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張忠謀 (著)
- 學科分類: 史地類
- 書籍分類: 傳記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天下文化)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24/11/29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4713510944905
張忠謀自傳全集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含典藏書盒★
張忠謀親筆撰寫、獨家授權自傳
他的一生,一場不能錯過的智慧盛宴!
一代半導體巨人張忠謀,一生底氣深厚的蓄積與征戰,
開創了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成就了一個偉大的企業,
推進了世界科技的進程,改變了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張忠謀寫張忠謀,以「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寫下最真實的自己。
《張忠謀自傳:上冊 一九三一—— 一九六四》,歷時兩年,寫他的青春、半導體的青春,和一個大時代從蒼涼到繁盛的軌跡。看戰亂中的文藝少年在文科與工科中徘徊抉擇、壯志青年在職場現實中練得一份堅強和智慧、明日將才在無法拒絕的機會面前,思忖前途的得與失。風雨前半生,已見巨人智慧的身影。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二〇一八》,歷時七年,寫他德儀二十五年生涯的風華與憔悴、台積電從蓽路藍縷的孤寂到大放異彩的歷程。看他在最好的中年,創辦台積電,苦思每一個策略,精心布局每一次戰役,以誠信正直為盾,優越技術為劍,帶領台積電的精兵,締造了咆哮的九○年代和絢爛的二十一世紀,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製造公司。
這部回憶人生的巨著,是一趟情感之旅,也是一場智慧的盛宴,像是他留給世人,再創下一輪科技盛世的備忘錄。
- 目錄
-
上冊封面
-
序 大時代的創新者/余秋雨
-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企業家傳記與回憶錄的用心/高希均
-
自序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
-
第一章 「大時代」中的幼少年
-
六歲過海到香港
-
飽受戰爭的驚嚇
-
冒死橫過戰線
-
刻苦自律的住宿生
-
南開教育影響至深
-
父親難償宿願
-
打消作家夢
-
亂世中的無憂年少
-
銀行系只讀兩個月
-
再度逃難到香港
-
回上海已遙遙無期
-
人生重要分界
-
第二章 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
-
只要努力,就能出頭
-
呼吸自由的氣息
-
暫住三叔家
-
結識知交柏曼
-
化解種族歧視的恐懼
-
克服英文障礙
-
荷馬、莎翁、蕭伯納
-
英文成為思考主語
-
哈佛學生才華洋溢
-
開啟智慧與心靈生活
-
為將來謀生打算
-
轉入MIT
-
孜孜不倦於專修領域
-
感受經濟壓力
-
打消轉系念頭
-
博士落榜,深受打擊
-
昂首走自己的路
-
第三章 進入半導體業
-
四家公司邀聘
-
「講價」弄巧成拙
-
進入半導體業!
-
改良銲接技術
-
自修半導體,漸露頭角
-
德儀的創新與發明
-
重畫半導體版圖
-
部門處於虧損狀態
-
抗議同事被裁員
-
接獲德儀聘書
-
第四章 初試啼聲──德州儀器公司
-
年輕有活力的公司
-
員工上下都是內行人
-
與技術脫節,埋下敗因
-
直接上線工作
-
團隊精神令人感動
-
「你怎麼辦到的?」
-
一起賭,一起贏
-
積體電路的發明
-
精明的生意人
-
一分靈感,九分流汗
-
研發、業務共同體
-
無法拒絕的機會
-
第五章 重拎書包──史丹佛大學
-
洗刷落第恥辱
-
躬逢其盛
-
用功學習有了回報
-
不受傳統觀念束縛
-
求學如魚得水
-
儘速回德儀
-
附錄
-
文藝少年 伊莉莎伯
-
勝利的前夕
-
殺臭蟲
-
科技觀點 台灣半導體業的機會
-
發展台灣科技業
-
重要演講 知識經濟之迷思
-
談創新
-
終身學習因應挑戰
-
張忠謀大事年表
-
圖片頁
-
上冊版權頁
-
下冊封面
-
出版者的話 全球化與地緣政治交織下的「三贏」──張忠謀、護國神山、台灣貢獻/高希均
-
「自傳下冊」自序
-
詞彙
-
德儀篇一九五八-一九八三年,二十七至五十二歲
-
我在德儀25年(一九五八—一九八三)旅程
-
第一章 布希總統:「你什麼時候回來德克薩斯?」──二○○六年APEC領袖會議(七十五歲)
