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閱讀
本書提供兩種檔案格式,請選擇開啟:
EPUB彈性排版,可依載具大小自動斷行或換頁,較適合小螢幕閱讀。
書籍內容
TOP
作者在充分把握資料及全面深入考察的基礎上,首次對晉北民間道教的教派源流進行全面考察和梳理,糾正了以往學術界對該區域教派傳統的誤解,指出全真派與正一派道教在晉北地區的普遍存在。同時,完整地記錄了該地區目前現存的道教活態儀式並對各區域道教音樂的音樂形態進行細緻分析,最終提出晉北地區民間道教的地域性、共時性和歷時性藝術特徵,進而揭示出自明清以來晉北民間道教音樂傳統的歷史變遷過程及其在近百年的社會變革中依舊固守傳統的原因。
- 目錄
-
序一
-
序二
-
Preface
-
绪论
-
一、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
(一)国内道教音乐研究概况
-
(二)晋北地区民间道教音乐研究综述
-
1.调查报告、志书类介绍性文章
-
2.笙管乐研究
-
3.文化研究
-
二、基本论点及创新之处
-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一章 晋北地域特征与人文背景
-
第一节 晋北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特征
-
一、自然地理
-
二、历史沿革
-
三、民俗文化
-
四、民间音乐文化
-
1.乐户
-
2.鼓吹乐
-
3.梆子腔
-
4.秧歌戏
-
5.耍孩儿
-
6.罗罗腔
-
第二节 晋北民间信仰体系与寺庙分布
-
第三节 山西道教历史沿革
-
一、南北朝时期
-
二、隋唐时期
-
三、五代宋元时期
-
四、明清时期
-
五、民国时期
-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第二章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
-
第一节 历史源流与地域分布
-
一、晋北民间火居道的教派源流:正一派和全真派
-
(一)正一派
-
(二)全真派
-
二、晋北道教科仪音乐的地域分布
-
(一)正一派道乐班的地域分布
-
1.阳高县
-
2.大同县
-
3.广灵县
-
4.浑源县
-
(二)全真派道乐班的地域分布
-
1.天镇县
-
2.朔州地区
-
3.忻州地区
-
第二节 晋北民间道乐班的组织结构与制度
-
一、民间道乐班社的组织结构特点
-
二、乐班管理与技艺传承
-
三、乐班的经济状况
-
第三节 晋北民间道教的科仪汇本与法事
-
一、晋北民间道教现存的科仪汇本
-
(一)经卷的应用
-
(二)经卷的分布
-
1.正一派道教科仪汇本
-
2.全真派道教科仪汇本
-
二、晋北民间道教主要科仪法事科目
-
(一)跑五方
-
(二)扬幡
-
(三)渡桥
-
(四)破狱
-
第三章 晋北民间道教的科仪法事音乐活动
-
第一节 晋北丧葬仪式中的民间道教度亡科仪
-
一、正一派的民间度亡科仪法事
-
(一)阳高县狮子屯上梁源村李氏道乐班的度亡科仪音乐实录
-
1.阳高县人文地理概述
-
2.坛场设置和参与人员
-
3.科仪过程
-
(二)浑源县巷道焦氏道乐班的度亡科仪实录
-
1.浑源县人文地理概述
-
2.坛场设置和参与人员结构
-
3.具体科仪程序
-
(三)大同县倍加皂村张氏道乐班的度亡科仪实录
-
1.坛场设置和参与人员结构
-
2.科仪过程
-
二、全真派民间道教度亡科仪
-
(一)朔州朔城区穆寨王氏道乐班度亡科仪实录
-
1.朔州人文地理背景
-
2.坛场设置和参与人员结构
-
3.科仪程序
-
(二)忻州王要村张玉亭道乐班度亡科仪实录
-
1.忻州人文地理概述
-
2.坛院设置和参与人员结构
-
3.具体科仪过程
-
第二节 晋北民间庙会中的道教科仪法事
-
一、晋北民间庙会中的科仪法事实录
-
(一)广灵县刘氏道乐班六神庙开光科仪法事
-
(二)阳高县下梁源村玉皇庙开光实录
-
1.开经
-
2.取水
-
3.观灯
-
4.开经
-
5.取水
-
二、朔州地方民间的谢土活动
-
第三节 晋北地方民俗文化中的其他音乐事项
-
一、晋北的民间鼓乐班
-
二、其他班社
-
小结
-
第四章 晋北民间道教的音乐传统
-
第一节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乐器
-
一、旋律乐器
-
(一)管子
-
1.小管
-
2.大管
