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宋子成 、 袁建財 (著)
- 學科分類: 應用科學類
- 書籍分類: 生活保健
- 出版社: 御璽動向育樂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8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EBK10200011105
會說話的身體:見微知著的身體密碼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 目錄
-
前 言:辨體象‧明體質‧好養生
-
第一章 全身體象·體質·調理
-
一、體質
-
在酒宴或佳節之後,出現頭暈、腦脹、噁心、嘔吐等症狀——美味綜合征。
-
嬰兒體質瘦弱;抗病能力差,眼結膜、口唇、口腔粘膜等部位呈現青紫色——先天性心臟病。
-
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長期腹瀉、嘔吐及攝入不足或減少——營養不良。
-
跌倒在地,牙關緊閉,口吐泡沫——癲癇。
-
突然半身無力而麻木——中風先兆。
-
二、體位
-
強迫停立位——心絞痛發作。
-
強迫仰臥位——急性闌尾炎。
-
強迫側臥位——肺膿瘍,支氣管擴張。
-
強迫端坐位——哮喘病。
-
輾轉體位——膽石症,膽道蛔蟲症。
-
三、體重
-
體重減輕,排尿增加,口渴不適,血糖升高——糖尿病。
-
消瘦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淋巴結核。
-
消瘦伴有急躁易怒,心率增快,甲狀腺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四、體溫
-
發熱時脈率明顯增快(失去正常比例的增加)——心肌炎。
-
超高熱——散熱障礙(中暑)等。
-
長期低熱——肺結核。
-
下午低燒——肺結核。
-
體溫過低伴有大汗或用抗生素後體溫驟降——瘧疾。
-
五、氣味
-
身上散發出爛蘋果味兒——糖尿病。
-
身上散發出雞毛味(如剛拔下來的雞毛味)兒——麻疹。
-
身上散發出陳啤酒味兒——淋巴結核。
-
六、毛
-
全身性毛髮稀少——肝硬化,糖尿病。
-
七、淋巴結
-
淋巴結腫大——急性白血病。
-
淋巴結腫大,伴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兩顴潮紅——淋巴結核。
-
淋巴結腫大,伴有四肢小關節對稱性疼痛——類風濕關節炎。
-
八、脈搏
-
脈搏增快——貧血,心肌炎。
-
脈搏短絀——冠心病。
-
微脈——冠心病。
-
九、汗液
-
汗液呈黃色,並帶有一種特殊腥味——肝硬化。
-
大汗——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亢進。
-
多汗,皮膚環形紅斑及心臟炎體征——風濕熱。
-
多汗伴有高熱,但大汗後體溫驟降——瘧疾。
-
多汗伴有尿糖陽性——糖尿病。
-
多汗伴有蹠趾關節紅腫熱痛,耳廓或關節附近可觸及結節——痛風病。
-
腋下臭汗——大汗腺臭汗症。
-
半身汗出,或稱做偏汗——中風的先兆。
-
嬰兒入睡後,大汗淋漓,睡眠不安,並伴有出牙晚——佝僂病。
-
十、動作
-
上臂運動能力突然喪失——中風。
-
十一、疲勞
-
疲勞——肺結核,慢性腎炎。
-
第二章 皮膚體象·體質·調理
-
皮膚彈性增強,且堅硬呈皮革樣——硬皮病。
-
多分佈於軀幹和頭面,大小不等,漿薄似水,晶瑩明亮——水痘。
-
冬季手、足、耳及鼻等部紅腫、水皰,繼之形成紫褐色潰瘍,春天後可自行癒合——凍瘡。
-
疹形細小稀疏,其色淡紅,瘙癢不已——風疹(風痧)。
-
疹點出現於皮膚色如桃紅,形似麻粒——麻疹。
-
呈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水皰,刺癢——痱子。
-
皮膚上出現大小不等、形狀不一、邊界清楚的白色斑片——白癜風。
-
全身皮膚暗紅,倦怠乏力,紅細胞數明顯增高——肝癌。
-
皮膚蒼白,伴有牙床、口唇、粘膜都呈現蒼白色——貧血症。
-
白斑界線清楚,表面無鱗屑,周圍皮膚有色素增深,曬後患部皮膚發紅——白癜。
