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臺灣發展核能的代價有多高?
臺灣真的一度成為核武流氓國家?
1960年代到1988年,臺灣二十多年的核武夢想,
為何在張憲義事件及美國的強力干預下畫下句點?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本書中首度受訪,
還原蔣經國過世前後的政治風暴與歷史真相。
1964年中共完成原子彈試爆,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在反攻大陸與展現軍事實力的迫切需求下,蔣介石開始密謀發展核武。蔣介石逝世後,蔣經國繼承遺志,在美國既不鼓勵也不阻止的態度下,臺灣逐步實現核武計畫,卻不知不覺地踏入美國的核武紅線。
從1960年代開始的核武計畫,臺灣積極培養核武人才、祕購研究器材、建設核能設施,到了1980年代末,眼見核武研發即將大功告成。然而,此時臺灣政局正面臨蔣經國執政末期的混沌情勢,是否能繼續發展核武的計畫,已來到了關鍵時刻。
但是,萬萬沒想到,臺灣苦心栽培的核子工程人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1988年1月9日突然舉家離臺赴美。隨著張憲義的離去,臺灣的核武研發成果遭到美國全面封殺,最後胎死腹中,更為蔣經國死後的臺灣政壇掀起一波驚濤駭浪的政治鬥爭。
張憲義赴美後,不僅打亂臺灣發展核武的布局,也為蔣經國逝世後的臺美關係投下一顆震撼彈。
事隔三十年,張憲義事件始終籠罩在政治陰謀、臺美諜戰的謎團之中。身為頂尖的核工科學家,張憲義是否真是美國安排潛伏在臺灣的「間諜」?張憲義是否帶走臺灣最高機密的核武研發資料,並洩漏給美國政府?
本書是張憲義離臺赴美後,首度接受口述專訪的內容。張憲義親自解密多年來籠罩在他身上的眾多謎團,檢視自己爭議的一生,也以參與臺灣發展核武的親身經驗,披露臺灣核武事件的真相與他的心路歷程。
重要事件
1988年張憲義叛逃、臺灣核武發展、CIA阻止臺灣發展核武
本書特色
★收錄多張珍貴歷史照片
★張憲義親自解答1988年的核武事件
★美國處理蔣經國死後,李登輝與郝柏村政治鬥爭的第一手資料
★臺灣頂尖核工專家披露臺灣核彈研發祕辛,全面檢視臺灣核安問題
★援引最新研究成果,揭開核武的神祕面紗
臺灣真的一度成為核武流氓國家?
1960年代到1988年,臺灣二十多年的核武夢想,
為何在張憲義事件及美國的強力干預下畫下句點?
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本書中首度受訪,
還原蔣經國過世前後的政治風暴與歷史真相。
1964年中共完成原子彈試爆,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面臨前所未有的軍事壓力,在反攻大陸與展現軍事實力的迫切需求下,蔣介石開始密謀發展核武。蔣介石逝世後,蔣經國繼承遺志,在美國既不鼓勵也不阻止的態度下,臺灣逐步實現核武計畫,卻不知不覺地踏入美國的核武紅線。
從1960年代開始的核武計畫,臺灣積極培養核武人才、祕購研究器材、建設核能設施,到了1980年代末,眼見核武研發即將大功告成。然而,此時臺灣政局正面臨蔣經國執政末期的混沌情勢,是否能繼續發展核武的計畫,已來到了關鍵時刻。
但是,萬萬沒想到,臺灣苦心栽培的核子工程人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在1988年1月9日突然舉家離臺赴美。隨著張憲義的離去,臺灣的核武研發成果遭到美國全面封殺,最後胎死腹中,更為蔣經國死後的臺灣政壇掀起一波驚濤駭浪的政治鬥爭。
張憲義赴美後,不僅打亂臺灣發展核武的布局,也為蔣經國逝世後的臺美關係投下一顆震撼彈。
事隔三十年,張憲義事件始終籠罩在政治陰謀、臺美諜戰的謎團之中。身為頂尖的核工科學家,張憲義是否真是美國安排潛伏在臺灣的「間諜」?張憲義是否帶走臺灣最高機密的核武研發資料,並洩漏給美國政府?
本書是張憲義離臺赴美後,首度接受口述專訪的內容。張憲義親自解密多年來籠罩在他身上的眾多謎團,檢視自己爭議的一生,也以參與臺灣發展核武的親身經驗,披露臺灣核武事件的真相與他的心路歷程。
重要事件
1988年張憲義叛逃、臺灣核武發展、CIA阻止臺灣發展核武
本書特色
★收錄多張珍貴歷史照片
★張憲義親自解答1988年的核武事件
★美國處理蔣經國死後,李登輝與郝柏村政治鬥爭的第一手資料
★臺灣頂尖核工專家披露臺灣核彈研發祕辛,全面檢視臺灣核安問題
★援引最新研究成果,揭開核武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