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書籍
六朝詩「傷春」的連類譬喻

0 人評分過此書

可使用:0

線上閱讀中:0

下載閱讀中:0

借閱天數:0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內容簡介
  • 目錄
「傷春悲秋」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學的重要主題,然而對於「傷春」情懷如何生成?與哪些物候知識、時物體系可以互相輝映,以完成「傷春」書寫的碩大連類譬喻體系?是本文書寫的基本關懷。
六朝其不論在文學創作與批評、類書編纂與成熟上,皆成為上承先秦兩漢,下&;#21843;唐宋的關鍵時期。本文於是選以六朝詩作最為討論文本,以逯欽立先生《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為主要文本來源,佐以相關詩騷作品,期將六朝詩作中的春天書寫,作出合理的分類、分析與討論,找出六朝詩作中「傷春」書寫的連類譬喻體系。
筆者所依循的討論分法,實受雷可夫(George Lakoff, A.D.1941-)與詹森(Mark Johnson, A.D.1949-)之《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以及艾蘭(Sarah Allan, A.D. 1945- )之《水之道與德之端──中國早期哲學思想的本喻》所啟發。本文期於對六朝詩作之細膩思索後,與日人松浦友久先生於《中國詩歌原理》一書中所提到的四季書寫,能相互討論、對話。
在論述安排上,筆者以先民觀察大自然之順序,從地貌及於人文與天文。藉以得出春草、春華、春苔與春樹乃春季書寫的主要意象群,而孕育各種地貌植物之春陽、春風、春水,以及與植物密切依存之春雲、鳥獸等,皆成為次要意象群。並且,春天的感受必得是感官體驗的充分浸潤,故視聽味嗅觸等各類感官經驗,亦紀錄於春天書寫中,成為連結各類不斷牽引、衍生的連類譬喻體系之重要關鍵。
經由這些分析後發現,所謂「傷春」無法簡化為春天的傷感悲思,而是各種詩人在春天的情境中所引發的種種思緒。不同於松浦友久認為「傷春」乃是「悲秋」之拓展,筆者認為兩者同時並存於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但多數是分屬不同族群、不同氣氛、不同季節感受。若說春天經常以青綠之姿、飽滿水滴引起士子對生命、愛情、家國之感懷,秋天則以枯黃之葉、唧唧蟲鳴引起生命、仕途之感傷。簡言之,「傷春悲秋」恰好分流成春天的、女子的、愛情的主題,與秋日的、士人的、悲士不遇的情境,瀰漫成中國傳統文學之大宗。

國際計量

TOP
六朝詩「傷春」的連類譬喻

*若沒有可用的測量指標,代表資料尚在更新,近期將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