-
面部及肩背部丘疹,暗紅色,質硬,頂部常有小膿瘡——痤瘡。
-
丘疹好發於頸後及頸部兩側,日久後表面粗糙——神經性皮炎。
-
丘疹表面呈乳頭狀,好發於外生殖器及肛周處——尖銳濕疣。
-
軀幹、面部呈現多形性淚滴樣水泡-——水痘,常見於兒童。
-
皮膚腫脹——肝硬化,營養不良。
-
皮膚瘙癢——糖尿病。
-
泛發性瘙癢——肺癌。
-
第三章 大腦體象·體質·調理
-
腦膜刺激徵發生在夏秋季節,起病常急驟——流行性乙型腦炎。
-
腦膜刺激徵發生在冬夏季,皮膚有出血點——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
嬰兒睡前哭鬧——蟯蟲病。
-
夢遊——精神分裂症。
-
嗅覺障礙伴有鼻腔有膿性分泌物,常感惡臭——鼻竇炎。
-
聯想散漫——精神分裂症。
-
聯想遲緩——抑鬱症。
-
情感低落——抑鬱症。
-
情感遲鈍——精神分裂症。
-
情感倒錯——精神分裂症。
-
情緒激動時頭暈加重——高血壓。
-
意識障礙,伴有呼吸深快——肺炎。
-
意識障礙伴有腦膜刺激征陽性——腦膜炎。
-
意識障礙,體溫高(>41℃),伴有皮膚乾燥——中暑。
-
突然表現出精神異常——中風。
-
想自殺——抑鬱症。
-
第四章 頭部體象·體質·調理
-
一、頭
-
頭仰:仰頭不下,目睛上吊,叫做頭仰——多見於破傷風。
-
顱頂部脫髮——結腸炎,膽囊炎。
-
脆裂發:頭髮乾燥變脆,易於折斷,多見於長髮末端縱裂成絲——頭癬,維生素A缺乏症。
-
斷發:頭髮易於折斷且參差不齊,或頭髮長出頭即斷——白癬,黃癬,黑點癬。
-
嬰幼兒枕後禿髮,伴夜啼——佝僂病。
-
症狀性脫髮:頭髮枯萎色黃,乾燥易折,梳理時大片脫落——猩紅熱。
-
眉部皮膚肥厚,眉毛特別稀疏和脫落——麻風病。
-
眉毛外1/3脫落伴有獅面、皮膚呈現紅斑和結節,尺神經或腓總神經粗大,四肢肌肉萎縮和畸形——麻風病。
-
頭部搏動性跳痛——高血壓。
-
頭面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
全部頭痛或位置不定的頭痛——動脈硬化,神經衰弱。
-
頂部頭痛——神經衰弱。
-
頭痛發作時呈電擊樣或火烙樣短促劇痛,間歇期完全不頭痛——三叉神經性頭痛。
-
頭痛發作時,頭部沉重,也有的為痙攣性痛、牽掣性痛和脹痛——緊張性頭痛。
-
頭痛在上午較劇——腦瘤,副鼻竇炎。
-
中老年人劇烈頭痛——腦出血的先兆。
-
中等程度的頭痛——腦瘤,副鼻竇炎。
-
頭昏、嘔吐和頭痛——中風。
-
二、面
-
頦明顯部位的雀斑——夜尿症。
-
浮腫面容:面部浮腫——糖尿病。
-
麻疹面容:面部出現兩眼微紅,伴有發熱、咳嗽、噴嚏等症狀——麻疹。
-
猩紅熱面容:面部充血潮紅,口鼻周圍顯得蒼白,叫做環口蒼白圈——猩紅熱。
-
重症肌無力面容:眼瞼下垂,面無表情,多伴有嘴嚼困難和發音不清——重症肌無力。
-
面頰部呈現像紅蜘蛛網樣毛細血管——酒精性肝硬化。
-
苦笑——破傷風。
-
癡笑——精神分裂症。
-
三、眼
-
1.眼瞼
-
上瞼下垂——重症肌無力,維生素B1缺乏症。
-
眼瞼結膜蒼白——貧血。
-
兒童眼瞼有水腫、充血、怕光、流淚等現象,下瞼下垂或臉裂變窄,有視物模糊和複視感出現——流行性腮腺炎。
-
小孩開始眼瞼輕度水腫伴有出血斑,眼球震顫或斜視,並往往伴有結膜炎——流行性腦膜炎。
-
小孩眼瞼紅腫如桃,伴有紅色皮疹,眼睛充血,血色紫暗,並有壓痛感,眼眶往往發生炎症和膿瘍——猩紅熱。
-
上眼瞼呈現濾泡,其內含有黃色膠樣物——沙眼。
-
上眼瞼攣縮——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上眼瞼滯後,瞬目減少,輻輳運動減弱或消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2.眼球
-
球結膜自發性出血,且伴有明確高血壓史——動脈硬化。
-
雙眼突出——甲狀腺機能亢進。
-
眼球凹陷——多見於身體嚴重消瘦者。霍亂、痢疾、糖尿病,眼球亦會凹陷。
-
眼球突出伴有單側或雙側視力嚴重下降——高度近視。
-
眼球突出伴有上方結膜下呈鮮紅色,表面有血管性的塊狀物,伴頸部或它處淋巴結腫大——淋巴瘤。
-
眼球突出伴有自幼突眼——先天性青光眼。
-
