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
- 書籍詳目頁
- 作者: 林建南 (著)
- 學科分類: 語言文學類
- 書籍分類: 華文現代文學
- 出版社: 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地:臺灣
- 出版日期:2016
- 語文:繁體中文
- ISBN/識別號:9789863584001
有戒有環
可使用:0人
線上閱讀中:0人
下載閱讀中:0人
借閱天數:0天

推薦採購不提供QR CODE
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七十篇散文,四大主題,打破「以人為萬物的尺度」的思維,重新建構未來世界的清新圖像。
當我們深陷「以人為萬物的尺度」的消費型社會;當我們為了開發生活便利卻讓自然生態飽受磨難;在即將抬頭不見藍天的現在,我們該如何盡力恢復自然與生命應有的平衡狀態?
近五十年來,人類慢慢理解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星球,反而像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太空球,食物和空間皆有限,如果居住在這艘太空船的人類和其他生物不能「有借有還」,食物會逐漸匱乏,環境也會受到汙染和破壞,不再適合生物居住。
本書以「有借有還」為喻,提供一個「有戒有環」的延伸意涵──簡單物質供需的平衡與自我省思後的自願節制,期盼讀者們沉靜思考,以人類獨有的智慧找到永續發展的契機。
地球越來越熱,北極熊甚至被迫離開北極!面對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地球人真的無法改變什麼嗎?
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
你我可以逆轉消費型社會的環境平衡嗎?
請試著將慾望克制、改變、調整、歸零——有戒
建構萬物平衡永續的恆常大地——有環
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生態與環境圖像,就能在我們的努力下越來越清晰。
感性的散文.知性的概念.理性的探討.柔性的批判
本書由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及行動理念等各面向貫串環境教育,幫助讀者重新找回對萬物的情感與關懷。
消費是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本書似乎輕鬆地述說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一些反省和調整,但核心理念是永續發展的願景。作者身體力行的生活實踐,還有持續不斷的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本書內容流露出作者對生活意義和價值的省思,值得分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教授
筆者筆者投入環境教育多年,面對一心追求進步、便利卻導致自然生態飽受磨難的社會環境,作者總是身體力行「有戒、有環」的生活理念,並持續不斷地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希望創造更多機會來改變這個還不夠重視生態環境的消費型社會。
當我們深陷「以人為萬物的尺度」的消費型社會;當我們為了開發生活便利卻讓自然生態飽受磨難;在即將抬頭不見藍天的現在,我們該如何盡力恢復自然與生命應有的平衡狀態?
近五十年來,人類慢慢理解地球不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星球,反而像一艘在宇宙中航行的太空球,食物和空間皆有限,如果居住在這艘太空船的人類和其他生物不能「有借有還」,食物會逐漸匱乏,環境也會受到汙染和破壞,不再適合生物居住。
本書以「有借有還」為喻,提供一個「有戒有環」的延伸意涵──簡單物質供需的平衡與自我省思後的自願節制,期盼讀者們沉靜思考,以人類獨有的智慧找到永續發展的契機。
地球越來越熱,北極熊甚至被迫離開北極!面對溫室效應日益惡化,地球人真的無法改變什麼嗎?
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
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
你我可以逆轉消費型社會的環境平衡嗎?
請試著將慾望克制、改變、調整、歸零——有戒
建構萬物平衡永續的恆常大地——有環
生命中那些美好的生態與環境圖像,就能在我們的努力下越來越清晰。
感性的散文.知性的概念.理性的探討.柔性的批判
本書由覺知、知識、態度、技能及行動理念等各面向貫串環境教育,幫助讀者重新找回對萬物的情感與關懷。
消費是為了滿足我們生活的需求,但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目的只是為了生活需求的滿足嗎?除了食、衣、住、行、育、樂的需求之外,是否還需要思考和實踐生活的意義和價值呢?本書似乎輕鬆地述說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的一些反省和調整,但核心理念是永續發展的願景。作者身體力行的生活實踐,還有持續不斷的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本書內容流露出作者對生活意義和價值的省思,值得分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張子超教授
筆者筆者投入環境教育多年,面對一心追求進步、便利卻導致自然生態飽受磨難的社會環境,作者總是身體力行「有戒、有環」的生活理念,並持續不斷地書寫環境關懷和永續理念,希望創造更多機會來改變這個還不夠重視生態環境的消費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