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科學是什麼?
科學思考是什麼?
科學家又在做什麼?
一般人期待科學家扮演什麼角色?
科學家有什麼社會責任?
一本書,幫助我們思考科學、技術、人類和社會之間的關係。
我們生活在現代,多多少少都看過「偽科學」的觀念和方法,對於荒誕無稽的邏輯幾乎沒有人會相信。
想要消除對科學的「猜疑」和對未來的「不安」,第一步就在於讓科學更親近。但是,科學的內容離日常生活太遠,總覺得很難了解科學。
作者池內了在書中提到,科學是嚴密的思考,是看見「看不見的東西」的妙方,無論是文科生或理科生,每個人都該學習科學的觀念,透過「科學的智慧」,了解如何站在科學的立場思考與學習,進而開拓眼界。
想要解決現在各種矛盾,還是必須仰賴科學的力量,循序漸進思考「我們現在背負的問題本質是什麼?要用什麼方式解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選擇某條道路會導致什麼結果?能夠容許到什麼地步?能夠從哪個著眼點接納?」
作者池內了在書中回顧自己成為科學家的初衷,並且歸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的特徵,以及科學對於人類和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並且思考科學、技術、社會和人類之間的關係,希望藉由這本書,讓科學更為普及。
他指出,科學通常源自於個人的好奇心,但終究只是一己的行為,必須和社會產生連結,進而發展出專門觀察和測量的工作,並且藉由大學的興辦將知識集中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以科學研究為專業的「科學家」誕生了。科學的力量藉由國家獲得認可之後,科學脫離了以往的個人活動領域,如今成了仰賴補助金營運的公共活動。即使如此,基本上科學研究的方法也不會因此更動。
池內說明,其實科學離我們並不遠,現代社會必須仰賴具備科學素養的人來運作,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陳述意見,用「科學的智慧」決定世界的未來。
書中談到物理學和太空相關的相關話題和案例,對於科學稍微感興趣的人,哪怕是喜歡生物和化學,也能了解。即使是文科生,也可以輕鬆閱讀這本書。
|本書榮耀|
1997年度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科學部門)、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推薦)
- 目錄
-
前言
-
圍繞科學的重大事件
-
科學這枚硬幣的正與反
-
科學的「偏食」
-
未來取決於「科學的智慧」
-
本書的內容
-
第一章 我心目中的科學
-
我成為科學家的原因
-
宇宙的研究
-
研究者分為「微分型」和「積分型」
-
天文少年?
-
「看見『看不見』的東西」
-
「物理學帝國主義」?
-
社會的動向與科學
-
研究工作及其魅力
-
研究這一行
-
科學家這一行的有趣之處:首次發現的喜悅
-
科學的架構在本質上相同
-
「文組」的科學也是如此
-
第二章 科學思考法
-
科學的出發點
-
科學始於自然的「觀察」
-
從觀察到「觀測」
-
從觀測到「實驗」
-
區分科學和偽科學的關鍵
-
問「為什麼?」
-
回答問題的關鍵:衡量物質的作用
-
物質及其運動:化約論
-
化約論並非萬能
-
物理定律的結構
-
科學研究的進行法
-
科學的方法:實驗
-
實驗樣本和實驗方法
-
現在的實驗
-
科學研究的進行法:理論
-
建立模型
-
模型與「假說」
-
「假說」的根據和「對稱性」
-
留意「對稱性」
-
對稱性的作用
-
對稱性的破綻
-
打破對稱性是一種演化
-
數學的作用
-
數學與物理定律的關係
-
第三章 科學是怎樣誕生的?
-
最早的科學
-
從猴子演化成人
-
人類最早的「高科技革命」
-
時間和空間的劃分及天文學
-
一年的劃分
-
一星期為什麼有七天?
-
天文學與占星術
-
數學的開端
-
其他文化的起源
-
文字發明帶來的貢獻
-
希臘的自然哲學家
-
「萬物的根源是水」
-
德謨克利特與「原子論」
-
亞里斯多德
-
測量地球大小
-
依巴谷
-
阿基米德
-
中世紀的「科學」
-
鍊金術
-
永動機
-
第一種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能實現?
-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第二種永動機
-
「科學革命」的時代
-
地動說的復興
-
地動說的確立
-
科學實驗的重要性
-
實驗器具的發明推動科學研究
-
科學的方法論
-
新數學的開發
-
科學的交流與發表
-
發表結果的重要性
-
科學家集團的成立
-
發表論文所具備的意義
-
science的意義
-
科學的轉變:與國家連結
-
日本的特殊性
-
第四章 推敲現代科學與科學家
-
現代科學的目標
-
探索物質的根源
-
探討原子核的結構
-
基本粒子的出現
-
宇宙與地球的起源和演化
-
宇宙論的難題
-
行星是怎麼形成的?
-
單一系統之下的地球
-
生命的邏輯
-
以物理學的方法分析DNA的結構
-
遺傳資訊的解讀和生命的起源
-
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
-
現代科學的特徵
-
科學規模變龐大
-
以巨大裝置研究時的問題
-
偶然產生的新發現
-
疏離的科學
-
數學的問題
-
現代科學的難解問題
-
難解問題的共通點
-
非線性的物理學
-
混沌(chaos)的世界
-
蝴蝶效應:一隻蝴蝶飛舞會引發颱風?
-
碎形現象
-
混沌與碎形的關係
-
形狀的科學
-
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
無法回頭的科學技術化
-
技術方法多元
-
科學家的責任與倫理
-
阪神淡路大震災
-
科學家是什麼樣的人?
-
反應爐「文殊」事故
-
科學健全發展的條件
-
藥害愛滋問題
-
奧姆真理教風波
-
科學家倫理是什麼?
-
第五章 二十一世紀的科學與人類
-
地球環境問題
-
人類的活動導致地球毀滅
-
「債」留子孫
-
啟發解決之道:「善待自然的科學」
-
啟發解決之道:運用生體反應的技術
-
啟發解決之道:擺脫電能
-
嶄新的科學技術與我們
-
「規模適中的科學」
-
打破理組和文組的隔閡
-
技術的發達與我們
-
技術的提升與人類的水準
-
「資訊革命」的問題
-
生化科技與我們
-
創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
-
「上帝之手」落到人類手中
-
「對話的科學」
-
與民眾對話的科學家
-
第六章 寫給肩負未來的你們
-
如何學習科學
-
利用科學館
-
嘗試閱讀第一線研究的解說類書籍
-
嘗試思考身邊的事物
-
掌握基本原理:科學家就是偵探
-
將嶄新的風氣帶進科學中
-
參考書目
-
附錄 阿基米德的牛群問題
-
致謝
-
圖表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