眼球向正前方緩慢突出,眼底視乳頭水腫或萎縮,眼底後極部有壓痕——腦膜瘤。
-
眼球運動障礙伴有三叉神經痛——鼻咽癌。
-
眼球震顫,朝輕暮重——重症肌無力。
-
白眼球上出現綠點——腸梗阻。
-
雙眼球發生內斜——腦溢血的前兆。
-
白眼球常有片狀出血——動脈硬化。
-
小孩怕光,流淚,愛哭鬧,伴有眼球和黑眼珠橫徑增大——青光眼。
-
3.白睛
-
白睛痔征:白眼珠上部有由下向上行走的擴張、彎曲、充血的血管——痔瘡。
-
白睛呈藍白色——貧血。
-
白睛上常有小紅點兒出現——糖尿病。
-
白睛變黃——黃疸。
-
白睛肝征:白睛內下方毛細管呈充血、擴張、淡青色——肝炎。
-
白睛胃征:指在兩眼瞳孔的下方白睛上的毛細血管呈充血、擴張、紅黑——腸胃炎,胃酸過多。
-
瘧斑:白睛的毛細血管末端或彎曲部,呈現著黑色、青紫色、棕色——瘧疾。
-
4.瞳神
-
瞳孔變白——多見於白內障。
-
瞳孔淡綠——青光眼。
-
瞳孔兩側大小不等——腦溢血、腦血栓。
-
瞳孔散大——青光眼。
-
瞳孔縮小——糖尿病。
-
5.瞳孔
-
瞳孔呈乳白色——白內障。
-
瞳孔發青——青光眼,又稱為綠內障。
-
兩側瞳孔擴大伴有發作性四肢強直性抽搐,兩眼常凝視一側,尿便失禁——癲癇發作狀態。
-
兩側瞳孔擴大伴有多汗——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長圓形瞳孔——急性青光眼。
-
6.視力
-
視力下降——維生素B2缺乏。
-
眼睛疲勞——沙眼,角膜炎,青光眼,營養不良,慢性結膜炎。
-
視力急驟下降——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
-
夜盲——維生素A缺乏,肝硬化。
-
綠視——癲癇發作的早期症狀。
-
小孩兩眼有異物感、灼熱感,常感到視物模糊,眼分泌物增多,結膜充血嚴重,視力降低——急性細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
-
眼睛模糊,視力漸漸下降——白內障,青光眼。
-
7.眼睛感覺
-
目癢——沙眼。
-
目澀——維生素A缺乏。
-
眼痛常伴有頭痛——高血壓,急性青光眼,更年期綜合征。
-
8.淚水
-
流淚——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少淚——沙眼。
-
怕光,眼瞼輕度紅腫,眼結膜充血,視力明顯減退——麻疹的先兆。
-
四、耳
-
耳廓紅赤——凍瘡,中耳炎。
-
耳廓潮紅流液——耳廓濕疹,常見於嬰兒。
-
全耳色白——貧血病。
-
耳廓淡白無血色——貧血。
-
耳廓顏色加深,呈鮮紅或暗紅色,伴有紅腫疼痛——中耳炎,耳部濕疹。
-
耳廓牽扯痛——外耳道炎。
-
用手觸摸嬰兒的耳屏、耳前或耳廓時,嬰兒哭吵厲害——外耳道癤腫。
-
耳屏觸痛顯著,伴外耳道紅腫——外耳道癤腫。
-
外耳痛——外耳道炎。
-
耳痛,外耳道有膿性分泌物流出,常伴有畏寒、發熱、頭痛及全身中毒症狀——急性中耳炎。
-
耳朵深部劇烈疼痛——齲齒,急性扁桃體炎。
-
耳鳴——神經衰弱,糖尿病。
-
五、口
-
1.生理器官
-
口振:口唇上下振搖,寒栗鼓頜之狀——瘧疾初期。
-
口僻——中風。
-
口攝——破傷風。
-
張口困難——破傷風。
-
兩側口角粘膜發紅,浸漬發白,輕度腫脹——口角炎。
-
牙齒鬆動,咀嚼無力,勞累後加重,伴身體困乏——腎虛。
-
齒疏脫落,伴有牙齦充血水腫——牙周炎。
-
兒童牙齒稀疏,或乳牙脫落後久不復生——缺鈣。
-
頰粘膜下出現大小不等的瘀斑和出血點兒——維生素C缺乏症。
-
嘔吐伴有噁心,嘔吐後噁心能得到暫時緩解——胃炎,胃癌,胃穿孔,腸梗阻等。
-
嘔吐發生在夜間且量多,伴有發酵味者——十二指腸潰瘍。
-
嘔吐突然發生,沒有噁心的先兆,且常伴有明顯的頭痛,嘔吐往往於頭痛劇烈時出現——腦溢血。
-
嘔吐(進食甚至飲水後即吐),伴有發燒、咳嗽——傷風感冒。
-
嘔吐發生於腹痛之前——急性胃腸炎。
-
嘔吐伴黃疸,全身無力,食欲不振,腹脹,肝區痛——傳染性肝炎。
-
食後即有噁心、嘔吐,伴腹痛、腹脹者——急性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闌尾炎。
-
2.進食器官
-
吞咽困難——食管炎。
