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在淚光中找到跨越傷痛的力量
18年來,盧牧師在和信醫院陪伴無數病人,
從病榻邊的靈性關懷,到安息的靜默時刻,
見證一場場最終也最重要的心靈轉化。
透過觸人心弦的故事,感受生命的脆弱與堅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書述說的不僅是「臨終」的故事,
更是關於活著的「生命氣息」;
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無法規避的終極課題。
從2006年起,盧牧師在和信醫院擔任宗教師。他穿梭於病房間,與病人、家屬一起面對艱難的臨終議題。在一次次的探訪中,引領他們直視問題,探尋生命的本質,找到慰藉心靈的力量。
人生為什麼有苦難?生命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祈禱有用嗎?生病害怕怎麼辦?禱告可以治病嗎?心靈的平安如何得到?不是基督徒就不能上天堂嗎?死亡來臨時,要怎麼坦然面對?……諸多的人生議題,盧牧師藉由陪伴病人抗癌的路上,娓娓道來。
☉靈性關懷的實踐
盧牧師以耐心和同理心傾聽每一位臨終者,引用聖經經文或吟唱詩歌,讓恐懼不安的心靈在陪伴中慢慢修補,甚至在死亡陰影中看見永生的光芒。在他的關顧下,有人終於能在生命終點與自己和解,有人透過祈禱找到內心的平安,也有人用感恩迎接最後的旅程。盧牧師的陪伴不僅是信仰的分享,更是靈性關懷的實踐。
書中也強調,生命末期的安排、照顧,特別是人際關係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給未成年的子女寫未來的生日卡、向重要的親友道別、對有心結的人要去和解,還有盡可能完成最期待的心願等等,都是向生命道別的最佳方式。
☉在故事中看見自己
這本書不僅適合一般讀者,也為醫學人文課程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展現醫療現場中不同的醫病互動與療癒本質。無論你是病患、家屬、醫療人員,或只是關注生命議題的旁觀者,都可以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共鳴。透過這25堂課,重新審視自己的生命,找到安頓心靈、跨越傷痛的力量。
【感淚推薦】
王金龍/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顧問醫師.
王博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
宋維村/退休兒童精神科醫師
邱倫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張軒愷/淡水馬偕醫院院牧部牧師
黃達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
賴允亮/馬偕紀念醫院名譽顧問醫師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師
謝懷安/壽山中會新希望教會牧師
【牧者、傳道、醫師齊聲好評】
透過閱讀這本書,也看見自己的故事。讓每個人的生命可以得到一點點改變,找到自己身心安頓之處。
──王博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
這本書討論的主題是每一個人都會面對的,把實際的經驗擇要和大家分享,大家都可以從中得到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宋維村,退休兒童精神科醫師
這本新書會協助我們開啟探索生命的心門。祝福閱讀本書的夥伴們,都會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邱倫瑋,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主治醫師
我們可以透過盧牧師的臨床工作,一窺宗教師(牧靈人員)在醫院如何展現靈性關懷。
──張軒愷,淡水馬偕醫院院牧部牧師
這本書不僅適合一般讀者閱讀,也是值得推薦的延伸教材,能夠從書中看見醫療現場不同的醫病互動、療癒的本質。
──賴允亮,馬偕紀念醫院名譽顧問醫師
盧牧師幫忙病人與家屬在黑暗中看到隧道末端的亮光,並且日以繼夜熱心服務,這種助人的態度是非常令人尊敬的。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師
謝謝盧牧師,願意將他在醫院陪伴癌症病患的口述故事,化為文字,成為更多人靈性生命的引渡人。
──謝懷安,壽山中會新希望教會牧師
- 目錄
-
推薦序 在「故事」中學習生命的功課
-
推薦序 面對生命的課題
-
推薦序 開啟探索生命的心門
-
推薦序 跟著盧牧師腳步,一窺宗教師的靈性關懷
-
推薦序 在裂痕中看見治癒的光
-
推薦序 向醫院的宗教師致敬
-
推薦序 因為有您,我再也不害怕死亡,也深信有復活等著我
-
作者序 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
01醫生,請多看我一眼!
-
02熱炒店廚師的最後約定
-
03不讓母親看診的女兒
-
04兩條餅乾和兩顆梨子的醫病關係
-
05重新受洗的彭明敏教授
-
06病房裡的復活節
-
07天堂的藍圖
-
08放不下身障孩子的母親
-
09浪子的哭聲
-
10淚光閃爍的家庭會議
-
11不說話的病人
-
12七年後的擁抱
-
13上帝會記得我嗎?
-
14傷心的老父親
-
15最溫馨的臨終相聚
-
16計程車上的奇遇
-
17牧師,請為我禱告
-
18感謝上帝,又讓我多了一天!
-
19賺錢到最後一刻
-
20守在墓旁的男人
-
21「最好」的一種病
-
22寫給女兒的十五張生日卡片
-
23祈禱有效嗎?
-
24與佛教法師相遇
-
25串連起來的愛心
-
結語 祈禱,面對病痛的心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