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詩報-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第十三冊)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1.延續漢學研究、教學於不墜, 功在文學,詩報具承先啟後之歷史意義 由《詩報》本報主旨第四條:「學校已廢漢文。書房不容易設。鼓舞讀漢文惟此詩社詩會可以自由。故不可無發表機關。」台灣詩脈綿延三百年,詩報之創刊發行誠具歷史意義。2.當今研究台灣文學最重要、最珍貴的文學史料 本書為日治時期極少數特准發行之漢文雜誌之一,也是日治時期發行最久的傳統文學刊物。要掌握當時各詩社及文學活動實況,詩報是不容忽略的最珍貴、最重要的刊物。3.本書堪稱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大成 甲午割台,台人出為結社,提倡擊鉢,詩社林立,詩人號稱三千。日治五十年間,台民吟漢詩、學漢文、詩詞幾為全台之平民文學,而《詩報》發行共 319 期時間長達十五年,稿源來自全台北、中、南及澎湖、金等地數以百計之詩社、詩會及數以千計之詩人長期集體創作,集當時傳統文學作品於一爐,故《詩報》堪稱為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於大成。4.公私立圖書館不可或缺的台灣文學鉅著 早年台灣文學研究位居學術邊緣,近年已蔚為風潮,但新舊文學研究尚未能均衡發展,實因資料文獻取得不易,以目前全台公私圖書館尚未有詩報從創刊號到停刊號(或稱最終期)完整館藏,今本社覆刻,對大專院校文史科系、漢學、台灣文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教學研究等極重要之素材,對一般民眾有興趣於日治時期漢文學、文人、詩會活動之鑑賞及閱覽亦多了極為重要的資源,本書確為公私圖書館不可或缺的台灣文學史料鉅著。

國際計量

TOP
詩報-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第十三冊)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