-
小兒食欲明顯減退,進食油膩食物後噁心嘔吐——小兒肝炎發病的先兆。
-
飯後腹脹加重、平臥時能減輕,常有噁心、噯氣、胃痛,偶爾有便秘或腹瀉,體形瘦長——胃下垂。
-
飯後出現食物逆流,伴有吞咽困難,繼而營養不良,體重明顯減輕等——食道癌。
-
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左右胸骨劍突下或中上腹部有不舒適感——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
-
3.發聲器官
-
語音傳導減弱——肺氣腫。
-
突然說不出話——中風。
-
聲音嘶啞——急性咽炎,甲狀腺癌,重症肌無力。
-
聲音嘶啞伴有心臟明顯增大——心肌病。
-
聲音嘶啞伴有咳嗽,鼻塞,顯著咽痛——急性喉炎。
-
長期聲音嘶啞,且無明顯進行性加重——慢性喉炎。
-
4.唇
-
唇色發白——貧血。
-
5.舌
-
(1)舌形
-
歪斜舌:伸舌時舌體偏斜一側,多伴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等——中風。
-
顫動舌:伸舌時舌體顫動,不能自主——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長期舌體過度肥大——甲狀腺功能低下。
-
(2)舌態
-
舌強硬:舌體板硬強直,運動不靈——腦震盪。
-
少女舌尖或舌側部位有分散的青紫色瘀點或瘀斑——痛經,月經失調,子宮功能性出血。
-
(3)舌色
-
紅舌——敗血症,高血壓,猩紅熱。
-
青紫舌——肝硬化,慢性支氣管炎。
-
淡白色:舌色較正常人的淡紅色淺淡,甚至全無血色,淡白如紙——貧血症。
-
(4)苔質
-
舌質長期呈暗紅或紫色——肺癌,食管癌。
-
舌質淡紅或紅絳光剝,舌疼痛——糖尿病。
-
舌苔乾、厚、膩——腸梗阻。
-
苔的剝落——營養不良,敗血症。
-
(5)苔色
-
乾燥絳紫質的黑舌苔——肺癌,胃癌,食道癌。
-
白苔——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
-
舌苔呈褐色——腸梗阻。
-
第五章 呼吸體象·體質·調理
-
一、呼吸
-
憋氣——冠心病。
-
突然發生呼吸頻率加快並伴有呼吸音消失——氣胸。
-
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冠心病,急性肺水腫,風濕性心臟病。
-
氣管向一側移位伴有一側胸廓飽滿,呼吸運動減弱,叩診呈鼓音——氣胸。
-
二、鼻
-
鼻部皮膚紅腫、灼痛——鼻部癤腫。
-
鼻子顏色蒼白——貧血。
-
鼻翼煽張——小兒高熱,支氣管哮喘。
-
鼻翼扇動,呼吸急促,甚至面色青紫——高熱。
-
鼻尖發硬——動脈硬化。
-
鼻堵塞——感冒,鼻炎,鼻竇炎,鼻息肉。
-
成年人不明原因的鼻塞,呈現血絲樣分泌物伴咯血——鼻咽癌。
-
鼻出血(或鼻衄),好發於40歲以上——動脈硬化。
-
青春期女性週期性鼻出血——倒經。
-
三、扁桃體
-
扁桃體Ⅲ度腫大:扁桃體腫大達咽後壁中線——白喉,急性扁桃體炎,慢性扁桃體炎。
-
四、咳嗽
-
陣發性咳嗽——支氣管哮喘。
-
單發的微咳——肺結核初期。
-
夜間咳嗽——百日咳,支氣管哮喘。
-
當體位改變時咳出大量的膿痰——肺膿瘍,支氣管擴張。
-
清晨或晚間咳嗽加劇——支氣管擴張,慢性支氣管炎。
-
輕微短促的咳嗽——肺結核初期。
-
五、痰液
-
白色痰——支氣管炎或肺炎。
-
粉紅色痰——急性肺水腫。
-
膿性痰——肺膿瘍,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空洞。
-
粘液性痰:痰呈無色或淡白色透明的粘液狀,其痰多粘稠,有泡沫——急(慢)性支氣管炎。
-
血性痰——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
咳出血性泡沫樣痰——肺水腫。
-
黑色血痰——肺梗塞。
-
清晨起床後第一口痰中帶血絲或小血塊——鼻咽癌。
-
痰液多且量大——肺膿腫、肺水腫、支氣管擴張、肺結核併發空洞等症。
-
痰液少,但比正常時多——急性支氣管炎。
-
六、人中
-
人中起疹子——附件炎、宮頸糜爛、前列腺炎。
-