-
第二章 工程師一躍為總經理(一九六四年,三十三歲)
-
返舊職
-
「新案」
-
升任「鍺部」總經理
-
「新案」的成功
-
第三章 總經理的學習(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
德儀業務單位
-
學行銷、市場
-
學訂價
-
學會計、財務
-
掌握技術
-
學習領導
-
策略
-
第四章 一帆風順(一九六四-一九七二年,三十三至四十一歲)
-
任「矽部」總經理
-
任「積體電路部」總經理
-
一九六七年.人事巨變.我當副總裁
-
第五章 四個上司
-
呂斯
-
彪希
-
海格底和夏伯特
-
第六章 實現「美國夢」(一九六六-一九七二年,三十五至四十一歲)
-
德儀積體電路部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一)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二)
-
一個危機,兩個英雄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三)
-
我的雙極積體電路策略(四)
-
一九七○年裁員
-
承接MOS
-
任集團副總裁暨半導體集團總經理
-
實現「美國夢」
-
第七章 德儀東南亞廠(一九六八-一九六九年,三十七至三十八歲)
-
成立德儀日本
-
成立德儀台灣、新加坡
-
第八章 德儀迷途(一九七二年起)
-
一九七二年一片光明
-
夏伯特的野心
-
消費者產品的誘惑
-
野心與誘惑的致命交集
-
第九章 半導體集團總經理的奮鬥及掙扎(一九七二-一九七八年,四十一至四十七歲)
-
英特爾崛起
-
德儀的人才問題
-
「記憶體」的奮鬥
-
計算機IC的成功、波瑪案
-
微處理器的多頭馬車
-
拉吧廠
-
自製生產設備的迷思
-
「公司已不重視半導體?」
-
彪希的怪誕與夏伯特的茫然
-
自請調職
-
第十章 下山驛站──消費者產品集團總經理(一九七八-一九八○年,四十七至四十九歲)
-
消費者集團
-
消費者計算機
-
科學計算機
-
機器人之旅
-
電子錶和巴黎行
-
「發音與拼字母」及其引起的「公司政治」
-
家庭電腦
-
母親寂寞的七十壽辰
-
跛腳、我的白皮書、再調任
-
第十一章 最後的吶喊──品質!(一九八一-一九八三年,五十至五十二歲)
-
我的品質學習
-
瀑布式品質訓練
-
品質藍皮書及巡迴視察
-
日、美記憶體良率差異分析
-
第十二章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一九八三年十月,五十二歲)
-
駱駝背最後一根稻草
-
辭職
-
第十三章 生涯插曲──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及「經營顧問」(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五十三至五十四歲)
-
找工作
-
通用器材公司
-
歇基的最後通牒及我的答覆
-
IC設計(無晶圓廠)公司先驅
-
從「經營顧問」到「天使投資人」
-
台積電篇一 與命運的約會一九八五-一九九○年,五十四至五十九歲
-
第十四章 我與台灣的淵源(一九六一-一九八五年,三十至五十四歲)
-
來自台灣的史丹佛同學
-
德儀台灣終於實現
-
工研院IC計畫的開始
-
一九七六年近代工程技術討論會
-
一九八一年應邀參觀台灣電子工業並做建議
-
一九八二年孫運璿院長的聘僱及我的婉謝
-
徐賢修「三顧茅廬」(一九八五年,五十四歲)
-
第十五章 工業技術研究院(工研院)院長(一九八五-一九八八年,五十四至五十七歲)
-
接任第三任院長
-
改革一──十年內一半經費來自民間企業!
-
改革二──衍生公司,把人也移過去
-
改革三──每年考績最低三%員工留職察看
-
一九八八年──我任工研院院長最後一年
-
我辭工研院院長職(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五十七歲)
-
反省
-
第十六章 與命運的約會(一九八五-一九八六年,五十四至五十五歲)
-
倡議台積電
-
「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
-
初步決定辦台積電
-
阻力
-
飛利浦的投資興趣
-
公文接力賽
-
第十七章 募資(一九八五年十月-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五十四至五十五歲)
-
俞國華院長:「找一家有IC技術的跨國公司」
-
飛利浦
-
談判重點一──公司命名
-
談判重點二──營業範圍
-
談判重點三──技術
-
談判重點四──獨立性
-
談判重點五──人事權
-
談判重點六──飛利浦享受股票承購權
-
談判重點七──營業計畫
-
「投資協議綱要」及「技術合作協議」
