的走向。
為小白寫作的技術指引
比特幣或是其他虛擬貨幣是用區塊鏈的技術發展而來。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書中內容,本書作者特別為讀者撰寫相關的技術指南。什麼叫分叉,什麼叫冷錢包,什麼叫熱錢包,什麼是驗證器等,讀者不會有聽沒有懂。
重要炒作及詐騙手法說明
本書說明加密巨鱷們炒作的方法。最簡單的,如馬斯克炒作狗狗幣時,不時利用社群媒體鼓吹,吸引投資人跟進,炒高價格。
另外有所謂的「跑路詐騙」或「拉高出貨」(rug pulls)。是一種利用誤導資訊抬高新代幣的價格,然後拿錢跑路的騙局,投資者把錢扔給了毫無價值的資產。例如,用戶用以太幣兌換 SakeSwap 代幣,結果只能持有這些無價值的代幣。但在同一時間,開發人員將收到的以太幣發送到混幣協定 Tornado Cash,在那裡,身分和以太坊最終存入的地址都是完全匿名的。
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發展的過程中,充滿了不同的炒作及詐騙手法,本書對其中有代表性者,進行了說明。
- 目錄
-
封面
-
書名頁
-
推薦序
-
前言
-
本書概述
-
目錄
-
第一章:第一次加密貨幣牛市(2011 年)
-
01 / 「跑起來的比特幣」—哈爾.芬尼
-
比特幣點對點支付系統(2008 至2013 年)
-
比特幣軟體的發布(2009 年)
-
利用比特幣紓困(2013 年)
-
02 / 「無國籍的比特幣」—朱利安.阿桑奇
-
TradeHill:一家早期比特幣交易所(2011 至2013 年)
-
BitInstant:「更快的Mt. Gox」(2011 至2014 年)
-
Mt. Gox:日本的比特幣交易所(2010 至2014 年)
-
BTC-e:聲名狼藉的俄羅斯加密貨幣交易所(2011 至2017 年)
-
WEX:BTC-e 的翻版(2017 至2018 年)
-
Mt. Gox 申請破產(2014 年)
-
03 / 「釋放你的財富,一次一枚比特幣」—Bitcoinica
-
Bitcoinica:第一家支持槓桿交易的比特幣交易所(2011 至2012 年)
-
ICBIT:首家匹配用戶訂單的合約交易所(2011 至2016 年)
-
Bitfinex:點對點的借貸交易平台(2012 年至今)
-
第二章:第二次加密貨幣牛市(2013 年)
-
04 / 「比特幣已深入日常生活」—百度
-
中國中央電視台和企業欣然接納比特幣(2013 年)
-
比特幣中國:抓住中國巨大的牛市機會(2013 年)
-
全速推進比特幣的採用(2013 年)
-
中國的加密貨幣企業家開始掌控比特幣挖礦(2013 年)
-
05 / 「我是做生意,不是做慈善」—亞瑟.海耶斯
-
中國限制銀行與加密貨幣交易所進行交易(2014 年)
-
香港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中心(2014 年)
-
人民幣貶值的影響(2015 年)
-
BitMEX:100 倍槓桿的比特幣交易所(2014 年至今)
-
第三章:第三次加密貨幣牛市(2017 年)
-
06 / 「座無虛席」—分布式資本
-
比特幣第二:萬事達幣Mastercoin(2013)
-
以太坊:另一個比特幣技術的擴展(2014 年)
-
拯救以太坊的公司:分布式資本
-
Block.one:價值40 億美元的ICO(2017 年)
-
豪威測試:源自1946 年的判定標準
-
07 / 「2017 年在許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成果」—哈布拉德.加林豪斯
-
以太坊分叉引發社群分化
-
DAO 駭客的可能身分
-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ICO 使用豪威測試(2017 年)
-
中國對ICO 喊停(2017 年)
-
日本接受比特幣為法定貨幣(2017 年)
-
中國關閉境內比特幣交易所(2017 年)
-
牛市的關鍵驅動力: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發行比特幣期貨合約(2017 年)