人中紫暗,甚則短縮,其色晦滯——心絞痛發作。
-
人中隱現青色——痛經。
-
人中色黑、人中灰暗失榮、人中青黑——腎病綜合征,尿毒癥,陽萎,男性不育,女性宮頸炎,附件炎,卵巢囊腫,子宮肌瘤,前列腺炎。
-
人中呈暗綠色——膽囊炎、膽結石。
-
第六章 頸肩體象·體質·調理
-
一側甲狀腺增大、變硬,表面高低不平,附近還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甲狀腺癌。
-
頭頸軟弱無力,伴有吞咽功能減退,眼瞼下垂,面部表情呆板,勞累後症狀加重——重症肌無力。
-
如果起初是淋巴結無痛性腫大,漸漸破潰,形成累累的疤痕,並不斷向周圍蔓延——淋巴結核。
-
頸部出現無痛性的淋巴結腫大,多伴有發燒,牙齦出血等——白血病。
-
頸部出現多組腫大的無痛性淋巴結,且表面皮膚正常——淋巴瘤。
-
抬肩——哮喘,白喉,肺熱喘咳(肺炎)。
-
第七章 胸部體象·體質·調理
-
一、胸廓
-
雞胸——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
胸部畸形——佝僂病。
-
胸部單側或局限性變形——氣胸,肺結核,肺纖維化。
-
胸膜摩擦感——肺梗塞,尿毒癥。
-
胸骨後或心前區疼痛,並常可放射到左肩和左臂內側——心絞痛。
-
二、胸痛
-
胸痛(心前區劇痛)伴有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等休克症狀——心肌梗塞。
-
胸痛(心前區疼痛)伴有發熱、出冷汗和疲乏,出現呼吸困難及咳嗽——心包炎。
-
胸痛伴有咳嗽、咳痰、咯血——肺結核。
-
胸痛伴有吞咽困難、消瘦——食管癌。
-
胸痛伴有紫紺——氣胸。
-
胸痛多在吞咽時發作或使之加劇——食管炎。
-
胸痛位於胸骨後或心前區,並向左肩、左臂放射——急性心肌梗死。
-
胸痛在勞累後的晚上發作——心肌梗死。
-
單側胸痛——氣胸,肺炎。
-
突發劇烈胸痛——心絞痛。
-
與勞累有關的胸痛——冠心病。
-
隨呼吸加重的胸痛——結核性胸膜炎。
-
胸部呈現壓榨樣痛,且常有心前區似有東西壓住,甚至有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心絞痛。
-
胸部呈現灼熱痛——急性食管炎。
-
三、乳房
-
乳房脹痛或腫塊——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囊腫。
-
乳房脹痛——急性乳腺炎,常發生於婦女產後3周~4周,尤其是初產婦更易患此病。
-
乳房多發性扁平結節伴疼痛——乳腺增生。
-
乳房包塊表面紅腫,觸痛,全身感染中毒症狀嚴重——急性乳腺炎。
-
乳房局部出現不規則腫塊,隨著腫塊的增大而感到疼痛難熬——乳腺癌。
-
乳房水腫後,可使皮膚毛囊及毛囊孔明顯下陷,皮膚呈橘皮狀或豬皮狀——多見於乳腺癌。
-
乳頭偏向——乳腺癌。
-
乳頭流出淡黃色溢液——所有乳腺疾病的表現,其中以乳腺增生最為多見。
-
乳頭流出膿性溢液——乳腺炎。
-
乳頭流出清水溢液,液體無色、透明,偶帶粘性,溢出後可不留痕跡——乳腺癌。
-
乳頭流出血性溢液——乳腺癌。
-
男性乳房發育或增大伴有單側乳房增大——脂肪瘤。
-
男性乳房發育或增大,伴有貧血、高血壓、腎功嚴重損害——尿毒癥。
-
第八章 腹部體象·體質·調理
-
一、腹部
-
全腹凹陷,呈舟狀——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晚期。
-
上腹部膨隆——胃癌。
-
右上腹膨隆——肝膿腫。
-
腹部隆起呈長形或條索狀——腸道病變,如腸套疊。
-
腹部隆起且局部有搏動——動脈瘤。
-
全腹膨脹:腹部脹大,青筋暴露,四肢不腫或微腫——腸梗阻,消化不良。
-
下腹部隆起——尿瀦留,卵巢囊腫,子宮肌瘤。
-
右上腹腹壁緊張度增強——膽囊炎。
-
右下腹腹壁緊張度增強——闌尾炎。
-
全腹壁緊張度減低——重症肌無力。
-
腹水、蜘蛛痣、掌紅斑及男性乳房發育——肝細胞性黃疸。
-
腹部腫塊伴有頸部和腋窩等處淋巴結腫大,且有不規則發熱——惡性淋巴瘤。
-
腹部腫塊伴有便秘——腸梗阻。
-
腹部觸及腫塊在排尿後迅速縮小,尿量減少時則增大——腎盂積水。
-
二、腹瀉
-
腹瀉,伴有右下腹疼痛——阿米巴痢疾或腸結核。
