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戰爭如何創造歷史?
戰爭如何孕生社會?
戰爭如何形塑人們的主體經驗?
克勞塞維茲說:「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由汪宏倫主編,朱元鴻、汪宏倫、姚人多、莊佳穎、彭仁郁、黃金麟、趙彥寧、鄭祖邦、藍適齊等專家學者所撰寫的
《戰爭與社會:理論、歷史、主體經驗》一書,
則是指出:「社會是戰爭的延續」。
戰爭是形塑人類歷史的重要力量,也是探討現代性(modernity)不可或缺的一環。《戰爭與社會》共分十章,是台灣社會學界對這個新興研究領域的集體努力成果,十篇專文從理論、歷史、到主體經驗,次第開展,為讀者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思考圖像。
《戰爭與社會》結合台灣、東亞與世界的脈絡,為相關議題的探究,開啟新的方向。
- 目錄
-
序
-
導 論 把戰爭帶回來!──重省戰爭、政治與現代社會的關聯 (汪宏倫)
-
第一章 戰爭與社會理論:一種現代性的視角 (鄭祖邦)
-
第二章 百年來戰爭與革命組態的改變 (朱元鴻)
-
第三章 東亞的戰爭之框與國族問題:對日本、中國、台灣的考察 (汪宏倫)
-
第四章 以戰為治的藝術:抗美援朝 (黃金麟)
-
第五章 社會是戰爭的延續: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國家的敵人」與「治安戲碼」的歷史考察 (姚人多)
-
第六章 正義與寬恕之外:戰爭、內戰與國家暴行之後的倫理 (朱元鴻)
-
第七章 可悲傷性,「戰爭之框」與台籍戰犯(藍適齊)
-
第八章 過不去的過去:「慰安婦」的戰爭創傷 (彭仁郁)
-
第九章 親密關係倫理實作:以戰爭遺緒的男性流亡主體為研究案例 (趙彥寧)
-
第十章 浪漫的虛擬史詩:2008 年後台灣電影中的戰爭記憶 (莊佳穎)
-
作者簡介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