-
台灣募資
-
第十八章 開闢鴻濛(一九八六-一九八七年,五十五至五十六歲)
-
定位
-
兩個策略,一個價值觀
-
戴克斯──第一個美國總經理
-
核心團隊躊躇
-
第十九章 蓽路藍縷(一九八七-一九九○年,五十六至五十九歲)
-
一廠
-
戴克斯上任一把火
-
英特爾來敲門
-
魏謀接戴克斯職
-
二廠的創新
-
員工分紅、認股
-
台塑退出
-
飛利浦提出承購要求
-
經營權之戰
-
開闢美、歐市場,美國行銷經理易人
-
魏謀辭職
-
布魯克接任總經理
-
黃金年代即將開始
-
台積電篇二 咆哮九○年代一九九一—二○○○,六十至六十九歲
-
第二十章 「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大放異彩
-
九○年代業績
-
設計(無晶圓廠)公司風起雲湧
-
行銷美國成功
-
第二十一章 台積電的經營理念及九○年代的策略
-
經營理念
-
九○年代的策略
-
第二十二章 經營權之戰落幕,在台灣、美國上市(一九九一-一九九七年,六十至六十六歲)
-
一九八九年十月至一九九一年十月──拖延戰術
-
我致函飛利浦,要求減低承購比例
-
台灣上市
-
美國上市
-
飛利浦與開發基金的投資回收
-
第二十三章 記憶體的誘惑──世界先進和德碁
-
德碁的起源
-
世界先進的起源
-
李健熙的「忠」告(一九八九年一月及四月)
-
次微米計畫
-
「無法拒絕的機會」
-
成立世界先進半導體公司
-
德碁的結局
-
記憶體夢碎
-
第二十四章 爭取客戶信任
-
九○年代台積電產能供不應求
-
台南科學園區(南科)
-
WaferTech
-
SSMC
-
購併德碁及世大
-
十年內產能增加十六倍
-
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發現
-
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迅速恢復
-
客戶「實質上的」晶圓廠
-
第二十五章 作者及教授(一九九五-一九九九年,六十四至六十八歲)
-
對台積電內部講授「經營」
-
當交大「榮譽管理講座」教授
-
第二十六章 九○年代建立的幾個重要客戶
-
布魯克「淨離」台積電,我自兼總經理
-
每年變動的「十五大」
-
英特爾
-
博通
-
輝達
-
高通
-
第二十七章 自「技術自主」到立志「技術領先」
-
九○年代台積電技術進步神速
-
蔣尚義的驚愕
-
IBM的誘惑
-
台積電篇三 滾滾新世紀二○○一—二○一八年,七十至八十七歲
-
第二十八章 結婚(二○○一年一月,六十九歲半)
-
第二十九章 自「咆哮」至「絢爛」(九○年代至二○○○及二○一○年代)
-
半導體業的週期性
-
「直線」投資
-
二○○一至二○○三年的不景氣
-
半導體業長期成長率轉緩
-
台積電的成長率
-
第三十章 建構理想的董事會(自二○○○年,六十九歲起)
-
我心目中理想的董事會
-
當董事長十三年後才有機會提名新董事
-
關於波特的小故事
-
陸續增加獨立董事
-
董事會的角色及運作
-
董事會對台積電的貢獻
-
第三十一章 釋出(二○○五年,七十四歲)又收回(二○○九年,七十八歲)CEO職
-
專任董事長的生活
-
幾個政經論壇
-
拒做「管理層收購」(二○○七年)
-
二○○八年市場不景氣、八百餘「績效評估」不佳員工被離職、被離職員工抗議(二○○八至二○○九年)
-
收回CEO職(二○○九年)
-
第三十二章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二○○九-二○一四年,七十八至八十三歲)
-
解決四十奈米良率問題(二○○九年)
-
解決與輝達的懸案(二○○九年七月)
-
調整降價速度(二○一○年及以後)
-
改變兩千四百多位「派遣人力」為「正職同仁」(二○一○年)
-
合併先進技術事業組織及主流技術事業組織,成立業務發展組織(二○○九年十月)
-
召回蔣尚義(二○○九年九月),確定營收八%為研發費用(二○一○年)
-
大幅增加資本支出(二○一○至二○一八年)
-
二十八奈米的汗與淚
-
第三十三章 蘋果來敲門(二○一○-二○一六年,七十九至八十五歲)
-
晚餐桌上的不速之客
-
兩個月「暫停協商」(二○一一年三月五日至五月五日)
-
台積電的製造及財務規畫(二○一一年)
-
二十奈米開發成功,但十六奈米延宕
-
蘋果是「夥伴」
-
第三十四章 交棒的規畫(二○○五-二○一七年,七十四至八十六歲)、退休(二○一八年,八十七歲)
-
二○一二年任命三位「共同營運長」
-
二○一三年徵詢黃仁勳對台積電CEO職的興趣
-
二○一三年蔣尚義退休,我任命劉德音、魏哲家為 Co-CEO
-
規畫「雙首長制」
-
台積電三十週年慶
-
退休
-
感謝
-
張忠謀大事年表
-
圖片頁
-
台積電營運成長對數圖(一九八七 —二○二二年)
-
下冊版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