-
腹瀉,伴有左下腹疼痛——細菌性痢疾。
-
腹瀉,伴有中上腹部疼痛——腸胃炎。
-
腹瀉——腸炎,腸結核。
-
腹瀉後腹痛能緩解——腸炎,腸結核。
-
慢性腹瀉伴有發熱者——腸結核、結腸癌、血吸蟲病、慢性細菌性痢疾等。
-
三、腹痛
-
右上腹部痛——肝炎。
-
陣發性和急性右上腹疼痛——膽囊結石,膽管結石。
-
持續性急性右上腹疼痛——肝癌。
-
女青年月經前下腹部疼痛——痛經。
-
腹部隱痛或間歇性隱痛——大腸癌。
-
一側下腹部疼痛——盆腔炎,卵巢囊腫。
-
腹痛後無大便,不放屁——腸梗阻。
-
腹痛伴有排血便——痢疾。
-
腹痛常於排便後減輕——腸炎。
-
陣發性腹痛——腸梗阻,輸尿管結石。
-
燒灼性腹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
-
刀割樣腹痛——胃穿孔。
-
局部腹痛向全腹擴展——胃穿孔。
-
持續性腹痛伴有陣發性加劇——膽道蛔蟲,膽石症併發感染。
-
兒童經常腹痛——腸套疊,腸蛔蟲病。
-
暴飲暴食後上腹痛——急性胃炎。
-
右下腹部痛——腸結核。
-
暴飲暴食後,突然上腹部劇烈疼痛,或疼痛呈束帶狀向左側背部放射,並伴有噁心、嘔吐或發熱——急性胰腺炎。
-
中老年人無其它病因引起的食後上腹部飽脹,食欲減退,進行性消瘦——胃癌早期。
-
側腹痛——腎結石,急性腎盂腎炎。
-
滿腹疼痛——急性胃腸炎。
-
腹痛緩,病期長——腸結核,盆腔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
-
腹股溝腫塊——淋巴結腫瘤,淋巴結結核。
-
腹股溝局限性隆起——腹股溝疝。
-
四、胃腸
-
噁心、嘔吐,伴有劇烈的眼痛、頭痛、眼部顯著充血發紅、瞳孔開大——青光眼。
-
持續性呃逆——尿毒癥,心包炎,急性心肌梗死,腸梗阻引起腸充氣,幽門梗阻引起胃充氣。
-
小兒呃逆,屁聲不斷,伴有酸臭味——消化不良。
-
在休息時經常容易打嗝兒,在緊張工作時卻不打嗝兒——癔病。
-
噯酸——消化性潰瘍,胃炎,胃酸分泌過多。
-
噯氣反復發作,不時咽入空氣,又不時噯出,進食高脂肪餐後較易出現症狀——吞氣症。
-
臭屁——消化道出血,菌痢,阿米巴痢疾。
-
直腸壁表面凹凸不平,有質地堅硬的腫物——直腸癌。
-
五、肝臟
-
肝腫大——瘧疾,惡性淋巴瘤,系統性紅斑狼瘡。
-
肝功受損——肝細胞性黃疸。
-
肝表面有大塊隆起——肝膿腫。
-
肝和脾腫大——白血病。
-
六、脾臟
-
脾腫大——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脾腫大伴出血傾向——急性白血病。
-
脾腫大伴肝區不適或隱痛,厭油或食欲不振及其它消化道表現,乏力——病毒性(慢性)肝炎。
-
脾腫大伴有全血細胞減少——急性白血病。
-
脾腫大且脾臟質地柔軟——敗血症,急性粟粒性肺結核。
-
脾臟輕度腫大——慢性肝炎,急性瘧疾,粟粒性肺結核。
-
脾臟質地堅韌——瘧疾,淋巴瘤,血吸蟲病。
-
七、臍
-
向下形肚臍:肚臍眼向下延長,幾乎成為一個頂端向下的三角形形狀——便秘,胃下垂。
-
以臍為中心,腹壁青筋怒張——肝硬化腹水。
-
兒童臍周圍疼痛——腸蛔蟲病。
-
第九章 腰背部體象·體質·調理
-
腰腿痛——老年骨質疏鬆症。
-
腰痛如“炸裂”般的痛,並沿臀部放射至大腿後外側、眶窩、小腿外側——腰椎間盤突出。
-
腰痛伴有腎區叩擊痛,有肺結核病史——腎結核。
-
腰劇痛,放射到臀部無力行走,小腿感覺減退——坐骨神經痛。
-
婦女腰痛——子宮頸炎,慢性附件炎。
-
腰骶部酸重無力,每遇勞累則症狀加劇,臥床休息後緩解——腎虛。
-
左腰部皮膚呈藍色——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
腰骶痛——腰椎間盤突出。
-
腰痛,並向一側下肢放射,甚至有明顯的麻脹感,平臥時患側下肢無力直腿抬起——根性坐骨神經痛。
-
第十章 四肢體象·體質·調理
-
一、四肢
-
四肢抽搐:四肢不自主地頻頻伸縮,抽動不已者——破傷風。
-
二、上肢
-
成年人持續性的胳膊和腿部關節痛——風濕性關節炎。
-
手麻木——腕管綜合症。
-
勞動時或勞動後腕部橈側(拇指側)骨突處疼痛,並向手及前臂放射,橈側骨突處有輕度腫脹、壓痛——腱鞘炎。
