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目錄
-
第一講 亞里士多德「潛能」與「實現」原理及「四因說」
-
第二講 「目的因」與「動力因」
-
第三講 儒家如何貫通「四因說」
-
第四講 儒家「動力因」、「目的因」的表示及兩種層次之說明之問題
-
第五講 思想的層次分際及道德的形上學等相關的問題
-
第六講 道家: 消極形態的「動力因」
-
第七講 道家: 境界形態的形上學
-
第八講 道家:「目的因」及從「不生之生」說明存在;通過養與玄覽(觀照)而得自在」
-
第九講 道家說明「存在」的方式
-
第十講 佛教:概說
-
第十一講 佛教式存有論及儒、道、西方說明存在的方式
-
第十二講 佛教「非實有」形態及西方富有形態對世界的說明
-
第十三講 真俗二諦及兩層意義的實相
-
第十四講 佛教緣起法及其與西方哲學相關的問題
-
第十五講 「八不緣起」及與西方哲學相關的問題
-
第十六講 佛教「八識」及與康德哲學相關的問題
-
第十七講 佛教「智」與「識」及康德「智的直覺」
-
第十八講 佛教「不相應行法」及與西方範疇之相通
-
第十九講 佛教: 妄心派與真心派
-
第二十講 圓教: 佛教式存有論之建成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