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漢文化自成系統的語言文字以及內蘊的宗教信仰、思想觀念、道德規範、文學藝術和典章制度等等,都戛戛乎獨造而不跟其他文化共量;只是近代以來西方文化獨霸橫行而被逼退場,不再能參與現實事務的運作而使得舉世偏行轉生失衡日困的後遺症。因此,漢文化原有的高格化所未被深入發掘的質素,都可以重新另眼看待而以「轉傳統為開新」的方式面世,以便對諍緩和西化或全球化浪潮所帶來的能趨疲窘迫的壓力。
- 目錄
-
序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另具隻眼:中國傳統文哲中神祕文本的建構與詮釋
-
第三章 「野合」:中國上古社會的一種生活美學
-
第四章 「自」字與字「自」:中國傳統的一種生活美學與文化意識形式
-
第五章 重新焦點化:跨文化溝通中的哲學諍論
-
第六章 新體證模式:佛教形上語言隱含的難題及其化解途徑
-
第七章 「古文/今譯」一個不可能的媒合:以陳鼓應的《莊子今註今譯》為例
-
第八章 開啟轉傳統為現代的語用符號學道路:以龔鵬程先生《文化符號學》為開展核心
-
第九章 你我非你也非我:《公孫龍子》中的後設認知抉微
-
第十章 言文的辯證回歸:漢語聲調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功能
-
第十一章 臺灣文學如果要有希望:以葉笛的文學論述為一個參考點
-
第十二章 從臺灣文本到文本臺灣:一個華語敘述的新向度
-
第十三章 詩性思維VS.情志思維:一個根源性的中西詩觀的比較
-
第十四章 數位文學的明天:一個文學未來學的焦慮點
-
第十五章 結論
-
參考文獻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