-
鼓槌型:手型與湯匙型相似——先天性心臟病。
-
1.手掌
-
手掌淡白或青暗色——貧血、痛風、低血壓。
-
手掌皮膚像緞子樣柔軟紅潤——風濕熱,痛風病。
-
手掌的肌肉比較光滑,手指關節腫大,經常感到疼痛——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
手掌青筋——習慣性便秘,痔瘡。
-
2.手指
-
指尖周圍出現黃色——甲癬、腎病綜合征。
-
手指與口唇毛細血管擴張,伴有全身皮膚乾燥,口乾或淚少,肢端呈現雷諾現象——乾燥綜合征。
-
手指屈曲受限——腱鞘炎,骨關節炎。
-
手指關節腫脹,兩頭小中間粗,像織布的梭子,且呈屈曲強直,不能伸直、疼痛,活動時加重——類風濕性關節炎。
-
手指部潰瘍伴有痛覺消失、觸覺存在——脊髓空洞症。
-
拇指甲下端呈灰色波浪狀——青光眼。
-
閉目直立,雙手平伸,手指張開,可見手指輕微顫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
-
杵狀指(趾)發生在中年以上或有長期吸煙史者,伴有不明原因的胸痛,咳嗽或咯血——肺癌。
-
杵狀指(趾)伴有慢性咳嗽,大量膿痰及反復咯血——慢性肺膿腫,慢性支氣管擴張。
-
杵狀指(趾)伴有肝掌,腹水,脾大——肝硬化。
-
小指、無名指彎曲——風濕性關節炎。
-
勺形甲:甲板變薄發軟,狀似小勺——缺鐵性貧血。
-
指甲弧線異常:正常為淡紅色,邊緣整齊,隱約可見,弧線變明顯且寬者——蕁麻疹。
-
指甲縱脊成串珠狀——類風濕關節炎。
-
指甲上出現“橫溝”——流行性腮腺炎。
-
指甲出現豎條紋——維生素A缺乏。
-
指甲變薄、生長緩慢、粗糙、黃染——貧血。
-
指甲呈灰色——類風濕關節炎。
-
指甲經常呈現白色——貧血。
-
甲板表面呈現出點狀或絲狀白斑——多為營養障礙,常為肝硬化的體象。
-
指甲全部為緋紅色——肺結核初期,腸結核。
-
指甲呈青藍色——白喉。
-
指甲呈青紫色——先天性心臟病,重度肺氣腫。
-
輕度甲廓紅腫(多在側面的甲廓發生)——硬皮病,紅斑狼瘡,皮肌炎初期。
-
鬥形紋增多——重症肌無力。
-
三、下肢
-
下肢水腫出現於腹水之後——肝硬化,惡性淋巴瘤。
-
下肢水腫伴有四肢麻木、運動障礙、腱反射消失等——維生素B1缺乏症。
-
下肢時常有發冷、麻木的感覺,就是在氣候並不十分寒冷或是在炎熱的夏季裡也有這種感受——閉塞性動脈硬化,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
腿部突然運動失靈——中風。
-
膝內翻(或稱做O形腿)——佝僂病,骨髓炎。
-
膝外翻(或稱做X形腿)——佝僂病,骨髓炎。
-
兩腿的膝、踝關節腫大,而肢體消瘦——類風濕關節炎。
-
一側上肢或雙側上肢麻木(多表現為手指麻木)——神經根型的頸椎病。
-
四、步態
-
慌張步態:走路時,有慌慌張張難以止步之勢——震顫性麻痹。
-
蹣珊步態:也叫做“鵝行鴨步”——佝僂病,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
剪刀式步態:兩膝相互前後交叉呈剪刀狀,兩腿牽曳擦趾而行——大腦性癱瘓。
-
癔病性步態:表現為各種各樣的癱瘓,在危急情況下,異常步態可以消失——癔病。
-
第十一章 陰部體象·體質·調理
-
一、陰戶
-
外陰奇癢——外陰炎。
-
外陰呈現白斑,但局部皮膚變薄和乾燥,且大陰唇變平與小陰唇變小——外陰白斑。
-
在外陰皮膚粘膜濕潤區發現汙灰色乳頭狀隆起,相互融合重疊,表面呈菜花狀,質地柔軟、濕潤,自覺瘙癢——尖銳濕疣。
-
外陰部長出水泡,且疼痛厲害,發熱和小便困難——皰疹。
-
二、陰唇
-
大陰唇皮膚粗糙,表面有鱗屑,瘙癢——神經性皮炎。
-
小陰唇內側或陰道外口和後聯合粘膜皮膚處有多個棘狀或針尖狀突起——外陰尖銳濕疣。
-
三、陰道
-
陰道常瘙癢——糖尿病。
-
陰道異常出血伴盆腔腫塊——子宮內膜異位。
-
在絕經期或不是月經來潮時,出現陰道出血,時多時少或間斷性出血,和同房後出血且伴有腰背疼痛——宮頸癌。
-
不規則的陰道流血和陰道排液增多,腰骰部和下腹部疼痛——子宮內膜癌。
-
陰道分泌物惡臭,疲倦——宮頸癌。
-
性交後或絕經後陰道出血伴血性白帶——宮頸癌。
-