-
3.对管
-
(二)笙
-
(三)笛
-
(四)云锣
-
(五)龙头号
-
二、节奏乐器
-
(一)鼓
-
(二)铙
-
(三)钹
-
(四)小镲
-
(五)铛铛
-
第二节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乐队编制与演奏形式
-
一、乐队编制
-
二、演奏形式
-
第三节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宫调
-
第四节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字谱抄本与曲目分布
-
一、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字谱抄本
-
二、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曲目分布
-
(一)大同地区
-
(二)朔州地区
-
(三)忻州地区
-
三、小结
-
第五章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艺术特征
-
第一节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的分类
-
一、声乐形式
-
(一)讽诵腔
-
(二)韵腔
-
二、器乐部分
-
(一)笙管乐
-
1.笙管曲牌
-
2.韵腔伴奏
-
(二)法器曲牌
-
第二节 晋北民间道教音乐经韵的风格特征
-
一、正一派的经韵特点
-
(一)阳高地区
-
1.音阶与调式
-
2.旋律特征
-
3.曲式结构
-
(二)大同、浑源地区
-
1.调式和音阶
-
2.旋律形态
-
3.曲式结构
-
二、全真派的经韵特点
-
(一)调式和音阶
-
(二)旋律形态
-
(三)曲式结构
-
1.由两个乐句材料组成的单乐段
-
2.由三个乐句材料组成的单乐段
-
3.由五个乐句材料组成的单乐段
-
第三节 晋北民间道教笙管乐曲的风格特征
-
一、乐队基本组合形式对旋律风格特点的影响
-
1.阳高县三种不同形制的管子演奏
-
2.天镇县的对管演奏
-
二、乐器演奏技巧对旋律风格特点的影响
-
三、旋律展开手法
-
(一)叠
-
1.乐节叠
-
2.乐句叠
-
3.段落叠
-
4.乐曲叠
-
(二)变
-
1.加花变奏
-
2.板式变奏
-
3.移调指法变奏
-
(三)合
-
1.合头
-
2.合尾
-
3.合头合尾
-
四、曲式结构
-
(一)联曲体
-
1.使用语境
-
2.演奏程序
-
(二)单曲体
-
第四节 法器的运用
-
小结
-
结论:国家制度、民间礼俗、宗教信仰的三维互动
-
附录
-
附录一 谱例
-
谱例1:太上颂
-
谱例2:种种无名
-
谱例3:妙严经
-
谱例4:三宝赞
-
谱例5:返魂香
-
谱例6:洞玄赞
-
谱例7:光明赞
-
谱例8:翠竹帘
-
谱例9:水偈子
-
谱例10:鬼门关
-
附录二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经韵目录表
-
附录三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笙管曲牌目录表
-
附录四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音乐法器曲牌目录表
-
附录五 晋北民间道教科仪经卷汇本
-
一、大同地区
-
(一)大同市阳高县狮子屯上梁源村李满山道乐班手抄经文
-
1.瑜伽焰口施食要集
-
2.祝寿科献午课
-
3.灵宝赐福灯科
-
(二)天镇贾家屯宁占道乐班经文抄本
-
1.鸿仪施食
-
二、朔州地区
-
(一)朔州市朔城区上泉关村王华荣道乐班经文抄本
-
1.太上十王破暗金灯课仪
-
2.太上灵宝拾王超度道场
-
3.太上冥府十王破暗金灯功课
-
4.朔州市朔州区上泉观村王华荣道乐班手抄本经文歌赞资料
-
三、忻州地区
-
(一)忻州市忻府区王要村张玉平道乐班经文抄本
-
1.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
2.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
(二)朔州周二旦道乐班经文抄本
-
太上玄门日诵早课仙经
-
附录六 晋北民间道教乐班图片
-
参考文献
-
(一)论文
-
(二)著作
-
(三)古籍、辞典
-
(四)英文文献
-
后记
-
版權頁