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19世紀下半葉,一個卸下尊貴蘇格蘭人和「白領教士」身分的「紅毛番」,近身接觸的台灣漢人社會和內山原民地界的真實紀事。
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只要你對古早味的福爾摩沙感興趣,就能循著甘牧師為教會、艱苦人、青瞑人、平埔族奔波近半世紀的足跡,一道神遊清領末、日治初最真實的台灣庶民社會。來吧!來感應一下地老天荒之下,你於歷史塵煙之中可能的迴身位置吧!
熟悉台灣歷史、教會史的人,都知道有「南甘為霖,北馬偕」這句評語,清楚甘為霖牧師對近代台灣社會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力,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甘牧師近半世紀宣道歲月的實際經過?又有多少人知道,甘牧師是學界公認所有來過台灣的西方傳教士當中,學術貢獻最大的一位,也是當時對早期台灣史擁有最廣泛智識的學者?
擺在讀者眼前的這本台灣筆記,就是親炙這位傳奇宣教師的最佳途徑。甘牧師以五十則或長或短的筆記,交代了他在台灣宣教46年的所思所見、所悲所喜。當中,有吃老鼠肉當早餐、喝猴子湯當晚餐、以馬鈴薯配蟲的澎湖餐、倒栽蔥跌落深溝等趣事,有白水溪大夜襲、麟洛平原遭追捕、彰化城遇險、埔里社被霧番追擊等險事,也有漢學老師偷蠟燭、嘉義城擲石大戰、取國姓爺「聖水」反日、溪邊撿到人腦糕等怪事。更重要的是,甘牧師的筆記不僅僅記錄他在各地傳教的實況,筆墨更觸及廣泛的社會現象、輿論、謠言,同時也帶有深厚的歷史感。
以澎湖傳教這則筆記為例,甘牧師不只是詳細寫下他在那裡的傳教經過,更交待當時澎湖群島的地理、景觀、人口、經濟、教育與傳聞,然後將時光回溯到十七世紀的荷蘭佔領時期,澎湖當地的局勢,接著是描寫十九世紀末的法軍入侵始末,以及甘牧師親耳聽見澎湖居民對孤拔將軍的讚美「伊真好膽!」等,用簡潔準確的文字,帶領讀者一覽台灣歷史的變異風貌。
「傳遞基督教真理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傳教士或經過訓練的助手一再的講道,而是透過當地弟兄──他們不領教會薪水,通常也不識字──生命的轉變和謙遜的見證。」在這些筆記中,甘牧師將所成就的一切歸功於上帝、弟兄,將有所缺失的部份歸咎給自己的身影,或許正是他留給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
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只要你對古早味的福爾摩沙感興趣,就能循著甘牧師為教會、艱苦人、青瞑人、平埔族奔波近半世紀的足跡,一道神遊清領末、日治初最真實的台灣庶民社會。來吧!來感應一下地老天荒之下,你於歷史塵煙之中可能的迴身位置吧!
熟悉台灣歷史、教會史的人,都知道有「南甘為霖,北馬偕」這句評語,清楚甘為霖牧師對近代台灣社會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力,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甘牧師近半世紀宣道歲月的實際經過?又有多少人知道,甘牧師是學界公認所有來過台灣的西方傳教士當中,學術貢獻最大的一位,也是當時對早期台灣史擁有最廣泛智識的學者?
擺在讀者眼前的這本台灣筆記,就是親炙這位傳奇宣教師的最佳途徑。甘牧師以五十則或長或短的筆記,交代了他在台灣宣教46年的所思所見、所悲所喜。當中,有吃老鼠肉當早餐、喝猴子湯當晚餐、以馬鈴薯配蟲的澎湖餐、倒栽蔥跌落深溝等趣事,有白水溪大夜襲、麟洛平原遭追捕、彰化城遇險、埔里社被霧番追擊等險事,也有漢學老師偷蠟燭、嘉義城擲石大戰、取國姓爺「聖水」反日、溪邊撿到人腦糕等怪事。更重要的是,甘牧師的筆記不僅僅記錄他在各地傳教的實況,筆墨更觸及廣泛的社會現象、輿論、謠言,同時也帶有深厚的歷史感。
以澎湖傳教這則筆記為例,甘牧師不只是詳細寫下他在那裡的傳教經過,更交待當時澎湖群島的地理、景觀、人口、經濟、教育與傳聞,然後將時光回溯到十七世紀的荷蘭佔領時期,澎湖當地的局勢,接著是描寫十九世紀末的法軍入侵始末,以及甘牧師親耳聽見澎湖居民對孤拔將軍的讚美「伊真好膽!」等,用簡潔準確的文字,帶領讀者一覽台灣歷史的變異風貌。
「傳遞基督教真理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傳教士或經過訓練的助手一再的講道,而是透過當地弟兄──他們不領教會薪水,通常也不識字──生命的轉變和謙遜的見證。」在這些筆記中,甘牧師將所成就的一切歸功於上帝、弟兄,將有所缺失的部份歸咎給自己的身影,或許正是他留給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
- 目錄
-
作者序
-
1 初到福爾摩沙
-
2 短暫的假期
-
3 引領至豐饒之地
-
4 熟番
-
5 拜訪北部教會
-
6 1874年,日本帶來的麻煩
-
7 嘉義城的種種經歷
-
8 鞏固各地教會
-
9 白水溪的驚險脫逃
-
10 另一趟往北的旅程
-
11 信教者的爭論
-
12 霧番獵頭族
-
13 遭「百萬大軍」攻擊
-
14 蠻族男孩的血腥包裹
-
15「周社分」的食人事件
-
16 發現人腦糕
-
17 離開埔里社的旅途
-
18 過大安溪
-
19 在大甲附近落水
-
20 掉入深溝
-
21 麟洛平原上遭追捕
-
22 老鼠當早餐
-
23 猴子當晚餐
-
24 靠番薯和蟲維生
-
25 做果醬的唯一經驗
-
26 寶財:「我會把東西全部吃光」
-
27 萬有引力偷了蠟燭
-
28 心存感激的中國病患
-
29 加拿大宣教會
-
30 法國封鎖福爾摩沙
-
31 放逐到廈門的愉快時光
-
32 開拓澎湖群島
-
33 彰化遇險記
-
34 魯凱族熱烈歡迎
-
35 到偏遠地方傳教
-
36 撒在荊棘和好土上的種子
-
37 「聖經販售員」李豹的報告
-
38 講壇上的學生卓老生
-
39 烏牛欄的就任典禮
-
40 語言問題和文獻
-
41 福爾摩沙教會的讚美詩
-
42 島上的婦孺
-
43 盲人教育及事工
-
44 回顧與前瞻
-
45 英日同盟
-
46 歐洲人的公正
-
47 日本殖民時期
-
48 早期荷蘭傳教會的事工
-
49 現今基督教運動之處境
-
50 對已逝者的追悼
-
附錄一 來台傳教士名單
-
附錄二 福爾摩沙傳道會的教會調查(1914年)
-
附錄三 英國長老教會歷年宣教成果
-
附錄四 南部傳教志業人口統計(從1877年起)
-
附錄五 以七種福爾摩沙方言所書寫的主禱文
-
附錄六 與福爾摩沙有關的官方文件
-
《素描福爾摩沙》校註後記/阮宗興
-
索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欧阳修集全鉴
(宋)欧阳修(著);东篱子(譯) -
尖沙咀海濱:歷史、城市發展及大眾集體記憶
蔡思行(著) -
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
黃俊傑(著) -
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勝蹟篇
陶文輝,曹甲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