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董洪利 (編)
- 學科分類: 語言文學類
- 書籍分類: 中國古典文學 ; 文學院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地:中國大陸
- 出版日期:2020
- 語文:簡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7301317457
古典文献学基础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目錄
-
版权信息
-
第一章 总论——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
-
第一节 文献与文献学
-
一 文献释义
-
二 文献学的内涵与外延
-
第二节 古典文献学的知识架构
-
一 核心层面
-
二 一般层面
-
三 专题层面
-
第三节 古典文献学的价值体现
-
第二章 古籍版本学
-
第一节 古籍版本学的定义
-
一 “古籍”
-
二 “版本”
-
三 “古籍版本学”
-
第二节 何谓“善本”
-
第三节 版本学有关名词术语
-
一 单页古书的版式结构
-
二 古书的外形结构
-
三 其他名称
-
四 古书版本的类别
-
第四节 书册制度
-
一 图书简史
-
二 纸的发明
-
三 纸书装帧形式的演变
-
第五节 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
一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
二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
-
第六节 历代刻书状况及特点
-
一 宋代刻书
-
二 辽、金、元刻书
-
三 明代刻书
-
四 清代刻书
-
第七节 古籍版本学基本技能
-
一 版本鉴定
-
二 版本考订
-
三 版本鉴定与版本考订的辩证关系
-
第三章 古籍目录学
-
第一节 目录与目录学
-
一 “目录”名称的由来
-
二 目录学的形成及意义
-
第二节 古籍目录的功用
-
一 指点读书治学的门径
-
二 考察学术源流的演变
-
三 了解书籍的内容,查找所需图书
-
四 考察书籍的源流,辨别书籍的真伪
-
第三节 古籍目录分类及演变
-
一 《七略》与六分法
-
二 四部分类法的产生
-
三 “四分”“五分”“七分”法并行
-
四 四分法正统地位的确立
-
第四节 古籍目录编制简况
-
一 《汉书·艺文志》
-
二 《隋书·经籍志》
-
三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
-
四 宋代的几部重要目录
-
五 明代的几部目录
-
六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
-
第五节 古籍目录的主要类型
-
一 从编制目的、功用上区分
-
二 从内容、性质上区分
-
第四章 校勘学
-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
-
一 什么是校勘?为什么古籍需要校勘?
-
二 校勘与校勘学
-
三 与校勘相关的几个概念
-
第二节 校勘的历史发展与校勘学的形成建立
-
第三节 校勘的方法和依据
-
一 古籍的基本构成
-
二 校勘的方法
-
三 校勘的依据
-
第四节 致误原因和校勘通例
-
一 讹误现象
-
二 误字通例
-
三 脱文通例
-
四 衍文通例
-
五 倒文通例
-
六 错简通例
-
第五节 校勘的具体步骤与校记的撰写
-
一 校勘的准备工作
-
二 校勘考证
-
三 校记的撰写
-
第五章 训诂学
-
第一节 概说
-
一 训诂释义
-
二 训诂的起因与发展
-
第二节 训诂的内容与方法——解释语言文字
-
一 解释词义
-
二 解释语法
-
第三节 常用的训诂术语
-
一 某,某也;某者,某也;某也者,某也
-
二 谓
-
三 言
-
四 犹
-
五 曰
-
六 当为、当作
-
七 读为、读曰
-
八 读如、读若
-
九 之言(之为言)
-
十 谓之
-
第四节 分析句读
-
一 什么是句读
-
二 分析句读的重要性
-
三 如何分析句读
-
第六章 辑佚与辨伪
-
第一节 辑佚
-
一 什么是散佚文献以及散佚文献的类型
-
二 什么是辑佚以及辑佚工作的意义
-
三 古书散佚的原因
-
四 辑佚的方法
-
五 辑佚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
第二节 辨伪
-
一 什么是伪书、辨伪以及辨伪工作的重要性
-
二 古人作伪的原因
-
三 辨伪的方法
-
四 辨伪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
五 正确认识伪书的价值
-
后记
-
修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