-
比特幣在韓國大受歡迎(2017 年)
-
08 / 「市值100 億美元穩定幣才能發現遊戲樂趣」—保羅.阿多伊諾
-
大多數加密貨幣攻擊事件牽涉北韓駭客
-
俄羅斯的加密貨幣洗錢活動
-
MMM 比特幣的龐氏騙局(2014 至2017 年)
-
Bitfinex 價值45 億美元的駭客攻擊(2016 年)
-
09 / 「聰明人會一直用錢投票」—吉安卡洛.德瓦西尼
-
泰達幣的起源(2014 年)
-
泰達公司遭駭客攻擊損失3,100 萬美元(2017 年)
-
Bitfinex 損失8.5 億美元(2018 年)
-
泰達公司承認只使用部分儲備金(2019 年)
-
10 / 「最好的還尚未來到」—孫宇晨
-
中國零手續費比特幣交易時代的終結(2017 年)
-
中國的比特幣礦工控制比特幣網路(2016 年)
-
中國 ICO 禁令將加密市場推向香港
-
創世區塊:接受現金兌換加密貨幣的實體店面(2017 至2022 年)
-
11 / 「一切才剛開始」—趙長鵬
-
阿拉米達研究的成立(2017 年)
-
阿拉米達的創新性融資方式(2017 至2019 年)
-
阿拉米達轉戰香港(2018 年)
-
阿拉米達與其他交易者的交易
-
幣安的成立(2017 年)
-
幣安在美國的「太極實體」(2019 年至今)
-
疲弱的合規讓幣安得以蓬勃發展(2017 年至今)
-
QuadrigaCX:消失的1.9 億美元(2013 至2019 年)
-
12 / 「比特幣是最偉大的社交網路」—泰勒.溫克萊沃斯
-
阿拉米達知名度提升(2019 年)
-
阿拉米達推出FTX 加密貨幣交易所(2019 年)
-
FTX 自稱提供優越的風險清算系統
-
FTX 清算引擎的運作原理
-
FTX 推出奇異衍生品(2019 年)
-
繼續推出更多的奇異衍生品(2019 年)
-
阿拉米達和FTX 被指控涉嫌市場操縱(2019 年)
-
幣安投資FTT 代幣(2019 年)
-
13 / 「今日之瘋狂理論:⋯⋯問題不存在」—山姆.班克曼-弗里德
-
BitMEX 在黑色星期四遭受DDoS 攻擊(2020 年)
-
黑色星期四之後,穩定幣爆發式成長(2020 年)
-
經濟刺激與封鎖期的投機(2020 年)
-
第四章:第四次加密貨幣牛市(2021 年)
-
14 / 「我知道我不是唯一」—海登.亞當斯
-
如何拉高出貨
-
如何產生代幣飛輪效應
-
做市商和交易所合作的飛輪效應
-
阿拉米達內線交易的十八種不同代幣(2021 至2022 年)
-
Serum:操縱代幣估值達數十億美元(2020 至2022 年)
-
15 / 「Doge 反過來拼就是e-god」—維塔利克.布特林
-
微策略公司將比特幣當作儲備資產投資推廣(2020 年)
-
疫情期間經濟刺激支票引發的投資熱潮(2020 年
-
特斯拉買入比特幣(2021 年)
-
馬斯克將狗狗幣推上月球(2020 年)
-
Coinbase 股票上市(2021 年)
-
明星開始為FTX 和 SBF 代言(2021 年)
-
16 / 「好久不見。剛買了更多的比特幣」—傑西.鮑威爾
-
香港要求加密貨幣交易所必須具有執照(2021 年)
-
17 / 「認知需要時間」—維尼希.桑達雷桑
-
NBA Top Shot 藏品掀起NFT 熱潮(2020 年)
-
Beeple NFT 售價6,900 萬美元(2021 年)
-
Yuga Labs 推出無聊猿遊艇俱樂部(2021 年)
-
OpenSea 成為最大的NFT 交易平台(2021 年)
-
18 / 「我們的風險框架包含了交易對手的分析」—扎克.普林斯
-
BlockFi:利用GBTC 交易(2020 至2021 年)
-
三箭資本:從0 到100 億美元再負債30 億美元(2021 至2022 年)
-
山姆‧ 特拉布科:阿拉米達的交易員及未來的聯合執行長(2019 至2022 年)
-
19 / 「好吧,加密貨幣的確跌了不少」—山姆.特拉布科
-
機構資金開始流入加密貨幣市場(2020 年)
-
圍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瑞波訴訟案的方向性押注(2020 年)
-
透過FTX 商品交易美國大選(2020 年)
-
比特幣突破2017 年高點(2020 年)
-
