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戰爭爆發後毛澤東始終積極主張出兵朝鮮,甚至在美軍越過三八線、蘇聯拒絕出動空軍等極為不利的條件下,力排眾議,毅然決定派兵入朝,其初衷除了對中蘇同盟的考慮,還有沒有想到朝鮮問題?
1956年朝鮮勞動黨發生內亂,金日成索要逃亡中國的延安派幹部,毛澤東大發雷霆,一反常態地對朝鮮內政進行干涉,原因何在?
1958年中國全部撤回駐朝志願軍部隊的動議是如何提出的,難道其目的就是像當時人們理解的那樣,為了政治宣傳和逼迫駐韓美軍撤退?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就提出要與中國結盟,但為甚麼中朝同盟條約在戰爭結束八年後才遲遲簽訂,而且是與蘇朝同盟條約同時簽訂?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用鮮血凝成、經歷過戰火考驗的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六十年來,這套話語連續不斷,令上層和民間,均對中朝關係懷抱著「大哥」對「小弟」的一廂情願,卻在在事與願違。忽明忽暗的朝鮮半島局勢,未來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為什麼中國用鮮血換來的盟友並沒有真正地成為中國的「外藩」?中朝關係的結紐,究竟是怎樣造成的?
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兩位政治領袖各自的縱橫捭闔與你來我往的角力,造就了特殊的中朝關係: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儘管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但是毛澤東和金日成的政治巨手合力確定的中朝關係的「基調」,在他們兩人身後,仍然不斷地影響著後來中朝之間的每一次歷史選擇。
1956年朝鮮勞動黨發生內亂,金日成索要逃亡中國的延安派幹部,毛澤東大發雷霆,一反常態地對朝鮮內政進行干涉,原因何在?
1958年中國全部撤回駐朝志願軍部隊的動議是如何提出的,難道其目的就是像當時人們理解的那樣,為了政治宣傳和逼迫駐韓美軍撤退?
早在朝鮮戰爭爆發前,金日成就提出要與中國結盟,但為甚麼中朝同盟條約在戰爭結束八年後才遲遲簽訂,而且是與蘇朝同盟條約同時簽訂?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休戚與共,用鮮血凝成、經歷過戰火考驗的中朝人民的傳統友誼將世世代代流傳下去……六十年來,這套話語連續不斷,令上層和民間,均對中朝關係懷抱著「大哥」對「小弟」的一廂情願,卻在在事與願違。忽明忽暗的朝鮮半島局勢,未來還將持續很長時間。為什麼中國用鮮血換來的盟友並沒有真正地成為中國的「外藩」?中朝關係的結紐,究竟是怎樣造成的?
作者以毛澤東、金日成兩位領導人的平行視角來展開論述,兩位政治領袖各自的縱橫捭闔與你來我往的角力,造就了特殊的中朝關係:中國領導人仍帶有傳統的中央王朝觀念,把包括朝鮮在內的周邊國家都視為同一陣營或可能聯盟中的被領導者,試圖打造一個革命的「天朝」,而金日成一生的奮鬥目標就是謀求朝鮮的獨立地位和個人(及家族)的專制統治。儘管毛澤東理想中的「天朝」最終還是在他去世後走向了終結,但是毛澤東和金日成的政治巨手合力確定的中朝關係的「基調」,在他們兩人身後,仍然不斷地影響著後來中朝之間的每一次歷史選擇。
- 目錄
- 增订版说明
- 导言 还原一段历史真相
- 序篇 中朝两党关系的历史渊源
- 第一章 若即若离:同志相邻而未相交( 1945–1949 )
- 第二章 朝鲜战争:朝鲜问题主动权转移( 1949–1953 )
- 第三章 提倡主体:金日成应对各方挑战( 1953–1956 )
- 第四章 怀柔政策:毛泽东全力扶植金日成( 1956–1960 )
- 第五章 中苏分裂:金日成开展等距离外交( 1960–1966 )
- 第六章 貌合神离:毛泽东对朝政策的困境(1966–1976 )
- 尾声 改革开放与中朝同盟基础的瓦解
- 结语 中朝关系的恰当定位
- 后记
- 附录一、中朝条约、协定、议定书要目( 1949–2002 )
- 附录二、参考和征引文献
- 附录三、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人名索引
同類型書籍推薦
TOP
-
聯合國與裁軍
美根慶樹(著);李啟彰(譯) -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实验实训教程
胡晓东(著);胡晓东(編)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年级上册
徐兴无(著);莫砺锋(編) -
科技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胡吉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