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書特為慶祝何碩堂(廣棪)教授七十古稀壽辰而出版。書名《何廣棪論學雜著》,乃蒙當代國學大師饒選堂(宗頤)教授所擷取,並親賜題耑,堪增榮寵。全書凡收何教授歷年所撰學術論文九十九篇,另加(自序)一篇。計所采選,「經、史」之什八篇、「鍾嶸《詩品》」之什四篇、「佛學文獻與佛教文學」之什六篇、「李清照」之什六篇、「陳振孫」之什十三篇、「陳寅格」之什七篇、「楊樹達」之什五篇、「羅香林」之什五篇、「王韶生」之什四篇、「族譜」之什四篇、「當代學人研究與紀念」之什十篇、「當代學人著作書後」之什十一篇、「序友朋、弟子著作」之什十三篇、「審查報告」之什三篇。蓋以內容贍富而龐雜,故命名「論學雜著」云。
- 目錄
-
33.尤袤與陳振孫之學術情緣
-
34.南宋有兩「陳振孫」——讀〈陳容壙志〉、〈陳容墓志銘〉書
-
35. 讀《永樂大典》補闕一則
-
36. 《四庫全書》本《直齋書錄解題》館臣案語研究——以《解題》經錄之部館臣案語為限
-
37.讀《陳垣來往書信集》——陳垣對陳樂素撰作〈直齋書錄解題作者陳振孫〉一文之協助與指導
-
38. 陳寅恪教授與中國俗文學研究
-
39. 陳寅恪先生遺詩述釋
-
40. 陳寅恪先生事蹟及其著作拾遺
-
41. 《陳寅恪先生論文集補編》出版緣起
-
42. 廣州中山大學舉辦「紀念陳寅恪教授國際學術討論會」側記
-
43. 紀念陳寅恪先生百齡誕辰——兼介紹《紀念陳寅恪先生誕辰百年學術論文集》
-
44 . 讀陳隆恪先生《同照閣詩鈔》隨筆
-
45 . 楊樹達(與董作賓書) 二通譚後
-
46 . 楊樹達先生遺詩述釋——為紀念楊樹達先生逝世廿一週年而作
-
47. 跋疑古玄同〈致楊樹達書〉
-
48. 《楊樹達先生甲骨文論著編年目錄》序言
-
49. 家藏楊遇夫先生著作目錄
-
50. 先師羅元一先生事略
-
51. 先師羅元一先生著作目錄.
-
52 .羅香林教授及其所藏譜蝶目錄
-
53 . 《乙堂文存續編》跋
-
54 . 凌忽長者.以學自損——〈略論羅香林的《中國通史》〉讀後
-
55. 王懷冰夫子八秩榮慶壽序
-
56 王韶生教授行狀
-
57. 《懷冰室文學論集》跋
-
58. 《懷冰室集一編》序
-
59. 略談中國族譜之蒐藏與研究
-
60.族譜所載有關容閎之史料
-
61.族譜所載之廣東名印人尹青喬
-
62 . 最近發現之簡朝亮先生資料
-
63.吳敬恆與丁褔保之學術情誼
-
64 . 經史學家楊筠如事迹繫年
-
65. 懷念魯實先教授——並記魯教授與我的一段翰墨因緣
-
66 敬悼戴密微教授
-
67 從陳垣先生之一通函牘談起——兼永懷方豪院士
-
68 . 詩書畫兼擅之涂公遂教授
-
69. 昊天不惠.喪斯耆舊——敬悼俞大維資政
-
70 . 敬悼黎傑教授
-
71. 感戴鴻恩.緬懷懿範——恭讀曉雲法師函牘感言
-
72.緬懷沈映冬先生——兼記映老與我之文化緣
-
73. 介紹《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
74 吳天任教授《梁節庵先生年譜》書後
-
75.《學術論文作法與讀古書作札記法》書後
-
76. 余偉雄博士《戊戌變法之原因及其影響》書後
-
77. 葉君重先生珍藏槐屋居士〈書贈陶重華詩卷〉跋
-
78. 敦煌寫卷及其他——旅法敦煌學學者吳其昱博士訪港學術講演聆後記
-
79 . 黃克強先生〈致 國父書〉讀後
-
80 . 讀〈香港中文大學《廣東文徵》改編本編校後記〉有感
-
81 . 《張元濟蔡元培來往書信集》校讀記——以該書所刊傅斯年〈致張元濟函〉為例
-
82. 魯實先教授《史記會注考證駁議》及相關資料
-
83. 〈勞乃宣致羅振玉書札十六通〉一文楷定錯誤與斷句之失
-
84. 《宋詞賞心錄校評》自序
-
85. 《古典文獻研究輯刊三編》序
-
86 王壽蘐大畫師《悠悠藝風》序
-
87.蔡輝龍教授《兩漢名家畋獵賦研究》序
-
88. 沈惠英博士《唐代青樓詩人及其作品研究》序
-
89 陳娟珠《禪畫與人文教育》序
-
90 陳娟珠《華梵人文教育之實踐》序
-
91. 劉光濤《敦厚堂文史論叢》序
-
92. 方志恩《拾得及其作品研究》序
-
93. 楊婷鈞《周賀詩研究》序
-
94. 《佛教文獻與佛教文學研究專刊》序
-
95. 《儒家思想與儒學文獻研究專刊》序
-
96.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畢業同學錄》序
-
97. 《清代「漢學」與〈左傳〉學——從「古義」到「新疏」的脈絡》審查報告
-
98. 陳步墀《繡詩樓詩》研究〉審查報告
-
99. 〈楊雲史香港時期( 1938~ 1941 ) 詩文紀事及其集外佚詩輯錄〉審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