阿拉米達為求利益而操縱協議(2021 年)
-
阿拉米達抬高幣價,FTX 上架代幣(2021 年)
-
迎接牛市(2021 年)
-
為超級周期做準備(2021 年)
-
阿拉米達挪用FTX 用戶資金,哄抬幣價(2021 年)
-
第五章:加密貨幣熊市(2022 年)
-
20 / 「一位老朋友」—尚.查洛賓
-
拜登的經濟刺激政策遇阻(2022 年)
-
加密貨幣價格高峰(2021 年)
-
FTX 遷至巴哈馬(2021 年)
-
銀門銀行成為所有加密公司的首選(2013 至2023 年)
-
阿拉米達利用月光石打入銀行體系(2022 年)
-
21 / 「正在投入更多資金,穩住,夥伴們」—Do Kwon
-
Terraform Labs 的宏大願景(2018 年)
-
UST 掛鉤與LUNA 的關係
-
Col-5 升級促進UST / LUNA 的爆炸性成長(2021 年)
-
Anchor 協議如何提供18.5%的年化收益率
-
LFG 融資10 億美元用以多樣化底層資產(2022 年)
-
交易人始稱UST / LUNA 為龐氏騙局(2022 年)
-
推出4pool 所引發的失衡(2022 年)
-
Terra 和LUNA 的崩潰(2022 年)
-
Terra 脫鉤如何影響了LUNA
-
LUNA 救援計畫的失敗(2022 年)
-
Do Kwon 變成加密逃犯(2022 至2023 年)
-
UST / LUNA 事件的餘波
-
22 / 「令人遺憾的是,超級周期理論是錯誤的」—朱溯
-
FTX 透過收購擴大用戶基礎(2022 年)
-
三箭資本未能滿足追加保證金的要求(2022 年)
-
23 / 「所有資金都是安全的」—亞歷克斯.馬辛斯基
-
Voyager Digital:透過投機賺取高收益(2018 至2022 年)
-
Genesis Global Trading:場外交易的中流砥柱(2013 至2023 年)
-
貝寶金融:一次又一次地用客戶資金押注(2018 至22 年)
-
FTX 挪用客戶資金試圖救助陷入困境的公司(2022 年)
-
Celsius 破產:加密貨幣的雷曼時刻(2023 年)
-
24 / 「高收益的交易策略」—阿夫拉罕.艾森伯格
-
Wintermute 遭駭客攻擊損失1.6 億美元(2022 年)
-
Mango Markets 損失1.16 億美元的幕後黑手:阿夫拉罕.艾森伯格
-
第六章:FTX,最大的金融騙局之一
-
25 / 「離婚後不會假裝做愛」—趙長鵬
-
FTX 收購天橋資本的股份(2022 年)
-
40 億美元FTT 從阿拉米達轉至FTX(2022 年)
-
SBF 的加密貨幣帳目和阿拉米達的資產負債表均遭洩漏(2022 年)
-
交易所代幣所有權過度中心化:一切問題的根源
-
幣安計畫出售價值5 億美元的FTT 代幣(2022 年)
-
26 / 「阿拉米達很樂意全部買入」—卡洛琳.艾里森
-
交易所擠兌的開始(2022 年)
-
FTX 流動性危機,SBF 聲稱「用戶受到保護」(2022 年)
-
巴哈馬監管機構獲悉阿拉米達挪用FTX 用戶資金(2022 年)
-
約瑟夫.班克曼負責SBF 的法律辯護
-
5,000 萬美元從FTX 秘密轉出(2022 年)
-
27 / 「FTX 一切正常,資產安全」—山姆.班克曼-弗里德
-
可疑的審計公司為FTX 簽署財務報告(2021 至2022 年)
-
數億美元不可置信地從 FTX 消失(2022 年)
-
FTX 資產負債表中90 億美元的缺口(2022 年)
-
約翰.J.雷三世成為FTX 的執行長(2022 年)
-
FTX 從一開始就對用戶資金處理不當(2019 至2022 年)
-
28 / 「比特幣從來不會無聊」—麥可.賽勒
-
SBF 在巴哈馬被捕(2022 年)
-
卡洛琳‧ 艾里森和王子肖與檢察官合作(2022 年)
-
FTX 債務人和債權人提起訴訟(2023 年)
-
瓶頸行動2 .0(2023 年)
-
更多加密巨頭被捕,倖存者來日再戰(2023 年)
-
趙長鵬和幣安最終認罪(2023 年)
-
SBF 七項指控全部成立
-
29 / 「對不起,我沒時間說服你」—中本聰
-
附錄:幣圈小白先看這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