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在成為小說家之前,他其實是位詩人
在成為一位詩人前,沒有人可以說他足以駕馭文字──
另一個人,另一個更富有潛力的自己。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主哈金詩選集首度中譯
精選自《沉默之間》《面對陰影》《殘骸》三部詩集
特別收錄長篇小說《自由生活》「武男的詩」27首詩作
╳ 本書收錄哈金三部重量級詩作
《沉默之間》為中國弱勢群體發聲
《面對陰影》是哈金個人在美國的奮鬥經歷、對生活的感恩、對舊友的情誼,以及對童年的記憶。
《殘骸》從各種不同的個體角度看中國歷史,既有縱向的磅?氣勢,又有橫向的細緻深刻,從大禹治水一直寫到清末中國第一批留學生出洋,以抒情筆調寫華夏歷史。
《自由生活》被美國桂冠詩人、文學評論家羅伯特.平斯基(Robert Pinsky)譽為「史詩」:「(《自由生活》)改變了文學體裁,?述在親切的家常話基調上展開,之後才意識到這是一部史詩。」
╳ 哈金的誕生
1986年秋季,我的導師法蘭克.畢達教詩歌寫作,我當時是二年級文學研究生,還不允許正式修這門課,所以我就旁聽,但必須交作業。〈死兵的獨白〉是我交的第一篇作業,法蘭克很喜歡,就興沖沖地給他的朋友在電話上讀了。他那位朋友當時是《巴黎評論》的詩歌編輯,就錄用了。但那是在電話上接受的,得署上個名字,法蘭克問我要用什麼名字。我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我在寫東西,就問「哈金」怎麼樣,他說聽起來很好,很簡潔。從那時起我就開始用這個筆名。後來法蘭克和我的另一位也是詩人的導師──艾倫.葛羅斯曼──鼓勵我繼續寫詩。1988年夏季,我在工廠裡做看守,有時間,就寫了《沉默之間》。那年秋季,有幾家出版社拒絕了這本詩集,最後被芝加哥大學出版社接受了。詩集出版時,我並沒有很在意,覺得這只是一個「插曲」,因為我打算將來回國,用中文寫作。
╳ 哈金與他的詩
天安門事件後,我漸漸意識到得用英語長期寫下去,但我也覺得自己太天真,以前沒意識到代言人的角色有多麼沉重。所以第二本詩集《面對陰影》就變得比較個人化,更有抒情的強度,詩也更簡練些。第三本詩集《殘骸》,斷斷續續寫了大約三年;則像一部史詩,從各種不同的個體角度看中國的歷史。《面對陰影》裡面的詩最像我自己,跟自己個人的經歷比較密切。對詩人來說,最難的是──怎樣找到自己獨特的音樂。你看英語中的大詩人,只要拿出一行詩,讀者一般就知道是誰的。所以不是流暢與否的問題,而是詩人怎樣獲得自己特性的問題,一個終極性的問題。我在英文詩裡其實沒走多遠,但深知這個問題。這些年來我大部分精力都用到小說上了。英語中沒有非母語的大詩人,這也是非母語作家寫作的極限,但願將來有人衝破這個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