月經量過多(正常的量不超過100毫升,時間不超過7天)——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肌瘤。
-
膿性白帶:白帶色黃或黃綠,多有臭味——子宮內膜炎,慢性宮頸炎,滴蟲性陰道炎,老年性陰道炎。
-
泡沫性白帶——滴蟲性陰道炎。
-
黃色水樣白帶——宮頸癌。
-
黃色粘液性白帶——宮頸糜爛、慢性宮頸炎。
-
無色透明粘性白帶:猶如雞蛋清或稍有混濁,除白帶增多外,很少有其它症狀——慢性宮頸炎。
-
大量白帶——宮頸炎,化膿性陰道炎,滴蟲、黴菌引起的陰道炎。
-
陰道流出黃白色有臭味的污穢排泄物——陰道炎。
-
陰道間歇性流黃水或淡血水,伴有下腹痛及腰痛——輸卵管癌。
-
生育期婦女血性白帶伴性交痛——慢性宮頸炎。
-
四、陰莖、陰囊
-
陰莖頭可觸及硬節,龜頭部糜爛,呈現出菜花狀——陰莖癌。
-
性交時陰莖進入陰道之前或剛進入就發生射精——早洩。
-
陰囊皮膚潮濕發紅,皺褶變粗,瘙癢顯著——陰囊濕疹。
-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體象·體質·調理
-
一、尿道
-
尿道某段可觸及硬物,常伴尿瀦留——尿道結石。
-
尿道外口有膿性分泌物——尿道炎。
-
尿急——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急性炎。
-
尿頻——癔病,膀胱炎,盆腔炎,輸卵管炎,前列腺炎,膀胱結石,尿道結石,前列腺增生。
-
尿失禁:尿液不受控制,自動經尿道流出——前列腺增生。
-
尿液帶有腐敗腥臭味兒——膀胱炎。
-
排尿困難——膀胱癌,陰道癌,陰道炎,膀胱結石,前列腺增生。
-
排尿時腹痛——膀胱炎,膀胱結石。
-
二、小便
-
膿性尿:尿液呈乳白色——膀胱炎、腎盂腎炎,嚴重的腎結核。
-
小便色黑——往往發生於急性血管內溶血的患者,如惡性瘧疾的病人,出現黑色尿,是惡性瘧疾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
-
嬰兒尿液深黃,色似豆油——急性黃疸型肝炎。
-
嬰兒尿液呈紅色——腎結核,急性腎炎,尿道結石。
-
嬰兒尿液呈棕色,色似醬油——溶血性貧血。
-
糖尿,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試驗異常——糖尿病。
-
大量蛋白尿——腎病綜合征。
-
小便有血——膀胱腫瘤。
-
小便不暢或不能排尿——前列腺增生,急性尿瀦留。
-
排出的尿液有氨味——膀胱炎,尿瀦留。
-
三、前列腺
-
在前列腺兩葉的外上方觸及腫物及壓痛——精囊炎。
-
第十三章 肛腸體象·體質·調理
-
肛門及肛管的皮膚全層破裂,常伴排便時劇烈疼痛及出血——肛裂。
-
嬰兒入睡後用手去搔抓屁股,而肛門周圍又見到白線頭樣小蟲在爬動——蟯蟲病。
-
粘液樣大便:粘液大量出現——腸炎,血吸蟲病。
-
稀水樣大便,同時伴有粘液、膿血出現——急性腸炎。
-
膿性及膿血狀大便——痢疾,結腸癌,直腸癌。
-
以血為主呈稀果醬樣的大便——阿米巴痢疾。
-
嬰兒大便呈血樣狀,可伴有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小兒痢疾。
-
嬰兒大便表面有鮮血,或便後滴血——肛裂。
-
嬰兒糞便呈血和粘液混和的紅色粘凍樣,像紅果醬樣——腸套疊,阿米巴痢疾。
-
嬰兒糞便乾結而堅硬,量少,表面偶爾帶有少量粘液或血絲——便秘。
-
白色淘米水樣大便:即大便呈米泔水樣無糞質的白色混濁液體,且量多——霍亂。
-
深黃色大便——溶血性黃疸。
-
便血呈暗紅色,有時呈鮮紅色,且常伴有皮膚或其它器官的出血現象——白血病。
-
綠色大便中混有膿液——菌痢,急性腸炎。
-
便秘時伴有急性腹痛、腹脹、嘔吐——腸梗阻。
-
慢性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並伴有腹痛、發熱、消瘦——腸結核。
-
原來為每兩天排便1次,近期突然改為每天1次——大腸癌。
-
排便習慣一向正常的中老年人,無其它原因而發生頑固性或進行性的便秘,糞便變細或混有血液——結腸癌,直腸癌。
-
版權頁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