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歐陽承新 (著)
- 學科分類: 應用科學類
- 書籍分類: 綜合科普 ; 社會科學院
- 出版社: 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2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7838957
- DOI: 10.978.9867838/957
地緣、能源與中國大陸聯外油氣通路之開發〈中亞與高加索〉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本書是「能源安全與中國大陸聯外油氣通路開發」研究計畫的第二部份,其目的在探討中國佈建聯外石油與天然氣通路的選項與抉擇。按進口來源區位的不同,形成環繞中國大陸的運輸路徑計含東北、西北與西南三個陸上跨國系統,合稱「泛亞油氣運輸管線」。
追求能源安全,是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的共同願望。本書運用「四端點」與「雙控制」的分析架構探討「中亞與高加索」(簡稱大中亞地區)中、俄、美、歐盟在被視為歐亞心臟帶展開能源地緣「大博弈」的互動進程。作為能源基地與管道起點的地主國:哈薩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等均寄望以新能源財富為餌,突破閉鎖與孤立的地緣環境、擴大油氣外銷途徑、分散外銷市場。上列供需兩組主體(加上中亞外圍地區油氣管道沿線過境國)爭奪管道走向與資源佔有的互動模式,是本書主要關切與研究內容。
在博弈過程中,各參與方基於不同且片面的競爭優勢,透過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模式,建構維護本身利益,壓制競爭對手的策略。研究發現,(1)由四端點構成的外部需求方主導了管道建設與資源開發,但引力大小互異;(2)莫斯科意圖鞏固本國在中亞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但受到另外三極的抑制而陷於被動;(3)欠缺地緣優勢地位的華盛頓爭取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以制衡中、俄,但效果有限;(4)中亞地主國循「多向量」外交路線,離間外部勢力,使之相互牽制以維護本身的利益,但油氣供應方(如哈薩克與阿塞拜疆)因面對相同的客戶-歐盟以至於彼此間陷於賣方競爭;(5)中國拓展中亞油氣市場、擴大區域合作因較少受到其他需求方的掣肘,因而在管道建設項目上已取得顯著的成就。綜合而論,相較於競合構造單調的東北亞,大中亞地區的地緣形式與能源供需關係過於複雜,因而不能採用形式化的方法-即數學模型,建立多邊博弈的尋解系統。
追求能源安全,是包括中國在內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國的共同願望。本書運用「四端點」與「雙控制」的分析架構探討「中亞與高加索」(簡稱大中亞地區)中、俄、美、歐盟在被視為歐亞心臟帶展開能源地緣「大博弈」的互動進程。作為能源基地與管道起點的地主國:哈薩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等均寄望以新能源財富為餌,突破閉鎖與孤立的地緣環境、擴大油氣外銷途徑、分散外銷市場。上列供需兩組主體(加上中亞外圍地區油氣管道沿線過境國)爭奪管道走向與資源佔有的互動模式,是本書主要關切與研究內容。
在博弈過程中,各參與方基於不同且片面的競爭優勢,透過雙邊或多邊的合作模式,建構維護本身利益,壓制競爭對手的策略。研究發現,(1)由四端點構成的外部需求方主導了管道建設與資源開發,但引力大小互異;(2)莫斯科意圖鞏固本國在中亞傳統勢力範圍的影響力,但受到另外三極的抑制而陷於被動;(3)欠缺地緣優勢地位的華盛頓爭取在中亞建立軍事基地以制衡中、俄,但效果有限;(4)中亞地主國循「多向量」外交路線,離間外部勢力,使之相互牽制以維護本身的利益,但油氣供應方(如哈薩克與阿塞拜疆)因面對相同的客戶-歐盟以至於彼此間陷於賣方競爭;(5)中國拓展中亞油氣市場、擴大區域合作因較少受到其他需求方的掣肘,因而在管道建設項目上已取得顯著的成就。綜合而論,相較於競合構造單調的東北亞,大中亞地區的地緣形式與能源供需關係過於複雜,因而不能採用形式化的方法-即數學模型,建立多邊博弈的尋解系統。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