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廖宜方 (著)
- 學科分類: 史地類
- 書籍分類: 中國/臺灣歷史 ; 文學院
-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1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0280791
- DOI: 10.6327/NTUPRS-9789860280791
唐代的歷史記憶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書分為上、下兩卷,分別採取思想心態與社會文化的取徑,探討歷史記憶中的時間與空間維度:久遠的歷史與晚近的歷史、遠方的歷史與近身的歷史,如何編織個人和群體的認知與認同。
讓我們設想,唐代有位姓崔的士大夫,他在朝廷上遠舉堯舜治世的典範、近舉經驗見聞的前例進言立論;在同儕間,他誇耀家族、郡望與姓氏的輝煌歷史,對故鄉的史跡也瞭若指掌;當他出任地方官員,標舉漢代循吏為施政模範;當他出使江南,則拜訪各地的名勝古蹟:登臨賦詩、追憶六朝文人。本書從上述不同面相揭開唐代士人歷史記憶的面貌,最後提出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問題:傳統士大夫如何克服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錯位?古典文化的傳承是維繫認同的紐帶嗎?中國是一個文化想像的共同體嗎?文化認同是由政治權力建構而成?抑或文化有其自主的運作,進而導引政治的動向?
讓我們設想,唐代有位姓崔的士大夫,他在朝廷上遠舉堯舜治世的典範、近舉經驗見聞的前例進言立論;在同儕間,他誇耀家族、郡望與姓氏的輝煌歷史,對故鄉的史跡也瞭若指掌;當他出任地方官員,標舉漢代循吏為施政模範;當他出使江南,則拜訪各地的名勝古蹟:登臨賦詩、追憶六朝文人。本書從上述不同面相揭開唐代士人歷史記憶的面貌,最後提出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問題:傳統士大夫如何克服歷史記憶與地理空間的錯位?古典文化的傳承是維繫認同的紐帶嗎?中國是一個文化想像的共同體嗎?文化認同是由政治權力建構而成?抑或文化有其自主的運作,進而導引政治的動向?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