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陳方正 (著)
- 學科分類: 語言文學類
- 書籍分類: 華文現代文學
-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地:香港
- 出版日期:2016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629967925
- DOI: 10.978.962996/7925
當時只道是尋常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陳方正先生是我友人中一生在兩個文化(科學與人文)間遊走自如少有的現代知識人。他在哈佛、拔蘭大兩間學府修讀的專業是物理學,而他2009年出版七百頁的《繼承與叛逆》則是為余英時許為「體大思精」、「出色當行」的科學史之作。
方正1966年自美深造返港後即加入到新誕生的香港中文大學,自此與中大結緣半個世紀。在中大,他從物理系教學,到行政(1980年任秘書長),再到中國文化研究所(1986年任所長),2002年退休後續在文化所研究著述迄今。方正真正奮舞書寫是在他退休之後,蓋耳順之年,有感天地轉,光陰迫,亟亟於尋找安身立命之所,於是焚膏繼晷,「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厚積「厚」發,遂有科學史傑作之問世。此後十年,講學不輟,書寫不止,先後有《在自由與平等之外》、《迎接美妙新世紀》等書之發表。《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之名句)則是他最新之文集。
《當時只道是尋常》分為三輯,一曰用廬憶舊,二曰師友剪影,三曰景仰與追思。這三輯文字是陳方正以我觀己,以我觀人,以我觀世的著述。這是他對自己從青蔥少年到鬢髮飛霜臨老之年一生的心路歷程之書寫,也是他對中文大學半個世紀象牙塔內塔外的人與事之書寫。方正的三十六篇優美之作寫出了他的思想、情性與識見,也寫出了他的人生境界。
──金耀基
陳方正博士跨越文理學科,所從事的學術與教育工作對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深具人文理想和反思精神,不斷思考如何在香港保存、支持和發揚中國文化。本書稿為其個人文集,內容包括作者的早歲經歷(戰亂童年、治學過程、大學工作等)、與師友的交往(如李卓敏、馬臨、余英時、楊振寧、高錕)、對友人的悼念(如何炳棣、劉殿爵、陳學霖、高華)等等。這些文字反映了作者那一代學者在時代洪流中的處境,透露出他本人對香港高等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人情世故的洞明、對人文理想的堅持,以及對同行的理解和尊重。
方正1966年自美深造返港後即加入到新誕生的香港中文大學,自此與中大結緣半個世紀。在中大,他從物理系教學,到行政(1980年任秘書長),再到中國文化研究所(1986年任所長),2002年退休後續在文化所研究著述迄今。方正真正奮舞書寫是在他退休之後,蓋耳順之年,有感天地轉,光陰迫,亟亟於尋找安身立命之所,於是焚膏繼晷,「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厚積「厚」發,遂有科學史傑作之問世。此後十年,講學不輟,書寫不止,先後有《在自由與平等之外》、《迎接美妙新世紀》等書之發表。《當時只道是尋常》(納蘭性德之名句)則是他最新之文集。
《當時只道是尋常》分為三輯,一曰用廬憶舊,二曰師友剪影,三曰景仰與追思。這三輯文字是陳方正以我觀己,以我觀人,以我觀世的著述。這是他對自己從青蔥少年到鬢髮飛霜臨老之年一生的心路歷程之書寫,也是他對中文大學半個世紀象牙塔內塔外的人與事之書寫。方正的三十六篇優美之作寫出了他的思想、情性與識見,也寫出了他的人生境界。
──金耀基
陳方正博士跨越文理學科,所從事的學術與教育工作對香港中文大學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深具人文理想和反思精神,不斷思考如何在香港保存、支持和發揚中國文化。本書稿為其個人文集,內容包括作者的早歲經歷(戰亂童年、治學過程、大學工作等)、與師友的交往(如李卓敏、馬臨、余英時、楊振寧、高錕)、對友人的悼念(如何炳棣、劉殿爵、陳學霖、高華)等等。這些文字反映了作者那一代學者在時代洪流中的處境,透露出他本人對香港高等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對人情世故的洞明、對人文理想的堅持,以及對同行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